七天仔猪补硒是补的啥(仔猪补硒用量)

硒宝 09-16 10:14 154次浏览

七天仔猪补硒是补的啥(仔猪补硒用量)-硒宝网

乳猪料/教槽料的二十个作用有人说教槽料的作用有三:

第一: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习惯去吃“槽”里的饲料

第二:是为了培育肠道,避免在肠道没有经过饲料适应而直接断奶后被迫采食高抗原饲料而导致肠道损伤,严重影响养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并影响养殖效益。

第三:促进体重的额外增长然而,好的乳猪料/教槽料,其作用远远不止这些。细说起来,作用竟然二十几个。

事实上,乳猪料/教槽料的作用应该分为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乳猪料/教槽料对仔猪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乳猪料/教槽料对母猪的作用。再一方面,我先不说。

仔猪方面作用一:促进胎粪的排出

许多人都知道,猪初乳不仅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及时满足乳猪出生后营养的需要、免疫需要;而且富含镁盐离子可以促进乳猪胎粪排出。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都能及时泌乳。而且分泌不足也是最常见的状况。因此,好的乳猪料/教槽料,对此要有独到的设计。

作用二:避免初生仔猪下痢

仔猪由母体产出的一瞬间,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应激变化,使仔猪从出生到断乳时的死亡率高达l0%~25%,特别是生后7日龄内的死亡数最多,占断乳前死亡数的65%.而引起死亡的原因是由于乳汁过浓,仔猪吃乳后,引发仔猪黄痢、白痢等消化道疾病而出现死亡的,不在少数。因此,好的乳猪料/教槽料,要能够预防初生仔猪(0-7天)下痢死亡。

泌乳母猪日粮中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泌乳量。生产实践中发现,当母猪日粮蛋白质水平低于12%时,母猪泌乳量显著降低,仔猪容易下痢且母猪断奶后体重损失过多,最终影响再次发情配种。因此,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一般应控制在16.3%-19.2%较为适宜。在考虑蛋白质数量的同时,还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特别是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问题。

作用三:提高猪只抗应激能力

仔猪出生后,经历着一系列巨大的环境变化:由母体内的恒温环境变为变温环境,由在无菌的胎盘中水生环境改变为有菌的猪舍陆生环境,由靠脐带被动吸收来摄取养分改变为靠消化道主动吸收等。断奶时,仔猪又再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是:从以接受母乳脂肪、乳糖和乳蛋白为主,到采食含有不同程度抗原特性的植物性蛋白质、分子结构迥异的植物性多糖与脂类养分,从吮吸母乳(液体)到采食配合饲料(固体),从与母亲一同生活到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从保育舍转到仔猪培育舍,所有这些都从心理、营养、环境多方面刺激仔猪,而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而这主要是指断奶应激、换料应激、排序应激、环境应激(管理应激)、转群应激、低温应激、氧化应激、外伤应激、营养应激等。而应激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发病率上升和腹泻。

那么,好的仔猪料能够提高仔猪的抗应激能力吗?回答是肯定的。比如说,仔猪断奶后,饲料转为玉米、豆粕、鱼粉型乳猪料,这种料抗营养因子太大,吸收差,腹泻多,因此,断奶前的教槽料也应“有”玉米鱼粉豆粕型的日粮。这样就会减低应激。(至于这样的日粮里的豆粕的抗营养因子极易引起腹泻,而乳猪胃酸分泌不足,蛋白酶还没有激活,不能消化植物蛋白,这就要求我们做体外消化的乳猪料。)

作用四:降低饲料消耗,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益

有人说,乳猪的最好食物是母乳,其实未必尽然。据统计,母猪哺乳饲料转成乳汁的利用率为20%~30%,仔猪尽早自主进食就可直接利用饲料中的营养,减少了转化层次,饲料利用率就可达到 50%–60%.所以从经济的角度说,母乳未必是仔猪的 最好食物。

七天仔猪补硒是补的啥(仔猪补硒用量)-硒宝网

作用五:补充、维护胃肠道内有益微生物菌丛

大肠杆菌常导致初生仔猪的黄痢和断奶仔猪的白痢,引发急性败血症、胃肠炎和其它局部炎症。乳酸杆菌是一类肠道中的有益菌,可以产生许多抗菌复合物,如细菌素,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另外,它可以附着在肠道上皮细胞上,占据肠道上皮细胞的结合位点,形成一种保护屏障,阻止病原菌在肠道上的附着。正常情况下有益菌群和致病菌同时存在,并且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在正常状态下,正常的胃肠道菌群对宿主是有益的。然而乳猪生下来,由于胃酸很低,大肠杆菌就会急剧地占据大肠的位置,迅速完成体内定植。而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仔猪刚出生的三四天,补充乳酸杆菌以及帮助乳酸杆菌繁殖的生物制剂。

特别是在仔猪断奶后,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浓度上升,乳酸菌等有益菌下降,致使仔猪肠道菌群失衡时。维护胃肠道内部细菌的协调平衡,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作用六:减少抗营养因子对消化道的损伤。

仔猪是生猪各个器官迅速发育的最初阶段,所以仔猪的营养尤为重要,如果乳猪料选择不当的话,营养跟不上,各器官的发育不完全,将会大大影响猪的后期生长。尤其是消化系统的损伤,不仅仅是因为普通豆粕、发酵豆粕、膨化豆品等难以消化而引起仔猪腹泻;还在于一般的乳猪饲料为了控制仔猪腹泻处理方法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收敛药品来达到止泻的目的,大量的抗生素会对仔猪产生耐药性和其他副作用,而大量使用收敛药(比如氧化锌、蒙脱石之类)会对仔猪小肠绒毛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就会显著减少仔猪小肠的营养吸收能力,后期生长速度就会显著减慢。

作用七:补铁补硒以及微量元素

仔猪生后3日龄应补铁,因为奶中缺铁、补铁可提高血中铁浓度。缺铁时仔猪易患贫血病,易受冷和感染疫病。8-10日龄应给仔猪补硒,补硒可提高抗病力。

作用八:提高仔猪的日增重和均匀度,减少僵猪的出现

每窝猪里,都有一个弱猪(小拉扎);而单纯母乳喂养(不是说最好的乳猪料是母乳吗),21天(三周)却很难达到16斤,而加喂仅仅一般的乳猪料,都有可能达到16斤。而及早教槽,就可以给弱小的猪更多的吸吮母乳的机会。减少僵猪的出现。

作用九:提高猪体免疫力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免除疾病及病菌的传染,少得病、少死亡

我们都知道,能够吃足猪初乳的仔猪,仔猪断奶重多0.5千克,相同水平和环境饲养下,出栏重就多5千克,即多赢利65元;同时如果饲养管理良好,环境卫生,哺乳仔猪没有下痢,还会减少治疗方面的医药费。也就是说,仔猪发育完,相对抵抗力也会增加。同时,教槽料若是喂得好,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作用十:提高断奶重,避免断奶应激,为后期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猪只越大,抵抗力越强,而仔猪断奶重越大,说明越健康。记得有人说过:养猪的最大风险是什么?死猪!而死猪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不是什么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甚至口蹄疫、蓝耳病之类,因为“防疫管理”,这些病是“不应该”死猪的。然而,就目前的养猪而言,“防疫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现代化甚至大型养猪场在搞,农民养猪也防疫。可是,一有疫情,为什么农民养殖户的猪还是成批成批的死于疫病呢?究其原因,是因为猪群里有“弱猪”.这种“弱猪”虽然经过诸多防疫,可由于其体弱,其免疫力就会大大降低。因此一有疫情,首当其冲,它们就成了疫病的温床,进而也就成了最大的活体传染源。加上农民只打疫苗,忽略防疫管理等,成批死猪也就在所难免。而“弱猪”的产生,很大程度是由于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尤其是早期断奶引起的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应激强烈(掉膘、腹泻等等)更为后期的生长埋下隐患。而好的教槽料,则会提高断奶重,避免断奶应激,为后期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不管是从提高猪的出栏率,还是从仔猪的整齐度,或者是为了减少商品猪的育成时间,都应该从仔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该好好管理。仔猪哺乳阶段,我们就会给其添加一些生物制剂,促进其肠胃发育,为其以后吃饲料做准备。仔猪断奶以后,也不能只是饲喂饲料,这个时候的营养很关键,是其以后生长性能发挥的根基。

七天仔猪补硒是补的啥(仔猪补硒用量)-硒宝网

作用十一:减少各种腹泻的发生

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一:

1、为营养性腹泻(饲料配比不合理,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钙含量过高,过多的蛋白质及钙质难以吸收导致仔猪腹泻。

2饲料中某些原料发霉变质;

3饲料中维生素缺乏而出现腹泻,如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易引起痛风,导致尿酸型腹泻;缺乏维生素B时也会出现腹泻)

二。应激性腹泻,

三。病原性腹泻。病原性腹泻又可细分为病毒性腹泻(如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肠炎等)、

四。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梭菌性肠炎、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等)。

五。寄生虫性腹泻(主要有艾美可属球虫引起的球虫病)。而好的乳猪料,会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腹泻的发生,特别是应激及补料造成的腹泻。(吃得进去,消化得了)

作用十二:实现猪只生长潜力的最大、最快发挥

哺乳期较好的仔猪生长速度是250g/天,然而人工哺育仔猪生长速度已经到达400-500g/天,这表明,实际上仔猪生长潜力,有可能比目前的生长速度更大。而要实现猪只的快速增长,需要更多地考虑营养的辅助问题(如有效的生物制剂)、营养的消化问题(如体外消化和体内辅助消化等)

作用十三:断奶后的不掉膘

仔猪断奶后的14天,是猪生长过程中极为特殊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断奶后由于乳糖来源中断,乳酸生成减少,无论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液pH值均会立即上升,导致胃中多种酶原(胃蛋白酶、凝乳酶及乳糖酶等)致活能力减弱,饲料中各种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急速降低。此外,过高的胃肠pH也为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梭菌等)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之胃酸分泌不足引起胃排空加快,大量未经消化的饲料涌入小肠,加重了小肠的负担,极易导致仔猪发生吸收不良、炎症、拉稀和生长减缓等现象。所以,这个阶段易出现两个现象,一是拉稀(下痢),二是掉膘。特别是下痢,对小猪伤害大,影响了养猪人的经济效益。小猪下痢一次,恢复到继续生长状态需要三天。仔猪断奶体重常为8公斤,体内多种系统还未生长健全,适应力差。在四天内,体重不增反降到7.5公斤是常见的现象,别看仅仅0.5公斤,要想恢复到8公斤体重,即使精心喂养,也需7天的时间。有人计算过,下痢一次3天,掉膘恢复要7天,这10天的经济意义是什么?若仔猪售价每公斤20元,多养一天,每公斤饲料价4.5元,10天是45元。仔猪体重差2-3公斤,又少收入四五十元,粗算就是近百元的差距。也就是说,不算未来的生长缓慢、免疫力低下(甚至死亡),仅在这十几天中就少了近百元,而养一头猪才赚多少钱。由此可见,断奶后的两周,是关乎仔猪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养猪水平得以提高的关键点,还是养猪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赢利点。(更是饲料企业的最大卖点)因此,平衡好仔猪料与仔猪拉稀(下痢)的矛盾、减少掉膘,就十分关键。而好的乳猪料,不仅不掉膘,而且要长5-7斤

作用十四:有效解决豆粕添加量与仔猪致过敏的矛盾

众所周知,直接用豆粕饲喂仔猪,它的蛋白质生物转化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豆粕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目前已在豆粕中发现了10 余种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聚素、尿素酶和致甲状腺肿因子;植酸盐、胀气因子和过敏因子等),它们以不同方式对动物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如胰蛋白酶抑制剂(TI)可以阻碍肠道内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且含量也比较高,在豆粕中的含量为2%左右。TI能阻碍肠道内蛋白水解酶的作用而使蛋白质消化率下降,引起恶心、呕吐等肠胃中毒症状;另一方面TI还作用于 胰腺本身,刺激胰腺分泌过多的胰腺酶,造成蛋白质内源代谢损失,导致动物出现消化吸收功能失调或紊乱,抑制了机体的生长;另外,由于胰脏大量地制造胰蛋白酶,可造成胰脏肿大中毒等应激现象。

最重要的是:豆粕中蛋白质的吸收率(不是所谓的消化率),一方面连50%都达不到。另一方面,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吸收的结果却是致敏、引起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形成短期增重的假象。而这种假象实际上潜伏了更大的危机。因此,乳猪料似乎是应该不加豆粕的(包括膨化大豆)。但是,保育猪、育成猪的蛋白质主要来源却是豆粕,乳猪阶段若是不能产生相应的抗原,突然换料所带来的应激,也足以使仔猪产生免疫力下降、吸收不良、炎症、拉稀和生长减缓等现象提高前期抗病力。

因此,好的乳猪料,应该能够有效解决豆粕添加量与仔猪致过敏的矛盾

作用十五:生产无公害,绿色健康的“生态猪”

有好的乳猪料,就可以养“生态猪”. 养“生态猪”,不是“生态养猪”. “生态养猪(圈舍生态而已)”养的是普通猪,产生的不过是“放心肉”.而养“生态猪” 产生的是“生态肉”.而“生态肉”不仅是“绿色食品”“放心食品”,更是无添加剂、不用药物(而不是无药物残留)纯生态下生产的“有机猪肉”. 而无药物残留、无添加剂的“生态猪”,供给市场的是“生态肉”(一种概念性的品牌。就如“绿色”、“安全”、“放心”都是一种概念的概念肉),其价格要高于政府放心肉一至两元(0.5元就可以)。也就是说,它不仅是纯绿色的放心肉、安全肉,也是不亚于地域特色(如萧山猪之类)的优质肉。就其所生产的肉制品,同样也冠以“生态X XX”(火腿肠等)。而这虽然需要生态乳猪料。但毕竟是乳猪料的作用。

至于乳猪料的对于仔猪的平衡能量、补充胃酸分泌不足、促进免疫中抗体合成、减少药物使用等作用,这里就不谈了。

免责申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文中部分文字/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给阅读参考、学习、交流。如有侵权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