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每天补多少硒(癌症晚期补硒有用吗)

硒宝 09-11 18:12 173次浏览

在许多人以往的印象里,维生素D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骨营养剂,其作用主要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增强其在骨骼中沉积,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与发育,主要用于预防儿童佝偻病、防治老年骨质疏松。

晚期癌症每天补多少硒(癌症晚期补硒有用吗)-硒宝网

近年的诸多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功效远远不止这些,它还可能具有多种骨外作用:1)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2)防癌、抗癌功效,可用于结肠癌、乳腺癌及某些皮肤癌的辅助治疗;3)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4)调节病人的情绪,改善抑郁状态;5)增强肌肉的力量及功能,治疗老年肌少症等。

如果机体缺乏维生素D,不仅会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风险,还会大大增加呼吸道感染、乳腺癌、抑郁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如今人们对合理膳食及营养越来越重视,钙剂和维生素D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临床上,维生素D往往与钙剂搭档使用,如果把钙比作是促进骨骼生长和健康的“台前英雄”,那么,维生素D就是协助钙达到目的的“幕后功臣”。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谈谈维生素D的有关问题。

一、人体维生素D从哪儿来?

维生素D的家族成员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当数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这两种维生素D具有同样的生理作用。

维生素D3

维生素D3(又称“胆钙化醇”)是由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因其与阳光关系密切,故又称“阳光维生素”,这个途径是人体维生素D最主要的来源。此外,维生素D3还可以从一些肉类食物(如动物肝脏、海鱼、蛋黄、瘦肉、乳制品、奶油等)中获取。

维生素D2

维生素D2(又称“麦角钙化醇”)是由植物中的麦角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而来,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D2含量很低,在补钙上起的作用不大。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维生素D有90%是由皮肤经光照合成,10%来自于食物(主要是肉类食物),维生素D也是维生素大家族中唯一一种不主要来自于食物的维生素。

在阳光照射充足且肝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机体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但是,如果长期阳光照射不足再加上长期吃素(不吃鱼、肉、鸡蛋及牛奶等),就会导致体内维生素D缺乏。

二、“普通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有何区别?

“普通维生素D”与“活性维生素D”的主要区别在于:

普通维生素D是没有生物活性的,不能被机体直接利用,它需要在体内先后经过肝25-羟化酶和肾脏1α-羟化酶两步羟化,转化为1,25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即“骨化三醇”]才具备生物活性,才能够发挥作用,由此可知,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服用“普通维生素D”往往效果欠佳。而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需要经过肝肾的代谢转化,可以直接发挥生理功效,即便患者肝肾功能不好,也不影响其疗效,因此,活性维生素D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人以及1α-羟化酶缺乏的患者。

临床上,“普通维生素D”只是作为一种营养素,其安全剂量范围广,很少会因摄入过量导致中毒,临床主要用于纠正维生素D缺乏和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普通维生素D”不同,“活性维生素D”不是营养素,而是一种激素类药物,有明确的量效关系和剂量应用范围,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对于严重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予普通维生素D以纠正维生素D的营养缺乏,同时使用活性维生素D以治疗骨质疏松症。

此外,活化维生素D致高尿钙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普通维生素D,过量应用可导致维生素D中毒。所以,在临床上,普通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不能互相替代或视作等同。

三、如何确定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在皮肤内合成或被摄入后,与血液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后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中被转变为25-羟维生素[25(OH)D],其转变过程几乎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并且25(OH)D在人体血液循环中停留较久,能够反映出人体皮肤制造的维生素D和摄入的维生素D的多少,因此,血清中的25(OH)D浓度被作为判断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主要依据。而血清中的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的合成严格受到调控,浓度相对稳定,且在血液循环中停留时间较短,不能作为判断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依据。

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来判定维生素的D营养状态,评估标准如下:

(1)严重缺乏:<10ng/ml(25nmol/L)

(2)缺乏:<20ng/ml(50nmol/L)

(3)不足:20~30ng/ml(50~75nmol/L)

(4)充足:>30ng/ml(75nmol/L)

(5)上限:50~70ng/ml(125~175nmol/L)

(6)过量:70~150ng/ml(175~375nmol/L)

(7)中毒:>150ng/ml(375nmol/L)

注意:轻度维生素D缺乏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唯有通过化验检查,才能确诊。

四、哪些人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主要发生在受日光照射不足、缺少食物来源(以素食为主)的人群中,尤以婴幼儿、家庭妇女、老年人多见。此外,胃肠道疾病、肝病、肾病等都能引起维生素D缺乏。

具体来说,以下5类群体要警惕维生素D缺乏:

1.在家中或养老院里长期足不出户的老年人;

2.是工作时间基本都在室内的白领职员;

3.是“昼伏夜出”的夜班人员;

4.是不爱出门的“宅男宅女”;

5.是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其可加快体内维生素D分解代谢而致维生素D缺乏。

五、哪些人需要做维生素D水平的筛查?

虽然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在人群中非常普遍,但并不主张在人群普遍筛查血清25(OH)D水平,推荐在具有维生素D缺乏风险及需要维持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人群中进行血清25(OH)D水平筛查。

建议筛查人群

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有跌倒史和(或)有非创伤性骨折史的老年人、缺乏日照的人群(室内工作、夜间工作等)、肥胖者(体重指数≥30kg/m^2)、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曾接受过减重手术者、慢性肾脏病、肝功能衰竭等。

六、不同人群补充多大剂量维生素D比较合适?

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1.0~64岁普通人群每天需补充维生素D 400IU;

2.6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因为缺乏日照或是摄入及吸收不好,每天需补充维生素D 600IU;

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每天需补充维生素D 1500~2000IU;

4.骨质疏松患者,每天维生素D的应用剂量应达到800~1200IU。

注意:这里所说的维生素D是指普通维生素D,而不是活性维生素D。

七、维生素D的合理选用

临床常用的维生素D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普通维生素D及其复方制剂;2)活性维生素D。

1.普通维生素D

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通常用来作为骨骼健康的基本营养补充剂。研究显示:维生素D2比维生素D3在组织中清除更快,且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推荐维生素D3作为首选制剂。常用的有维生素D3滴剂(400IU/粒)、维生素AD软胶囊(每粒含维生素A 1000IU,维生素D 1000IU)、碳酸钙D3片(钙尔奇D3,每片含钙元素600mg,含维生素D3 125IU)、鱼肝油、阿仑膦酸钠维D3片(福美加)等等。

普通维生素D安全剂量范围较宽,使用过程中一般无需常规监测血钙及尿钙。

2.活性维生素D

是经过肝脏及肾脏活化的维生素D类似物,临床常用的有骨化三醇(1,25双羟基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1α-羟基维生素D)、骨化二醇(25-羟基维生素D)、帕立骨化醇等等,其中,“骨化三醇”是活性最高的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形成及矿化,减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抑制骨吸收,升高椎体骨密度,降低患者跌倒后骨折的发生风险。

1)阿法骨化醇:无需肾脏活化,但需经肝脏活化后才有生物活性,适用于肾功能不全但肝功能正常者,尤其是肾性骨病患者及老年人。规格:0.25μg/粒。

2)骨化二醇:不需要肝脏代谢活化,但需要肾脏1α羟化酶活化。适用于肝功能异常但肾功能正常者。

3)骨化三醇:本身具有完全生物学活性,无需经过肝、肾转化即可起效,因此适用于各类骨质疏松的治疗,尤其是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骨松患者。有每粒0.25μg和0.5μg两种规格。

4)帕立骨化醇:该药属于选择性维生素D受体(VDR)激动剂。对于肾性骨营养不良而继发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优先选用帕立骨化醇注射液。相比骨化三醇,帕立骨化醇对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对钙和磷的影响较小,较少引起高钙血症。

八、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一般措施

人体维生素D的来源有三:阳光、食物及补充剂。其中,增加日光照射和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春、夏和秋季10:00~15:00,将面部和双上臂直接暴露(不能涂抹防晒霜)于阳光下10~30分钟,每周3次即可达到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目的。

长期呆在室内、缺乏户外活动少或是处于日照不足的冬季,往往需要通过补充普通维生素D来满足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建议使用普通维生素D2或D3制剂。二者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别。不建议单次超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的用法,不推荐用活性维生素D纠正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总体安全性好,使用常规剂量的普通维生素D一般不需要监测血钙和尿钙。

九、补充维生素D需要注意什么?

补充维生素D要适量,过量摄入有可能导致“维生素D中毒”,切不可把维生素D当作补药而滥用,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中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症状:

1)消化道症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神经肌肉症状,容易出现易激惹、烦躁或精神淡漠、无精打采、嗜睡等,甚至有抑郁、精神错乱、瞻望、抽搐等情况。

3)高钙危象,维生素D中毒后可能出现钙吸收过多,引起钙盐沉积,会继发肾结石、皮肤钙化、关节钙化,甚至可以诱发心律失常、重症胰腺炎、肾衰竭,严重的会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活性维生素D”)期间,一定要注意有无上述不良反应,定期复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以及血钙、尿钙,如有问题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