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补硒工程进入政府(全民补硒工程委员会)
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张蕾 李玲玲
硒是人与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且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因此补硒非常重要。湖北省硒资源丰富,硒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最前列,全省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基本实现千亿目标,产业规模和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目前硒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有何问题、应如何应对?未来硒产业发展之路应该如何走?
4月15日,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以下简称国硒中心)学术高峰会议暨硒产业技术与健康中国创新平台联盟(以下简称硒健康创新联盟)发展论坛在武汉轻工大学举行。院士、专家及企业代表等各界人士通过现场和线上学术交流,共谋硒资源开发利用、硒产业健康发展大计。
活动现场
会上,“创新”和“人才”,是专家们提到的高频词汇。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认为,对全国硒产业的发展和国硒中心今后的新征程,要依靠研发平台,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要依靠学科平台,加强专门人才培养与培训;要依靠产业平台,做强做优硒产业市场主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也表示,国硒中心作为全国唯一的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要以创新求突破,强化技术储备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产业影响力,助推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则认为,充分利用硒资源,加强硒产业的开发与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硒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着眼前沿,把握新业态,积极推动硒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要着眼未来,探索新模式,从硒农业向硒食品、硒化工等更高附加值的领域拓展;要着眼发展,实现新共享,加强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要着眼全球,探索新途径,积极与国际硒产业机构、企业开展交流合作。”
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指出,随着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的推进,硒科学、硒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表示,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把人民群众补硒的健康需求,列入全民健康的重要内容,制订可以遵循和实施的法规;继续开发一系列功能产品,特别是综合功能化方向产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深度结合和跨学科合作;大力培养和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养一批硒领域的各类人才,为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好人才基础。
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杨盛僚介绍,自国硒中心成立以来,双方在硒学科创建、校地合作、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校企联合、战略决策制定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杨盛僚同时呼吁,全国各地的硒区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跨部门、跨行业、跨层次、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要研究如何对硒的有机物进行浓缩提取,推进硒蛋白产业化,让其成为所有硒产品的基础原材料;要合力争取相应的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支撑,推进省富硒产业“十四五”规划落实;凝聚全国的硒区、硒科技、硒企业力量,共同促进硒产业的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助力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下一步,恩施州将努力打造世界硒都硒产业发展总部经济先行区,保持硒资源、硒科研、硒标准、硒监测、硒产业、硒会展等各方面领先地位。”
会上,武汉轻工大学党委书记王立兵介绍,近年来该校大力实施“大食品 大营养 大健康”发展战略,先后建成一批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畜牧学为代表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有一批以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据了解,坐落于武汉轻工大学的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正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开设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硕士点的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国硒中心主任、硒健康创新联盟理事长、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院长程水源在代表国硒中心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五年来,国硒中心逐步构建硒研发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助力健全硒产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富硒农产品的高价值利用,培育引领硒产业提档升级。“国硒中心今后将在团队与智库建设、平台与项目建设、社会服务与成果产出、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和硒科学普及与力推国家战略五个方面再接再厉,积极推动全国硒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为硒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继续提供平台支撑。”
程水源教授作报告
会上,湖北省首个关注硒资源相关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硒资源研究与生物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正式授牌。该实验室由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民族大学以及恩施州中心医院共同建设,将研究聚焦硒资源高效利用、行业标准制定等领域。会议现场还宣读了国硒中心荣誉单位名单和硒产业联盟第三届新增成员单位名单,开展了国硒中心荣誉单位授牌及硒健康创新平台联盟新增联盟成员单位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