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补硒工程产业联盟(补硒协会)

硒宝 09-08 10:07 108次浏览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仍具核心地位,未来采用新型举国体制聚焦硬科技创新,将构建以国家大数据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

目前全国与大数据相关的国家和省级实验室已有数百家,近年来这些实验室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汇集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探索大数据的前沿领域并在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引领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

从分类来看,国家和省级大数据实验室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攻关、大数据关联技术攻关、大数据融合应用技术攻关、大数据底层技术攻关四大类。大数据应用方面,数据分析和数据认知分析技术受重视程度高;大数据关联技术方面,明显看到大数据不再作为纯粹独立的技术,其与虚拟现实、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交叉融合态势日趋增强,通过紧密相关的信息技术发展体现其价值;大数据融合应用方面,健康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大数据融合应用技术加快突破和创新,大数据融合应用重点从虚拟经济转变为实体经济,各细分实体产业应用场景的拓展和深入挖掘将成为这类国家实验室关注焦点;大数据底层技术方面,信息安全、模式识别、语言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高性能计算等加快突破,大数据技术领域逐渐补齐短板,并进一步强化长板,增强大数据产业质量和安全。

另外,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北地区拥有最多的国家重点大数据实验室,其中北京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数接近一半;华东地区紧随其后,上海、浙江等地拥有优质的创新资源。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地区为引领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数据显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2016—2020年高校新增数量最多的专业,共有614所高校新增了该专业,约占中国高校总数的五分之一。2017—2020年,大数据相关专业新增数量在新增专业数量排行榜中均位居前列,数据科学、智能化应用等专业受到高校普遍重视。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新增数量较多的专业,多体现了实用性与交叉性,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牧业、交通、生物医药、采矿、测控等交叉融合的专业,反映了大数据相关专业朝着精细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

大数据产业是战略新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大数据企业对大数据高端人才和复合人才需求旺盛。各企业除了追求大数据人才数量之外,为提高自身技术壁垒和竞争实力,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拥有数据架构、数据挖掘与分析、产品设计等专业技能的大数据人才备受企业关注,高层次大数据人才市场供不应求。

企业调研结果显示,大数据人才需求岗位TOP10的需求度为31.1%—68.9%,其中大数据架构师成为大数据相关企业需求最大的岗位,68.9%的企业需要这类人才;大数据工程师、数据产品经理、系统研发人员的需求企业数均超过一半,高层次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比重较大且需求量不断提升。大数据人才需求岗位TOP10中的其他岗位分别为数据分析师、应用开发人员、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挖掘分析师、数据建模师。

大数据产业园是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空间。2015年,国家将大数据产业提升至重点战略地位,经过5年的迅猛发展,各地方积极建设了一批大数据产业园,这些大数据产业园是重要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区域创新中心,能够为新经济、新动能的培养提供了优质土壤,支撑本地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园区分布区域来看,中国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水平与所在地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华东、中南地区大数据产业园数量多、种类丰富,特别是湖南、河南均拥有十余个大数据产业园。华北、西南地区大数据产业园数量相对较少,内蒙古、重庆和贵州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园区。西北、东北地区在大数据园区建设方面发力不足,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其中西北地区的甘肃与宁夏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国家枢纽节点,这有望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在甘肃和宁夏集聚,带动该区域大数据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