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乡富硒产业园(进贤县钟陵乡富硒小镇)
鱼药共生植物工厂。新华网发
新华网南昌8月11日电(戴艳 唐子兰)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鱼药共生植物工厂、潮汐苗盘系统……在南昌市政农业集团的生态农业园,一个个“智慧农场”应用场景让前来研学的孩子们惊叹不已。
今年以来,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整合旗下农业板块,融入新思维和新技术,以“现代农业+多业态”模式助推产业升级,打造全产业链都市现代农业园区新标杆。
聚“链”成势 构建发展新路径
8月初,以打造富硒品牌为方向的南昌硒谷产业园在南昌市进贤县钟陵乡揭牌,这标志着南昌市政集团农业板块“一企三园”雏形初显。
为谋篇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今年5月,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将旗下农业板块6家一级管理企业整合为1家,以南昌市政农业集团为主体,三家现代农业园为依托,构建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
航拍南昌市政农业陌上园。新华网发
“陌上园归属南昌市政农业集团管理后,集团把整个产业链环节全部打通,包括生产技术、销售渠道、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等,实现全链条细化管理。”陌上园负责人温柯凯介绍道。
农业园区是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南昌市政农业集团联动运营生态农业园、陌上园、硒谷钟陵三大产业园区,融合种植业、加工业和服务业,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生态链条。
“南昌市政生态农业园集果蔬种植、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为一体,目前已为200家客户配送食材。”南昌市政农业集团总经理黄志刚介绍,生态农业园还通过“市政优选”、淘果等线上平台和多家“市政优选”线下门店,满足市民购买农产品的需求。
为做好现代农业园区的迭代升级,南昌市政农业集团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借助高校等科研力量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通过合资并购的方式解决资金、技术难题。
“我们不断拓展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南昌市政农业集团董事长许晓红认为,这将进一步提升国资农企的核心竞争力。
延“链”赋能 激活发展新动能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活动,不仅能体验农耕文化,还能学习到非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正值暑期,不少孩子走进南昌市政生态农业园开展研学活动。
“我们配套建设了研学大楼,有12间特色主题研学教室、多媒体大厅、食堂,可同时满足上千人研学用餐住宿。”黄志刚介绍,南昌市政生态农业园集露营、运动、农耕、采摘、市集、手作于一体,已成为当地体量最大、设施最全、课程设置种类最多的研学教育基地。
航拍南昌市政农业硒谷园。新华网 发
作为农业农村部“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线路”之一,南昌市政生态农业园、陌上园、市政农业硒谷园等现代农业园已成为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的好去处。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陌上园的大棚里“全是高科技”。温柯凯介绍,园区以循环农业为技术路线,进行高质量、高密度的产出及养殖,构建可持续的农业循环模式,园区还推出花卉种植、阳光草坪、房车营地、水上高尔夫、休闲垂钓等田园休闲项目,以旅游业带动农业,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
国资农企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南昌市政农业集团以农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会聘请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指导,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黄志刚介绍,在进贤县钟陵乡,依托当地丰富的富硒资源,市政农业集团打造了南昌硒谷·钟陵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南昌县南新乡,村民到生态农业园从事农产品种植、生产、分拣等工作,人均月增收2000元左右。
强“链”塑优 打造发展新高地
陌上园从国外引进的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可以实现正负0.5℃以内的精准控温,通过模拟不同果蔬的生长季节,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新鲜果蔬,通过无土栽培实现立体种植,生产空中草莓等高附加值农产品。
园区内栽培的圣女果。新华网发
“大棚产出的樱桃番茄种植效率达到在田间种植的5倍以上,叶酸含量是普通番茄的2-3倍。整个棚年产量在90万斤。”温柯凯说。
“我们从源头保障食品品质和安全,全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生态农业园高效蔬菜基地种植的绿色有机蔬菜主要销往南昌城区,黄志刚说,园区探索农副产品仓储和配送新途径,把线上线下平台相结合,切实保障南昌市的“菜篮子”。
在厚植优势特色产业基础上,南昌市政农业集团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包括精准农业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数字引擎”,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
“我们将从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区域品牌和培养农业人才五个方向发力,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绿色认证和市场竞争力。”谈及下一步发展目标,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副总经理杨闲冬说,“我们要让南昌市农产品品牌叫得响、立得住、推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