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开阳富硒宣传)

硒宝 11-22 18:12 2次浏览

开阳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开阳富硒宣传)-硒宝网

塘口镇以电商进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受访者供图

开阳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开阳富硒宣传)-硒宝网

塘口镇富硒特色菜。

受访者供图

开阳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开阳富硒宣传)-硒宝网

直播带货成了阳西群众的“新农活”。

谢兆威 摄

开阳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开阳富硒宣传)-硒宝网

富硒土地种出的油豆品质更好。

谢兆威 摄

开阳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开阳富硒宣传)-硒宝网

富硒有机胭脂米被誉为“米中贵族”。受访者供图

开阳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开阳富硒宣传)-硒宝网

东水茶是广东十大名茶之一。任浩沿 摄

开阳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开阳富硒宣传)-硒宝网

新墟镇东水村是广东省“十大茶乡”之一。任浩沿 摄

日前,中国地质学会印发《关于公布第四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结果的通知》,其中阳西县新墟镇东水村7416亩地块被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成为该县第二块经国家级认定的富硒土地。

硒是人体必需的15种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有着“长寿元素”的美称。东水村天然富硒土地土壤硒平均含量高达0.96mg/kg,也是中国地质学会此次所认定的富硒地块里含量最多的。

富硒土地是阳西的“长寿密码”。今年8月25日,2024中国(阳江·阳西)长寿产业经济发展大会举行,阳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胭脂米等富硒健康绿色农副产品在会上备受青睐。

近年来,阳西富硒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全省天然富硒土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秉承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阳西不断擦亮富硒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连晓莹 姚养珍

用好用足富硒土地资源

做强做优特色农业产业

2021年8月,塘口镇一块1530亩的土地被中国地质学会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为阳西县乡村振兴发展带来了新“硒”望。经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勘测,阳西富硒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富硒土壤超过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3以上,尤其是在塘口至新墟、儒洞一带,富硒资源十分丰富。

目前,阳西县建成富硒产业种植基地面积16.9万亩,总产量11.6万吨,年产值8亿元。其中,塘口镇已建立了全省第四个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塘口镇土地环境质量优良,硒含量范围在0.08—1.66mg/kg之间,平均值为0.40mg/kg。其中汞、砷、镉、铬、铅、铜、镍、锌等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的筛选值,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产业。

富硒土壤资源集中连片分布,有利于规模化发展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目前,塘口镇已建成下垌富硒特色水果基地、上垌富硒胭脂米基地、牛南富硒玉米基地、竹迳富硒油豆种植基地、旧寨富硒毛豆基地、周南富硒水稻基地等富硒种植基地,申报了“红姑娘”番薯省级“一村一品”项目。

王伯是塘口镇一家种植大户,他承包富硒土地种植水稻、花生、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塘口土地硒含量十分丰富,所以我们的农产品更好卖。”王伯表示,准备承包更多土地来种植富硒特色农产品。

“南药”是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中药材,核心产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主要包括三叉苦、两面针、栀子、白前等。阳西气候温暖湿润,又有丘陵地貌和富硒土壤,因此非常适宜发展南药种植产业。

在织篢镇蒲牌村委会大元村,新农庄种养专业合作社拥有一个连片面积1000多亩的南药种植基地,主要种植三叉苦、两面针、广藿香、广郁金等品种,长期为国内知名药企提供南药原材料。依托富硒土地资源,该合作社研发推出消暑祛湿茶、安神助眠茶、养胃消积茶等系列产品,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看好“中国长寿之乡”阳西,希望在这里布局发展银发经济和绿色食品产业。阳西也充分利用富硒资源禀赋,积极引进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富硒产业。

“我们公司将结合阳西富硒土地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经济引领型产业入驻阳西。”中山火炬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戈锐说道。

“绿叶”变成致富“金叶”

富硒茶产业香飘四方

东水山是粤西名山,这里山高林密、气候温和,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生态大茶园。新墟镇东水村是广东省“十大茶乡”之一,这里的富硒土地孕育出优质的东水茶。

东水茶是广东十大名茶之一,有着1500多年的悠久种植历史,得益于天然富硒土地资源,东水山打造出年产值5000万元的茶产业,使“绿叶”变成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叶”。

日前,广东省科协天然富硒联合体在阳西召开交流座谈会,旨在推动东水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省科协天然富硒联合体专家从“硒与人体健康”“硒与民生产业”“硒文章”进展,以及“硒业旺”畅想等方面,全面科普了“硒”知识,介绍了发展富硒产业的前景,并对打造天然富硒茶品牌、推动天然富硒茶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

“我们组织专家进行科技赋能,目的是推动东水茶打造天然富硒茶的概念,实现‘三产’融合。”省科协天然富硒联合体副秘书长、广东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张高强表示,希望东水富硒茶产业能够成为广东富硒产业的典型示范。

据了解,东水山土壤大多是岩石风化土,矿物质含量丰富,并且富含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硒元素。得益于优越的种植条件,东水茶的茶多酚含量是普通茶叶的两倍,不仅达到了富硒茶的标准,而且茶氨酸的含量也较高。

如今,东水山的茶产业逐渐走上了规模化发展之路,作为当地龙头茶企,阳西县东水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占地面积超过1万亩,已开发种植面积2100亩,年产量达到6万斤,并带动附近村民100多人就业。

为了保证茶的品质,提升制茶效率,该公司从杀青到后续的揉捻、发酵、烘干等制茶流水线全部采用现代化机械生产,专业化的设备可以让茶叶味道更稳定。

在绿美阳西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新墟镇政府和当地群众积极落实古树古木保护措施,在东水山区保留了近万株古茶树,有力地保护了茶产业的种质资源。在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东水茶制作技艺”也跻身阳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行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一线实践

塘口镇:

大力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和生态康养旅游

塘口镇位于阳西县西北部,镇域总面积193.39平方公里,该镇坚持“硒旺山水·健康塘口”的发展理念,依托红色文化、绿色山水和富硒资源优势,以“生态富硒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和生态康养旅游,打造“阳西后花园”。

近年来,塘口镇建成了一批市县级农业产业园,通过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特色农业产业链。该镇打响了“富硒+”品牌,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成立了“小美”“周南”等一批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公司,注册了“塘口乡”“花遇见蜜”等一批农产品商标,并通过电商平台持续拓宽销售渠道。

富硒有机胭脂米是塘口镇的特色农产品,因其营养价值高、产量低,被誉为“米中贵族”。据上垌富硒胭脂米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富硒有机胭脂米亩产约120斤,主要是为客户定制,一亩地的经济效益大概有两三万元。

油豆是一种在东北地区常见的优质菜豆品种,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东北冰雪旅游火爆“出圈”,也带火了油豆等东北美食。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东北菜的“当家花旦”,油豆如今却在距离哈尔滨近4000公里的塘口镇“安家落户”,成为促进当地富民兴村的“金豆”。

竹迳村水田面积约2600亩,目前已流转1600多亩,该村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700多亩富硒土地成功实现了“北豆南种”,种出的油豆远销京津冀及东北地区。“我今年种了700多亩油豆,亩产量有1000斤左右,销售价在每斤3.6元左右。”油豆种植大户王女士介绍说,富硒土地种出的油豆品质更好,所以很受市场青睐。

为了打响“富硒+”农业品牌,塘口镇打造集产品展销、电商直播、食品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基地示范点——周南富硒农业基地,以电商进村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2023年以来,全镇电商销售额累计达4800多万元。

在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塘口镇建设了富硒科普馆,主要介绍塘口富硒产业与富硒发展规划,游客在这里可以详细了解富硒文化及富硒农产品。

随着“寻味阳西·悠游山海”美食之旅精品线路入选2024年广东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前往塘口镇怡景庄园,品尝具有浓郁塘口特色的阳江市级非遗美食——黄皮果煲鸡。

为了让游客们更好地体验“舌尖上的塘口”,塘口镇还结合各村(居)产业优势,以“一村一菜”推动“塘口一桌菜”,组织镇内多家餐饮企业研发推出富硒特色农产品制作的营养菜肴,精心推出了独具特色的“一桌富硒宴”,吸引广大游客“返寻味”。

为了进一步发挥富硒产业品牌优势,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塘口镇通过举办富硒文化节,旨在擦亮“富硒+”品牌,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下一步,塘口镇将打造“硒文化”产业链,大力发展长寿产业,加快推进“生态富硒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三甲河”旅游示范带、桐油山旅游示范带和“河谷田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桐油乐美途榄根度假村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利用“一河两岸”空间优势,建立更多集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他山之石

县政协调研组到贵州、湖北等地开展专题调研

推动“硒资源”向“硒产业”转变

根据阳西县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于2024年5月组织县政协委员开展“发展壮大生态富硒农业产业,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的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掌握了解阳西实情实况的基础上,先后赴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湖北省利川市和宣恩县等地进行考察调研,学习借鉴经验做法。

在产业规划发展、政策支持方面,本次调研的几个富硒特色产区,其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各有特色,有相当规模,且产业化已相当成熟。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把该项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合理规划,政策引领,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标准体系。

开阳县以政策引领推动“硒资源”向“硒产业”转变,聚焦全链条拓展,打造“印象硒州”名片;宣恩县政府提出“固巢养凤”提升“硒”引力方针,高度重视硒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效益优先”运行管理方针,实行“1+1+1+N”组织管理模式;利川市政府重点负责硒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所有协调事宜,先后编制了一系列涉硒发展规划,加快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在注重产业融合,延长硒产业链条方面,宣恩县聚焦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引进硒食品精深加工企业,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开阳县突出开阳富硒茶、枇杷、水稻、蔬菜、生猪等优势单品,推广“公司+合作社”“公司+大户”等模式,规划富硒产业园承接全县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通过“政府搭台+校企合作”全面带动富硒农产品全链条发展;利川市聚焦粮油、茶叶、畜禽、蔬菜、中药材五大农业重点产业,已形成硒加工产品群,成功创建山江农业硒产业综合基地等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围绕“一乡一业”持续开展“油菜文化节”等节会活动,促进了农业融合发展。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科技赋能方面,宣恩县与科研院所签订技术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专家为产业技术顾问,设立“人才工作室”,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培训1700名新型职业农民;开阳县创建贵州省富硒产品研究中心和贵阳市硒资源高值转化利用专家工作站,搭建高校、政府、企业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富硒产业与产学研深度对接,大力推动种植养殖基地监控系统、气象监测系统、溯源码等相对独立的智能体系互联互通,提升初级富硒农产品附加值。

本期统筹:杨世华 梁远红 黄超颖 黄韬炜 赫鹏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