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蔬菜庄园)

硒宝 11-14 18:12 28次浏览

人民网记者 宋翠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初春的风拂来,温柔地擦面而过。春节期间,记者来到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近距离感受“智慧种田”。

上午8:30,园区技术负责人郑逢利在手机上轻轻一点,一座座大棚的棉被相继自动升起。随后,他又查看了大棚内西瓜的长势情况,向班长陈凤英下达了“吊秧” 任务。

仁风富硒西瓜是济阳区地域特色品牌产业,拥有23年的种植经验。产业园是济阳区打造的高端数字化产业园区,流转孙家村、东街村土地约300亩,建设了49个高标准设施农业大棚,在传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实现生产全要素管理,走出了设施农业托管服务的新路子。

“我从手机上接到任务后,联系了组内3人,到大棚执行‘任务’。” 陈凤英是东街村人,她的组班有13名工人,管理着园区25个大棚,上下班骑电车10分钟,平时也就是干些植保、去叉、吊秧、授粉等“轻快活”。

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蔬菜庄园)-硒宝网

产业园负责人张文波在数控中心介绍如何科学预防病虫害。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来到31号大棚门厅,一座台式LED屏映入眼帘,这是园区的数字化精准种植管控平台,也是园区管理的“总指挥台”。

“我们利用物联网、5G等技术开发了数字化农业园区信物融合综合管理操作系统,建设583台物联网传感器(包括检测类340台、智能控制类212台,智能监控31台),每个大棚装有摄像头和传感器。”产业园负责人张文波一边为记者展示一边介绍,在这里可以了解每个大棚的空气温湿度、大气压力、叶面温度及土壤湿度、PH值等,如果超过设定温度,系统会自动报警。在这里,还可以观察每个大棚作物的生长情况。

走进蔬菜大棚,一派春意盎然。嫩绿的西瓜秧已经一人高,葳蕤生香,大家你追我赶,可着劲顺着吊秧绳向上伸展。3名工人正在吊秧,将伸展的瓜秧缠绕在吊秧绳上,动作快速敏捷。

土地流转后,她们由村民变成了园区的产业工人,每个月有3500元左右的工资。

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蔬菜庄园)-硒宝网

园区产业工人张桂花正在吊秧。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升降棉被、通风、浇水、施肥等‘重活’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完成。” 郑逢利随身的手机就是他的工作台,一部手机管理园区49个蔬菜大棚,系统会“告诉”他什么时候浇水施肥,需要浇多少水施什么肥。还可以通过大棚环境温湿度的控制减少病虫害,做好提前预防,减少农药使用。

郑逢利向记者演示手机操作,并介绍说,我们通过物联网精准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利用土壤水分、温度的精准监测和无线控制,实现精准滴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大棚环境湿度,来抑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在灌溉控制和防霜冻方面,通过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可以减少人工使用50%以上。

“智慧种田大大提高了西瓜的产量与品质。” 郑逢利自豪地表示,西瓜的含糖量、硒含量以及西瓜重量都是可监可控,甚至可以精准了解哪一个西瓜成熟了。

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蔬菜庄园)-硒宝网

园区技术负责人郑逢利的手机操控页面。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我们不但解决了土地谁来种的问题,还解决了种植标准化程度低及蔬菜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济阳区副区长李宪亮表示,智慧种田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原来2人管理一个蔬菜大棚,忙碌不停歇;而今1人管理2个大棚,轻松不误家中事。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管理不仅改变了种植模式,还大大提高了西瓜的品质。

蔬菜大棚插上科技的翅膀,富硒西瓜也水涨船高。

“2023年,俺们公司的‘西之皇’一个2.5斤,卖95元!”张桂花麻利地将最后一颗瓜秧缠在吊秧绳上,喜滋滋地说,科学种田就是好,不仅更轻松,一下子还有了三份收入(土地流转费、工资和股权分红),妥妥的企业主人,这西瓜简直就是金瓜,幸福的日子赶上了时代的步伐。

据介绍,2023年,产业园西瓜亩产1900公斤,均价每公斤30元(之前市场价在5元/公斤),亩产值近6万元(过去大棚种植亩产值约2万元),带动5个村30余户村民加入园区数字化种田。 西瓜收获后,产业园还探索种植网纹瓜等高效瓜果,延伸了富硒西瓜产业链条,推进了现代化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做长农业产业链、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引导农户按照园区种植标准,提高富硒西瓜产业的规模和产值。”李宪亮表示,园区荣获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3年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项目、济南市智慧农业应用基地等称号,带动了济阳区特色农业品牌产业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