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微视(于都县梓山镇蔬菜基地)

硒宝 11-14 10:11 63次浏览

“大棚里孕育出好日子”

——于都县梓山少数民族村的幸福蜕变

赣南的盛夏,炙热让人难耐。于都贡江边梓山畲族村的勃勃生机,却让人赏心悦目。

近日,贡江河畔十里樟林旁,一个果蔬大棚里,年至七旬的蓝日辉正冒着高温,为果树除草。足有两人高的长果桑树上,一串串中指长的桑椹散发着浓郁的果香。

“长果桑椹现场采摘20元钱一斤,这排桑树今年起码能收个2000元。”蓝日辉说,这个果蔬大棚从合作社承包过来,搞果树育苗和乡村采摘游,今年产值估计有六七万元,“真没想到,大棚里孕育出好日子”!

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微视(于都县梓山镇蔬菜基地)-硒宝网

梓山畲族村是我省重点少数民族村。全村近7000人口,其中畲族人口2000多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936人。

蓝日辉既是畲族人,也是曾经的贫困户——30多年前,原本还算富足,不料妻子患上头晕症,不能正常做事,去了多家医院治,钱花了,病没好,家穷了。

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蓝日辉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众多政策帮扶与自身努力下,他家开始在脱贫致富路上迈开了大步。而他与果蔬大棚结缘,则与富硒蔬菜产业紧密相关。

2017年,为了以产业衔接,走上长远发展道路,于都县建设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产业园北区正处梓山村。为了将产业园打造成高效农业的精品区、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样板区、休闲农业的核心区,在县、乡两级党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当地从山东寿光引进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并成立江西苏利生态农业公司,“领衔”产业园北区建设。

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微视(于都县梓山镇蔬菜基地)-硒宝网

“产业园北区计划建设1700亩。截至目前,已流转梓山村2000亩农田建设标准化果蔬大棚,并以‘基地+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方式开展生产经营。” 苏利公司负责人王希华说。

“我家流转了2.7亩地,每年流转费收入不少于1700元。平时,我在合作社务工,每天工钱80元;年底,合作社还给每人近200元的分红。”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欧阳景晖,谈起近几年家境转变,笑声朗朗。

年富力强的蓝文斌,既是个村民小组组长,也是个合作社的领头人。2017年,他牵头成立合作社,负责10多个大棚的生产经营。“去年发放村民工资就不下10万元,让10多个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他说,“10多个大棚突显出规模效益。我们在赣州目前最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华东城’都设了外销点,加上富硒品牌,种出来的东西不愁卖。”

富硒蔬菜产业带动了大批梓山村人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蓝世川算了一笔账:依托富硒蔬菜产业,全村有134户贫困户加入“一村一品”合作社,贫困户除享受到了产业奖补,每年还能享受6%的固定分红。而整个产业园,时蔬年产能达2.5万吨,吸纳了近百名梓山村村民务工。截至去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185户90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14%下降到了0.46%,实现整村脱贫。

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微视(于都县梓山镇蔬菜基地)-硒宝网

“脱贫只是奔小康的起点,真正的脱贫致富,还得让经济发展从实现‘输血’到实现‘造血’转变,要不断增强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蓝世川说,内生动力来源于强健产业基础、激发村民创业热情。

为了强健产业基础,2018年,村里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300亩;修建了17公里通组路,彻底改变了河头、曾屋等村小组落后的交通状况。

对于激发村民创业热情,村里则注重强化示范引领,蓝世川说:“单纯去合作社务工只解决有事做,只是挣辛苦钱,无论是脱贫还是致富,都要引导村民靠智慧赚钱。”

蓝世川曾与妻子开过餐馆,夫妻俩商业头脑灵活。他代表村里与苏利公司协商,在“基地+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基础上推出大棚联产承包。为此,他不仅找到曾做过农技员的蓝日辉,而且说服自己的妻子带头,瞄准“休闲农业的核心区”建设,在富硒蔬菜种植基础上,发展果树苗圃、百果园和乡村采摘游。

经过三年孕育,蓝日辉承包的大棚开始盈利,蓝世川妻子承包的大棚则更是让人羡慕——3个大棚组成的“小吴火龙果基地”,今年进入盛产期。红彤彤的火龙果,每到周末都吸引一拨又一拨的采摘游人。“这果十年不需换种,今年12元一斤、产量预计可达8000斤。” 蓝世川妻子说。

随着富硒蔬菜产业的发展,2019年梓山村全村经济总收入5854万元,人均达到8400元,人均收入跨越当地平均水平。而乡村采摘游带来的休闲农业,正在成为村民致富路上的又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但蓝世川说,为了更好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村里在积极引导村民投入相关产业的同时,还瞄准了村边江岸十里香樟林绿色资源、村里蓝氏畲族民俗风情特色资源,欲让多种旅游业态融合发展。

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微视(于都县梓山镇蔬菜基地)-硒宝网

说干就干。畲族乡村文化挖掘工作及相关旅游设施建设,目前已在筹划;村旁贡江上已损毁几十年的拦河坝,在对口支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的帮扶下,去年就得到了加固硬化,江岸景致大为提升。

记者漫步于江边葱绿参天的樟林,沿途和风习习、远处波光粼粼,顿觉心旷神怡。蓝世川说,相信不久,这里就会成为村里“富硒大棚经济”的一处延展地。蓝日辉说,这样发展下去,村民好日子也会像这里的风光,越发美好。

采访手记

梓山畲族村是于都县梓山镇中心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很长时间,这里江滩温柑种植远近闻名,但1998年特大洪水带来“灭顶之灾”——柑林被洪水浸泡而烂根枯死,之后一直难以成功复种。从此,这里很多人以建筑工外出务工讨生活。

利用特色资源在梓山大力发展富硒蔬菜产业,可谓是于都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去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走进梓山蔬菜大棚,同村民亲切交谈,了解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总书记的关心关怀,既更加坚定了大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大家发展产业的决心。

梓山村依托富硒蔬菜产业摘掉了穷帽,现在又努力让富硒蔬菜的产业链延长,让经济发展从实现“输血”到实现“造血”转变,让村民致富路变得更宽更实。这个村的幸福蜕变,就是赣南百姓感恩奋进、努力追寻小康生活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