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蔬菜生产基地在哪里(蔬菜基地生产富硒食品)
前不久,兴国县传来喜讯:
经专业机构检测,兴国拓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富硒芦笋正式通过认证,成为我市第一个通过富硒认证的芦笋品牌。
这是该县全力推动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也为把该县打造成全省重要的芦笋大健康产业基地翻开了新的篇章。
近年来,兴国县将蔬菜产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和县长工程抓实抓好,着力破解传统蔬菜产业存在的经营零散、发展层次不高,以及农民参与度不高、主导性不强、获益少、竞争力弱等问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县乡村集中发力,以芦笋、西红柿为主导产业,带动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全面提升、产业效益大幅提高,让蔬菜产业真正发展成为百姓的致富产业、“绿色银行”。
提升水平
打造品牌促高质量发展
日前,走进兴国县梅窖镇水南村,只见连片的大棚在山水间绵延铺展,村民们忙碌穿梭,小山村里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对于该村脱贫户龚见长来说,家门口的美丽画卷不仅寄托了满满的乡愁,更承载着他们一家脱贫致富的希冀和期待。
“我承包了36亩大棚种植芦笋。2019年12月种下去的,到2020年9月底就开始有收成了。现在还不是丰产期,每亩产量500至700公斤,每亩收入可达1.2万元,按照规定,我个人可获得30%的利润,公司还给我奖补每年7.2万元的工资,这样算下来年收入可以超过20万元。3年后达到丰产期,预计每年每亩产量可达1500至2500公斤,加上有了‘富硒’认证,市场价格还要上涨,收入非常可观。”龚见长给记者仔细算了一笔账,他说,有政府带领,有公司扶持,又有强大的市场需求,他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出生于1993年的龚见长曾是梅窖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江西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便在厦门务工。去年,听说梅窖镇计划发展富硒芦笋产业,他立即辞职返乡,承包下了36亩大棚,在家门口种下了芦笋,当起了菜农。
龚见长种植的芦笋,是该县蔬菜产业的主导产品之一。经充分调研考察,结合本身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该县确定芦笋、西红柿作为蔬菜产业主导品种,在大面积开展示范种植的基础上,把技术提升和品牌建设作为主要突破口,通过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高质量脱贫致富。
世界芦笋看中国,中国芦笋看江西。芦笋因美味且富含氨基酸,低糖、低脂、高维生素和高纤维,具有很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享有“蔬菜之王”“国家食药同源之首”的美誉。瞄准芦笋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2019年起,拥有富硒土壤超过1.4万亩的兴国县梅窖镇引进拓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一期建设大棚417亩、带领周边18户农户开展芦笋种植,2020年9月底就开始有收成了。
为推动产业升级,兴国县还邀请中国园艺学会芦笋分会理事长、首席专家陈光宇博士及其团队省农科院蔬菜所,为该县芦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团队已在该县梅窖镇店山芦笋基地建立芦笋种植资源圃与新品种示范园20亩、芦笋科研试验示范基地100亩。如今,一个集育苗、种植、科研、生产、销售等于一体的富硒芦笋产业链日益成型,正快速发展成为带动该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除此,该县还与赣南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赣南科学院蔬菜团队开展西红柿适宜品种筛选试验,并选择在龙口文院、古龙岗窑前、高兴蒙山等基地开展示范种植,收集西红柿种植品种资源,提升栽培技术。目前,该县共种植西红柿1850亩,预计今年上半年可达3000亩。
示范带动
千余菜农共享发展成果
“这里不仅政策好,服务也很暖心。乡里专门安排一名干部跟我们对接,对我们承包的20亩大棚免除土地租金,让我在这里安心工作,还配套解决了我们一家的住房、就学等问题,往后,我们就在这里安家了。”日前,在兴国县埠头乡桃仙蔬菜基地,来自江苏省启东市的职业菜农张敏告诉记者,他本是跟随同乡一起到兴国开展蔬菜种植的,因为产业发展前景好、服务到位,了解到该县关于职业菜农的相关政策后,他又决定把自己的父亲、妻子和子女一起接到兴国,一家人在兴国安家创业。
2020年4月,张敏在兴国县埠头乡桃仙蔬菜基地承包了8亩大棚,种植白玉霜丝瓜,当年8月换茬,平均每亩产量达2500公斤,每亩实现纯利润8000元。2020年下半年,他又承包了20亩大棚,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
和张敏一样,来自山东的种植户杨继龙夫妻二人,在江背镇华坪堃丰基地承包了2个大棚约13亩土地种植蔬菜,2019年实现纯利润20余万元;来自江西省乐平市的种植户王风华2020年4月在长岗乡塘石村蔬菜基地认领了20亩大棚种植蔬菜,因收益情况良好,他又带动儿子儿媳一起以种植蔬菜为职业,人均月收入超过1万元……如今,在职业菜农、种植大户的带动下,该县越来越多农民加入蔬菜产业大军,通过辛勤劳动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要激发农民参与蔬菜种植的积极性,就要把风险降到最低,把效益放到最大。引进具有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熟练掌握蔬菜种植技术的职业菜农,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种植大户进行示范带动和技术指导,是兴国县的一种探索与创新。据悉,至今,该县专门从山东等地引进职业菜农44户,在16个乡镇28个蔬菜基地承包大棚种植蔬菜792亩,2020年平均每亩纯利润在1.35万元以上,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基地共带动7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培育基本菜农1000余户,种植蔬菜近5000亩,户均增收2.2万余元。
农户的积极参与,推动该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至2020年12月底,全县共有蔬菜种植面积16.2万亩,实现产量30.5万吨,产值8.85亿元,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454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3.312亿元。
创新模式
让农民占主导唱“主角”
采摘、整理、分级、打包、过秤、登记……梅窖镇店山村新山组小组长曾宪九一早起来就带着农户,在拓诚农业芦笋种植大棚边忙活了起来。他说,芦笋在市场上销量好,基本每天收割上来就销售一空,完全不愁销路,而且农户与公司之间有一本“明白账”,每一家的收成情况、产品品质、销售价格等都一一登记在册,农民按照约定比例与公司结算就可以。据了解,该镇农民参与产业积极性非常高,在拓诚公司建设的417亩大棚中,当地农民就承包了300多亩大棚开展芦笋种植。与传统的企业经营、农民务工的模式不同,在这里,农民成了产业发展真正的“主角”。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本菜农的合作模式,采取‘五统一分’(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合作社、菜农和公司三方分别按照1:3:6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的利益联结模式进行合作,实现公司、合作社和基本菜农三方共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据拓诚公司总经理茅建涛介绍,2019年以来,在所有生产投资均由公司负责的基础上,按照“务工工资2000元/亩/年+纯利润30%分红”的受益模式,该公司共培育并联结基本菜农18户,同时按照5元/公斤的标准与农户签订保底回收协议,让农户实现零投资、零风险、稳增收。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模式,明确企业、合作社和菜农三方职责,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带动蔬菜产业实现快速有序健康发展,是兴国县的一种创新举措。除引进龙头企业外,该县由县城投公司负责,在13个乡镇建设蔬菜大棚2500多亩,建成后大棚全部由基本菜农认领开展蔬菜种植,资产归城投公司所有,由村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和农资,统一销售,并对蔬菜进行保价收购。在此基础上,该县从山东等地聘请12名有经验、懂经营的专业技术员,在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合作社按照技术员的工作情况、基地种植情况等发放工资。
在此基础上,该县通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协调蔬菜基地与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对接,形成稳定供销市场,打通本县超市、商贩和蔬菜基地的对接渠道,拓展与江苏、上海等地市场的对接渠道等方式,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培育销售市场,引导和带动各大基地科学开展蔬菜种植和茬口管理,推动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如今,有了政府的科学引导,企业的全力扶持,合作社的科学管理,该县农民真正成了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预见,
下一个春天,
兴国县蔬菜产业
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面发力,
农民将在乡村振兴新的征程中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