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面粉5斤多少钱一袋(富硒面粉缺点)

硒宝 11-11 18:52 50次浏览

富硒面粉5斤多少钱一袋(富硒面粉缺点)-硒宝网

石柱莼菜迎来丰收。(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富硒面粉5斤多少钱一袋(富硒面粉缺点)-硒宝网

熊勇正在饲养芦花鸡。 (受访者供图)

富硒面粉5斤多少钱一袋(富硒面粉缺点)-硒宝网

入驻西部食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完成智能化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潘婆婆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潘婆婆公司)一举拿下2000万元的外贸订单,其生产的小莼莼饮料将销往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市场前景广阔。

小莼莼饮料是以石柱莼菜为原料、混合二十几种药食同源中药材加工提炼而成。而在过去,石柱莼菜都是以鲜销为主。

“以前,莼菜看似不愁销路,其实赚到手的钱很有限,根本原因便在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潘婆婆公司总经理潘慧中告诉记者,自进驻石柱后,公司便致力于莼菜的精深加工,建立起集种植、加工及产品创新研发于一体的生产基地。目前,基地种植的莼菜仅有五分之一用来鲜销,其余全部用于产品加工,而全产业链的建立也让石柱莼菜迎来转型升级。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我市不断调整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迈进,使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1467.26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规上企业总产值1149.26亿元,同比增长2.6%。

“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产品粗放低端、创新驱动力不足、缺乏集群式发展等短板。”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秦大春坦言,重庆农产品加工业还亟须迈过三道坎。

1 原料直供 把好农产品加工第一关

初秋的清晨,丰都三建乡夜力坪村,山林的雾气还未散尽,熊勇便将芦花鸡赶上了山坡,又在四周撒了些玉米、谷物,引得鸡群在丛林间追逐觅食。

夜力坪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3年前,在政府带动下,本是贫困户的熊勇开始养殖芦花鸡。如今,他不仅成功脱贫,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产业带头人。

去年,熊勇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与丰都源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通过村集体入股、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建起芦花鸡养殖加工产业链。

今年,全村共有19户村民参与芦花鸡养殖。在全国活禽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熊勇并不担心村民收入。“合作社根据订单向农户分配养殖任务,并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保底价格进行回收,销售给源源公司生产麻辣鸡。”

“过去,我们从散户手中收购土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农户甚至用土杂鸡冒充土鸡,为后续加工带来难题。”源源公司总经理潘方容说,丰都大大小小的麻辣鸡生产企业不胜枚举,去年他们以原料选购为突破点——只有进行标准化养殖的芦花鸡才能纳入收购范围。

通过建立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基地,源源公司完成了从土地到餐桌的产业链,实现了品牌的异军突起。由于标准养殖成本较高,公司加工生产的芦花麻辣鸡也比普通丰都麻辣鸡贵了一倍,但市场销售效果很好,平均每月销售额都在20万元左右,今年丰都“双晒”活动期间,还创下一天10万元的销售纪录。

对食品加工企业而言,原料采购是保障生产的关键环节,然而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科技含量低,部分种养的农产品没有统一标准,也不利于后续加工。

“破题的办法就是实现原材料从基地到生产线的直接供应,从源头抓品质。”市农业农村委农产品加工处处长韩以政说,目前,我市已启动100万亩原料基地示范工程,在渝北、潼南、江津等优势农产区规模种植生姜、辣椒、花椒、果蔬等农产品加工原料,打通基地到企业的直供渠道,借助农村“三变”改革建立合理健全的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农民互惠互利。

2 鼓励创新 提升农产品加工含金量

虽然今年莼菜采收已经结束,但潘婆婆公司内依旧一片忙碌。

产品研发室内,几名科研人员正在对新一批莼菜饮品进行配方调试,确保其蛋白质、脂肪、多糖等营养成分指标合格。不远处的厂房内,机器轰鸣,全自动生产线马力全开,一罐罐莼菜饮品在这里完成灌装后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

“仅这款莼菜饮品,公司的日均产量就达5万罐,此外,我们还开发了莼菜面膜、爽肤水、保健饮品等70多种产品,覆盖化妆品、食品、饮料、保健品及生物医疗等5大类。”公司总经理潘慧中告诉记者。

经过精深加工的莼菜,身价一下子涨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例如,市场上最贵的精品莼菜一斤六十元,品质稍次的一斤二三十元就能买到。通过精深加工,一罐310mL的莼菜饮品能卖8元,拥有保健功效的6支装30mL莼菜饮品能卖199元,而一盒四片装的莼菜面膜更是卖到了298元……

“精深加工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早在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潘慧中便将目光投向莼菜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彼时,国内莼菜精深加工技术尚属一片空白,要实现技术创新可谓举步维艰。

莼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附着于嫩叶与嫩茎部位的胶质黏液更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如何在不破坏莼菜胶质层的前提下,将莼菜营养物质提取出来,用于生产莼菜延伸产品,是莼菜精深加工最大的难点。

“我们组建起科研团队,深入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考察学习,整整用了两年时间,终于研发出一种以水为中间介质提取高纯度莼菜营养液的方法,即‘水提法’。”潘慧中深入浅出地解释:“‘水提法’简单来说,就是以莼菜的茎、叶为原料,先按照奶粉生产工艺制成莼菜粉,再将莼菜粉融入沸水中,通过离心力作用,将莼菜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提取出高纯度营养液。相较于传统的用乙醇作为中间媒介提取植物成分的方法,‘水提法’更为安全。”

2015年,潘婆婆公司把该制备工艺运用于实际生产中,研发了莼菜饮品、护肤品等一系列产品,成为国内莼菜精深加工的先驱者。2018年,该高纯度莼菜提取液制备工艺获得国家专利,实现“石柱莼菜”向“石柱莼”的升级。

“在我市,像潘婆婆公司这样以创新研发为基础,致力于精深加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并不太多,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停留在科技含量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初加工阶段,其产品仅仅进行简单的烘干、分级和粗糙包装后就投放市场。”韩以政说,我市正积极探索实施创新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例如针对农业企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加紧完善农产品加工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及重大科研、技术改造扶持资金制度等,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创造提供有力保障。

3 集约化发展 加快产业融合步伐

“相比于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市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仍落后二三十年。”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秦大春坦言。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1749户,规模以上企业1138户,不到总量的10%;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便在于,我市农业加工企业小而分散,难以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秦大春告诉记者:“农产品加工业处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需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

为此,今年7月,我市出台了《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和《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创建流程,对创建成功的示范企业(园区)给予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先支持,助力我市加快构建起以龙头带动,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生态圈。

在位于江津德感工业园区的西部食谷加工产业园,以从事肉制品加工为主的味之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味之海)厂房里,几名工人操控着全自动生产装置,生鲜猪肉、蔬菜、鸡蛋等食材经过自动淘洗、消毒、烹饪后,被加工成米饭、小面拌料,供应速食餐厅。就在不久前,他们一举拿下3000万元订单,成为“嘿!小面”的独家拌料供应商。

而在西部食谷,目前共聚集了80余家像味之海这样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以生产川渝两地特色小吃为主,形成了以“重庆味道”为符号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

事实上,西部食谷只是我市以加工园为载体,引导加工企业向重点区县、重点基地、重点区域集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园区的优势在于能将各方资源整合起来,在行政代办、融资途径、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同时帮助入驻企业形成协作链,激活企业创新能力,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跑出加速度。”秦大春说。

在加快园区建设,优化区域布局的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11个产业强镇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2019年涪陵区便依托其百年榨菜文化,全面启动中国榨菜城项目。

该项目将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提升榨菜种植加工技术,吸引调味品、速食品加工等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园区抱团发展,并将设立中国榨菜博物馆、榨菜文化景观区、榨菜交易中心等,以文带旅,以旅引商,推动榨菜全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目前,农副产品加工集群已纳入全市工业领域重点集群培育,下一步,我市将在已建成的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础上,不断完善交通、物流、仓储等设施配套,提高园区智能制造水平,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尽快建成一批50亿级、10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并以示范园区引领周边旅游发展,推动农产业接二连三。

记者手记

合理分配利益 才能将产业链延伸至乡村

好不容易凑齐资金准备大干一番,或是因为土地流转处处碰壁,或是和农户签好的采购订单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推行,到头来,企业亏了本,农民也没赚头,双方都有怨言——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搭建原材料基地,将产业链延伸至田间地头时都会遇到类似困难。

如何把二三产业留在农村,关键是要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企业与农户关联度,既实现企业获利,也让农户增收。

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农村主要依靠三种模式:一是集中流转,由企业搭建种植、养殖基地,进行规模生产,农民获得流转费外,还可在基地务工;二是推行订单农业,由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订单合同,以销定产,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三是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引导农户企业建立股份制合作机制,实现农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

三种模式各有利弊。譬如,企业在集中流转土地中,若遇上农民不愿出让,就可能导致计划搁浅,浪费人力财力。而土地流转后,农民丧失了经营者的身份,资本市场的逐利性能否保障农民利益也是一大难题。订单农业看似将企业与农户放置于直接买卖关系中,但仍会因缺乏契约意识变得难以推行,反过来伤害商户和农民。

不少专家认为,三种模式中,虽然“三变”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但这种以股份合作为核心,以股权为纽带,让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模式比较可取,目前正在我市大力推广。“三变”改革通过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带动的方式,让农户从旁观者变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参与者,不仅畅通了企业进驻乡村的渠道,也让农户看到增收希望,一举两得。

望他山 大型系列报道

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

河南农产品加工业探索提质增效之路

在河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据了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双汇、思念、众品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成为国际国内响当当的品牌。2019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农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附加值还比较低的大环境下,河南农产品加工业缘何能异军突起?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年来,河南努力探索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提质增效之路。其重要经验在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加工业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了加工业技术升级,以产业融合提升了加工业机制升级。

以河南灵宝苹果为例,主产区河南灵宝市共种植苹果面积90万亩,年产苹果14亿公斤。

在生产方面,灵宝将苹果生产管理细化为99道工序,确保灵宝苹果的品质。同时对10万余亩老果园进行更新,引进新品种23个,品种结构得到优化。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培育壮大苹果龙头企业,运用4.0苹果智能分拣线、冷链物流运输,24小时内入库冷藏,确保苹果品质;对现有的果汁、果醋、果酒等加工工艺改造提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

此外,灵宝还重点打造了“灵宝金苹果”品牌,在全国开设统一标准的苹果直销、联营、加盟销售店,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冷链交易中心,积极探索产销新模式。

据统计,目前,河南灵宝果品企业共有53家,年吸纳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带动果农年增收3亿元,灵宝苹果产业化集群总产值达207亿元。

而在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永城,通过政府引导,建立起富硒小麦和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各30万亩,依托农产品溯源技术,建立起优质小麦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链条,让富硒面粉市斤单价达到10元以上。目前,当地已组建起华星、三顺、汇丰、远征、金源五大面粉食品集团,年加工小麦58亿斤。

无疑,河南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众多省市中走在了前列,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三产融合等措施,实现了以主业带副业、以横向带纵向,涵盖种养、储藏、加工、物流、销售、休闲观光等多业态的链条式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