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小麦面粉深加工研究(小麦面粉中的添加剂有哪些)
临汾新闻网讯“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我是‘新农人’王小泰,粮食高产大而稳,洪洞农业大发展,吃得健康又营养。”这是“平阳农匠·新农人”发布仪式上,王小泰的出场词。
王小泰是洪洞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他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丰收奖二等奖、科技部服务三农金桥奖、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二三等奖等奖项,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奖先进科技人员”“全国农技推广协会先进工作者”“山西十大三农新闻人物”“临汾市十佳最美科技人员”“洪洞县槐乡英才”等称号,他还是临汾市委和洪洞县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10年前,很多人还不知道“硒”为何物时,王小泰已经在一次聚会上,从在地质调查部门工作的同学那里知道了“硒”这种很神奇的元素。同时,也把大量心血倾注到了洪洞这片热土上。
经省地质勘查院测定,洪洞县分布有富硒土壤254平方公里,平均硒含量0.62毫克/千克,达到富硒土壤标准。汾河两岸的辛村镇、大槐树镇、万安镇、赵城镇、提村乡、龙马乡为富硒核心区域,可种植面积达20万亩。
“我们洪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一大片蕴含丰富硒元素的土壤。”王小泰介绍,“经过大量调查了解,我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数量农业向质量和效益农业转型的大好机会。”
为此,他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硒知识,搜集硒产业的典型报道,并于2013年专程赴江西省丰城市考察学习,坚定了发展富硒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10年来,王小泰把大量心血倾注到了富硒产业的发展上。他联合山西地质调查院、山西农大、苏州硒谷科技公司等单位组成了富硒产业规划编制组,根据土壤含硒量的不同,划分出洪洞县含硒土壤10万亩、富硒土壤23万亩、高硒土壤5万亩,并根据各区域地理、优势和种植习惯,结合全国硒产业发展情况,编制了《洪洞县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了“以富硒资源为基础,以现代富硒功能性食品开发为核心,以富硒养生为延伸”的发展定位和“一心两带三区多点”的产业布局。
“每年在富硒土壤区域采集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蔬菜、水果、核桃等农产品样品,送到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太原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等权威部门检测,检测农产品的硒含量,作为富硒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参考依据,筛选适应洪洞县域重点发展的农作物。”王小泰介绍,目前已有检测报告100余份,发现小麦、大豆、红薯、根类蔬菜、核桃等作物在富硒土壤上种植即可达到富硒标准,玉米、大葱、茎叶菜等作物需要补充外源硒才可达到富硒标准。
洪洞县辛村镇石南村村民杨红阳看着即将丰收的富硒糯玉米喜笑颜开。3年前,他在王小泰的指导下,开始种植富硒小麦,由于产品质量高、销路好,种植规模增加到300余亩,他因此创办了洪洞县富硒农业有限公司。除了种植小麦,富硒糯玉米也是他种植的农产品之一。
石南村有一块富硒功能高标准示范基地,该基地由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洪洞县农业农村局、辛村镇政府、苏州硒谷科技公司共同创建,由4个富硒粮食生产区及富硒蔬菜生产区、富硒养殖区、休闲农旅康养区组成。“我们建立了面粉厂、玉米加工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富硒农产品销往上海、天津、西安等地。”杨红阳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石南村《富硒功能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规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为实现富民强村、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王小泰是石南村富硒功能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常客,遇到种植方面的技术难题,他会来到现场进行指导。
有市场才有销路,有销路才能带动更多群众致富。王小泰动员有识之士,成立富硒产品生产加工的经营主体,设计包装,注册商标,开发产品,寻找销路,目前,洪洞县已成立了8家公司或合作社,注册了“粞康乐”“老祖槐”“尧月楼”“槐粞”等功能食品商标,开发出了面粉、挂面、麻花、麻托、油茶、月饼、石头饼、酥饼、饼干、醋、麦纤粉、粉条、甜糯玉米等富硒食品,产品销往北京、天津、陕西、广东、四川、深圳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富硒产品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种植富硒农产品的农户每亩可增加300元-500元的收入。
“我们不能辜负这片古老的土地,我也不能辜负‘平阳农匠·新农人’这一荣誉。”王小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高标准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富硒产业为主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