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第一村富硒大米价格(富硒优质大米)
——高素质农民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撷英
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袤田畴,稻菽飘香;山地林间,硕果累累。金灿灿的收成上,写满了耕作之辛、丰收之喜、劳动之荣光。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纵观全市,在这无尽“丰”光之中,农民的笑容,正是农强的表情。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五大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加快提升农业劳动者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持续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以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为目标,一批高素质农民正在茁壮成长。
据统计,我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8981人,认定高级职业农民356人,中级职业农民985人,省级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28人。在金秋九月的广袤农村,他们就是丰收节里最生动的注脚。
大田农机显身手
眼下正值秋粮收获时节,邹仁合每天都忙得热火朝天,他的合作社里机械轰鸣声响彻不断。
2015年,邹仁合回到家乡平利县广佛镇成立平利县农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中大型农业机械的租赁和自主作业。合作社以机械代替劳动力,以技术为民增收,制定了实际可行的作业模式,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械移栽、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获、统一订单收购”,现有富硒粮油基地550亩,托管种植700余亩。在水稻、烤烟、茶园、绞股蓝、粮油、植保飞防、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有丰富的机械化种植经验和成熟的技术。邹仁合坚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因此,合作社每年拿出大部分收入引进先进的农业设备,目前水稻、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可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其他作物耕、种、防、收实现单项作业。
在搞好农业机械生产服务的同时,邹仁合积极探索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渠道,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做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服务。通过安装大米加工生产线,办理农产品加工许可手续,解决了大米销售问题,提高了大米销售价格和产品品质,使得农民种粮有所盼、销售有所依。
通过提供种植、烘干、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他的合作社为平利县5个镇23个村的粮食生产提供机械化服务,年平均机械化作业面积5000亩以上。邹仁合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陕西省技术能手、安康市先进种粮大户、“谷丰杯”农机技能竞赛第一名、平利县产业发展好青年等荣誉。
富民产业唱主角
从自家的产茶小作坊到组织88户农民成立大连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再到成立紫阳县紫焕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朱静凭借自身的努力,将公司做到了年产值1500 余万元。
朱静是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人,从2013年开始,便积极参加各类茶叶、茶艺师培训,先后获得评茶员四级证书、职业茶农资格证等。作为公司带头人,朱静常常思考自己肩负的责任。她采取“公司+合作社”的方式,实行统一管理茶园、统一加工鲜叶、统一销售产品,提高综合效益。为了让茶农看到茶业发展现状,朱静组织全村茶农分批次到双桥镇闽秦茶园参观。当看到闵秦茶园一年采摘春夏秋三期茶叶鲜叶,而大连村茶农只采摘春季一期鲜叶,她便带动其他茶农进行尝试,逐步延长茶叶采摘季。大连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这一举措改变了茶叶亩产收入,亩产人均收入由过去的2000 元增加到现在的7000元。
为了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她注册了“陕焕”商标,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健全的售后服务。现已在多个城市开设富硒茶专卖店,并健全了销售网络,销售市场逐步固定。
公司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年均帮扶农户150余户500余人增收。公司还通过源头把控,统一包装,统一标准,实现品牌化管理,先后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还获得优秀民营企业荣誉称号。公司还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
生态致富成色足
2014年,李玉堂返回白河县宋家镇创业,面对杂草丛生的大山他暗下决心,要把这个荒凉的大山变成致富摇篮。
2015年,在当地政府和父老乡亲的支持和帮助下,李玉堂流转林地525.5亩,初次在林下散养黑猪100头,种植天麻7.5亩,种植茶园300亩。为学技术辗转广西、甘肃、湖北等省,为了解猪的习性从南山跑到北山成了常态。
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让父老乡亲也能通过产业而增加收入,李玉堂于2015年成立了白河县第一家以生态散养为主导产业的家庭农场。采取“农场+农户”的种养殖模式,注重绿色生态,科学发展,坚持“循环利用、互利共赢、抱团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因为他的创新创业模式使得周边农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李玉堂也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带头人和技术辅导员。老百姓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产业效益方面问题,他都会热情细心讲解,并分享经验。
为了让产业能跟着时代发展,李玉堂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创新了猪的饲养方式。他把养殖场建于后高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猪肉的品质。同时他还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利用微信、抖音等渠道,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绿色生态环境和生长过程。在和老百姓的抱团发展中,李玉堂养殖场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带动就业58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乡村电商追梦人
曾丹,旬阳市电子商务协会主要负责人,旬阳市青年创业协会副会长,也是“太极旬阳”公共品牌形象代言人之一。
2014年曾丹返乡创业,2018年开始从事电商行业,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宣传推广家乡,多次组织活动并担任主持人。
2023年,曾丹成立陕西热脑促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起并创办旬阳主播孵化基地“旬阳追梦直播基地”,着力打造旬阳本土网络主播,推广家乡特产。曾丹作为基地的主要核心成员,同时也是基地的核心主播,独立运营3W+抖音账号,有“记录生活变迁,留住美丽乡愁”系列、旬阳市各镇介绍农产品系列等多条高质量视频。
她的公司形成了“电子商务+短视频推广”的模式,以自媒体短视频为前端推广方式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开拓市场,以电子商务作为商业发展主力,销售旬阳农特产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仅以旬阳市特产拐枣为例,在2021年通过短视频电商有5万公斤远销海外,年销售量上涨30%。短视频电商在旬阳市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短视频电商的兴起,使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模式,还能让农民可以将自家的农产品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收益。短视频电商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带农增收同致富
1971年出生的朱启升是汉滨区流水镇人,高中毕业之后,朱启升留在家乡,通过开商店逐渐富裕了起来。然而,通过和父老乡亲接触,他发现身边的乡亲们收入很低,于是,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寻找一条致富路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
通过调研,朱启升发现十里八乡的农户种植的土特产和山里的中药材品质不错,价格也很低,但销路不畅。朱启升认识到这就是阻碍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想方设法联系全国各地的收购商开拓市场,为农民解决销路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朱启升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由于收购商少、业务繁忙,很多产品不能及时销售,造成发霉变质。于是朱启升贷款买了货运车,亲自上门收购,他服务热情,价格公道,繁忙季节还会租用车辆及时运走土特产,赢得了方圆几十公里群众的信任和点赞。
随着生产的发展,朱启升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农业不仅仅只靠一腔热情,必须有科技的支撑。他虚心向农业农村部门专家请教,积极参加市县农广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习,并顺利通过考核,被认定为中级职业农民。生产实际中,每当有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时,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先在合作社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等示范结果群众看了理想后,再推广给群众种植。
目前,朱启升成立的安康明燕升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3年的运营,建成了集全程半机械化作业、起垄化种植、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现已流转土地516亩,林地639亩。通过整治撂荒地、平整耕地建成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示范点418亩、林下魔芋育种基地346亩、林下药材种植基地200亩。合作社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化及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连续两年玉米亩产600公斤以上,林下魔芋亩产达到150—250公斤。
像这样的农业农村发展带头人在我市还有很多,这得益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我市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记者从市农业科技信息宣传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壮大队伍,近3年全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150余期,培训近8000余人。围绕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着力培养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头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直播产业研究院、陕西茶叶流通协会先后举办了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产业直播电商人才培训班,粮食、茶叶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生态渔业产业链培训班,培训经营主体带头人700余人;创新“互联网+培训”,聚焦强技术、稳生产、保供给,多元构建线上培训平台,精选和制作优质教学资源,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从直播培训到安康现代农业技术微课堂,农民素质不断提升;开展标准化培训机构建设、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培育和教材开发利用,建成省级农民田间学校3个,市级农民田间学校40个,省市级实训基地76个。此外,通过连续举办高素质农民教学技能竞赛、赴外培训学习、实践教学锻炼等方式提升能力,选拔吸纳了一批高素质农民“土专家”进入师资库,建立了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师总数达425人,8名专兼职教师被聘为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名师,28名师资被聘为安康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市级名师。
把农民培养成为新时期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让他们成为安康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领头雁,一直是安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心愿。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表彰了20名“优秀高素质农民”,他们将和全市其他高素质农民一起,成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和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