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清县富硒大米产量多少(富硒优质大米)
2020年,是于都发展历程中极为不易、极其难忘的一年。于都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和于都重要讲话精神,干字当头、干就干好,把机遇和挑战转化为一件件好事、喜事,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HUIMOU
回眸·2020
◈以人民为中心 取得了大战大考的胜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县内设置17个守卡点,构建县、乡、村三级疫情联防联控网络,自报告首例患者后,仅用8天就实现新增确诊病例“清零”,27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12%”的优异成绩,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获得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入选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并被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先进集体。
◈抓好产业升级 提高了发展的质量效益
工业发展集群成链。纺织服装十大公共平台建成8个,“核心工厂+卫星工厂”模式有序推进;全县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达100家,全行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光电、电声和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逐渐成型。
现代农业扬优成势。粮食生产再超历史,种植面积达73.6万亩,产量近2.5亿公斤。蔬菜产业扩面提质,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露天蔬菜10万亩,产量突破50万吨。肉鸡全产业链初步成型,年出笼达到3700万羽。兰花产业从无到有,禾丰兰花小镇成功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富硒品牌更加响亮,37种农产品获权威机构检测确认,于都富硒脐橙荣获“中国富硒好果”称号,富硒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红色旅游+”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九丰能源IPO首发上市获批通过,天键电声、润鹏矿业报江西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走在全市前列。获评“国家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提名奖。高质量承办了“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全省旅发大会,成功举办2020中国服装论坛高端制造与设计协同创新峰会、首届于都服装订单对接会等系列重大会议活动,推动了企业聚集、订单落地、产业升级。
◈加快北上南下步伐 增强了改革创新活力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赣服通”于都分厅3.0版全面运行,“店小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获评“全省第四届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县”。县属国企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成立7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启动体教融合改革,6个体育进校园项目有序推进,“体育+”产业稳步推进。“北上”争取资金50.4亿元,“南下”招商签约项目74个,签约金额达 224 亿元,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础更牢、动力更足。50件民生实事加快推进,雩都河大桥、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社会热切期盼的项目启动建设。教育医疗事业加快发展,增加城区公办学位1.7万余个,新区人民医院、妇保院、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顺利。文化事业蓬勃发展,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投入使用。市域社会治理开局良好,县矛盾调处中心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全面压实党建责任 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大学习、大调研、大攻坚”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大提升,“干字当头、干就干好”成为主旋律。持续传导压实党建责任,“三化”建设全面达标,村(社区)“两委”换届有序推进,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6.33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取得新成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开展公职人员“走读”“吃空饷”、酒驾、赌博、公款吃喝等问题专项整治,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ZHAN WANG
展望·20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和于都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省、市相关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纵深推进新时代振兴发展,积极融入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聚焦科技创新、工业倍增升级、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传承红色基因上作表率,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60家以上数字化车间。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更多创新型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的多元投入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广运用“揭榜挂帅”制度,组织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广泛汇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苏区之光”人才计划、“赣才回归”“于才回归”工程,千方百计育人才、聚人才、留人才。
全力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坚定不移做强纺织服装首位产业。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全行业产值突破600亿元,5年之内力争突破1000亿元。全面实施“核心工厂+卫星工厂”计划,打造5个以上服装单品类的核心工厂10至12家,带动300家卫星工厂。
加快光电电声产业发展。加快天键电声二期、5G电声信息科技园和5G光电产业园建设,运营好省级声学工程中心平台,建设检测平台、研发平台和销售中心,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培育提升优势产业。实施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杭萧钢构、中民筑友区域总部经济项目落地。支持润鹏矿业等矿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协同抓好食品、医疗等大健康产业发展。
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抓紧推进工业园扩区调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化与杰克缝纫等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化产业园。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有计划培育企业,推动“个转企、企入规、规改股、股上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抓好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和视察点的建设,讲好于都的脱贫故事和扶贫经验。
巩固产粮大县地位。在稳定粮食生产上下功夫,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妥善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切实巩固产粮大县地位。
推动产业振兴。聚焦蔬菜首位农业产业,建设和完善提升富硒蔬菜基地1万亩以上。做大做强脐橙、油茶等主导产业,加快肉鸡、肉鸭、兰花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冷链物流、屠宰加工、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把打好富硒品牌作为政治工程来抓,扩大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丰富以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脐橙等为主的富硒产品线。建立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电商配送、专供专销等销售渠道。
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村民生项目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一批经济强村。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行动,让乡村充满文明之风和正能量。
全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打响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建设;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祁禄山初心纪、潭头社区为重点,打造一批红色研学中心,建设一批精品课程,让于都成为全国党性教育培训基地。
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加快雩都古城、客家民俗文化大观园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要素,建设禾丰兰花主题酒店、万达酒店等五星级酒店。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点,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旅游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围绕打造全省体教融合示范县,大力推进体育进校园;加快江西省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建设,把于都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体育事业的一张名片。
积极扩大内需市场。大力推进消费升级,继续开展“扩内需、惠民生”促销活动,打造“雩阳夜市”品牌,充分挖掘县域、乡村消费潜力,通过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继续推进农贸市场、城市道路等建设,加快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两城同创”,对标创建标准,下大力气补齐短板。
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兴泉铁路于都北站站前广场等项目建设。提升能源、水利保障能力,推进光伏、应急水源等项目建设。加快5G网络、充电桩建设,提升承载能力。
加快小城镇建设。全面落实乡镇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完善公共服务,做强优势产业,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确保2023年将全县所有乡镇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圩镇清爽整洁、镇村治理有效、客家风貌鲜明”的美丽小城镇。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县属国企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股权多元化改革;在深化医改上走前列,进一步完善“三医联动”平台,提升重点学科建设水平。
加大“北上南下”力度。常态化开展北上对接;紧盯大湾区,面向长三角、闽东南、京津冀等区域实行专业招商;持续推进“央企入赣”“三请三回”招商活动。
抓好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加快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项目建设,争取赣州港的口岸港延伸至于都,进一步扩大开放格局。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下大力气破解“人地财境”要素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赣服通”于都分厅4.0升级版;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健全“店小二”安商服务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于都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城乡一体,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
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旅游、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调整、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
持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
继续办好50件民生实事,加快解决群众就业养老、交通出行、用水用电用气等“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打造健康于都;落实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积极支持长征源合唱团完成 520场公益演出。
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于都、法治于都建设;进一步化解债务存量,集中力量做好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满意度。
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开展工作,把讲政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持续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攻坚”活动。“大学习”常抓不懈;“大调研”创新方式,紧跟工作需要,多到基层“解剖麻雀”,多听取群众意见,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大攻坚”突出实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工作取得实效。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派最得力的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摔打磨炼。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推动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实现全覆盖。继续探索“党建+”模式,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精心组织县乡村换届工作。严把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选优配强各级班子;严肃换届纪律,换出好班子、好干部、好作风。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