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机富硒大米的补贴(富硒大米生产技术)
好消息:
哈尔滨市财政局消息,日前,全市拨付的21.77亿元2019年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资金已全部通过“一折(卡)通”形式一次性发放到农民手中。
今年,哈尔滨市补贴资金发放标准是依据黑龙江省统计、农业农村和水利部门提供的2019年玉米、大豆、地下水灌溉稻谷和地表水灌溉稻谷合法实际种植面积,结合全省确定的补贴资金总额,由黑龙江省统一测算。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同意,补贴标准为玉米每亩30元、大豆每亩255元,地下水灌溉稻谷每亩93元、地表水灌溉稻谷每亩133元。补贴范围、补贴对象等不变。
您的“一折(卡)通”里进钱了吧!心情是否稍稍宽慰些。
一粒米再说点有些“添堵”的话,算是“忠言逆耳”吧!最近在“中华粮网”上看到一篇题为“我国大米产业面临五大问题”的文章,仔细分析,确实在理儿,分享给朋友们。仅做交流,绝无教说之意!
我国大米产业面临五大问题
(一)口粮需求持续减少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人均大米口粮需求持续下降,大米食用消费逐年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9/2020年度我国稻谷食用需求为1583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0万吨,较2012/2013年度减少1470万吨。
2012年以来,我国口粮大米需求减少较快。2015年以后,口粮大米需求降幅减缓,但每年仍以20万~30万吨的幅度在减少。2018年我国人均大米口粮消费为81.7公斤,较2012年下降10.3公斤。
从同样以大米为主食的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后期我国大米口粮需求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日本目前人均大米消费为54公斤,较1968年的120公斤下降一半还多;韩国2018年人均大米消费量为61.3公斤,较2006年下降20%以上。随着我国从温饱向小康富余社会迈进,以日韩为参照,预计我国人均大米口粮需求下降空间仍较大。
(二)优质大米产量偏低
当前,我国优质大米需求向好,发展速度很快,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不匹配。从水稻种植看,近几年我国优质稻种植面积持续增长,但普通品种的稻谷种植比例依然偏高,每年仍需启动托市收购来稳定市场。
从大米加工和销售看,市场上充斥的依然是普通大米,优质大米比例偏低。如有机大米产量占比只有1%多点,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水稻基地建设滞后
发展优质稻既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又能提高农户收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很多地区的优质稻也获得了较好的推广,种植效益不错。如优质常规稻“黄华占”,至2017年,南方稻区累计推广面积12513.74万亩,创造经济效益321.94亿元。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优质稻种植比例仍不高。种植优质稻需要良种、良法,需要连片规模种植。
当前我国优质稻种植规划滞后,各市县各自为战,稻谷品种既多且杂,优质水稻大规模连片种植基地较少,难以为加工企业稳定地提供优质稻谷原料,导致大米品质不稳定,制约了优质大米产业的发展。
(四)大米产品附加值低
作为稻米生产大国,我国总体上以生产普通大米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大米花色品种虽然不少,但能形成气候的不多。比如,各类胚芽米、富硒米、营养强化米、平衡膳食米等,我国都有生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大众认可度不高,很多新品种上市后往往昙花一现。还有方便米饭,虽然具有非油炸食品,更绿色、更健康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也有个别厂家进行开发,但总体上仅限于概念性产品,除了大城市外,市场上难觅其踪。
我国大米制品的开发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与方便面的市场规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对稻米的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开展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我国也有很多龙头企业在做,个别企业还做得不错。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为小型加工企业,总体上发展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难以持续做大做强。
(五)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作为世界第一的大米生产国,目前我国仍以生产低端大米为主,出口的大米总体也以低价米为主,国际知名的大米品牌很少,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主要原因是大米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理念落后,产业研发投入与先进国家相比偏低。稻谷的种子培育、种植管理、收获、烘干、储藏、加工及烹制等诸多环节标准落后,大部分企业主要以事后检验为主,事前和事中控制不足,难以使每一粒大米都成为高质量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