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

硒宝 10-28 18:14 35次浏览

重庆市涪陵区,辖域所处四川盆地东南端,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全境又分为了“沿(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缓坝区、(武陵峡谷)后山区”这三处一级空间地理单元。其中“坪上低山缓坝区”,位于涪陵区西南部,分别与南川区、巴南区接壤毗邻,涉及“蔺市、龙潭、马武、青羊、同乐、大顺、增福”七个街镇,2022年开始打造新农村。该区域在构造方面受川(盆)东平行岭之黄草山南延余脉与黔北大娄山系北延余脉的纵向对应挤压,且抬升形成面积宽广的“桌台状坪(平)坝”,海拔均在700~800米不等,亦属云贵高原—大娄亘岭间的山前坪(平)坝。坪上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另有多条河道沟渠蜿贯,造就出一片肥沃土壤,适宜传统农耕。尤以“龙潭坝”(即龙潭镇)坐落在坪上核心,盛产水稻、蔬菜,故号称“鱼米之乡,坪上粮仓”。当地风物—“龙潭大米”,选用上乘中晚籼稻谷种植,每年4月播种,8月收割。米质“颗粒饱满、色泽油浸、清香滋润、营养丰富”,用来蒸饭、熬粥,堪称美味。

位于涪陵区龙潭镇场集南侧1公里的“农业园区”,图片来自网络。园区核心面积10000亩,辐射示范带动面积30000亩,园内拥有多处规模化水稻、蔬菜、水果、水产、畜禽等种/养殖基地。并采用“政府服务+新型主体创业+农民工参与+合作组织拓展”的运作模式,实现高效发展。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龙潭镇水稻种植点,一派梯田层叠,苍翠欲滴。图片来自网络。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龙潭镇作为典型的农业大镇,是涪陵乃至重庆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安全保障重要区域、重要“粮仓”和“菜篮子”生产基地。近年来,龙潭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2+X”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粮食、蔬菜、水果、水产、畜牧等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努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节选自新华网重庆客户端专题报道:《涪陵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记者姜连贵 陈发源 2022年9月19日

因此行前往探寻的边界点位于涪陵区龙潭镇以南,与南川区的交界处。所以本文开篇便对龙潭坝及“坪上”地理农耕概况做了一番铺垫简介。

从龙潭镇沿着龙金公路(涪陵龙潭-南川金狮桥省道,编号S413)出发向南,过德胜村,约6公里后来到一个叫“任家院(子)”的小地名,这里属德胜村5组居民点。还设有一个叫做“界牌”的公交站点,南川到涪陵走老路的客运班车会在此停靠。虽然此处距离龙金公路的政区边界点还有约1.5公里,但周边尚有多块南川与涪陵之间的插花土地,边界呈交错,归属显杂乱,称其“界牌”也理所当然。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任家院(子)界牌处地貌空间概况:周围山势凸耸矗屹,逐渐由涪陵坪上向南川境内大娄山系北缘进行过渡。另有一条小溪缓淌,水润哺灌溪边坡台上种植的水稻。小溪对岸(西侧)南川地界属冷水关镇高峰村4组,小地名称作“风箱石桥”,坡地上载玉米,坡台端种水稻。而德胜村作为龙潭镇所辖主要水稻耕植地,特产“渝妹儿”品牌富硒大米。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龙金公路将要进入一段叫做“碾子沟”的山谷,长约1公里。图中右侧那栋民房现已无人居住,也是南川深入涪陵境内的一小块插花地,属冷水关镇高峰村4组居民点。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碾子沟空间风貌,龙金公路U状蜿贯沟槽。槽内缓坡下方是一条小溪流,上方种植着玉米。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碾子沟呈显出地貌过渡特征,峡纵渝东山谷。其丰茂的乔灌类植被更作为了天然林保护区,并设立林长管理制度。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位于碾子沟内的涪陵、南川政区交界点。图中右侧那条硬化后的机耕路通往山坡上的小地名—任家大坪(属南川区,遥相对应山下界牌处的涪陵区任家院子)。上边还有一家农业生态科技公司,近年来在此开展花椒种植,以培育地方特色风物。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龙金公路在碾子沟呈一个大弯道,折转盘绕至冷水关。这里又看到了南川风格的分界标识牌,立于九十年代。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碾子沟是涪陵与南川的2号界桩,两区的1号界桩则在涪陵区大顺镇明月村与南川区太平场镇天星村之间,为一条乡村辟路旁。其实1号桩应该设在243国道上的应庆沟,主线标识更明确。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此处界桩两侧基层管理单位——涪陵区龙潭镇德胜村5组VS南川区冷水关镇高峰村4组。图中前方山坡上就是由那家农业生态科技公司负责种植的花椒地,根据相关新闻报道,早在五年前冷水关镇已有花椒耕产的基础条件。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日前,在冷水关镇杉楠村6组的荒坡上,五六个村民正拿着镰刀清理荒草。一个上午的时间,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变得干净整洁。

“这片荒地开垦出来种植花椒,这两天天气很好,要抓紧时间除草整地。”该镇农服中心主任李昆介绍。

原来,该镇为了拓宽村民致富渠道,综合乡镇的地理环境和优势,经过市场调查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利用退耕还林地种植经济作物“九叶青”花椒。计划在杉楠村、冷水村、幸福村种植花椒1000亩,目前已经种植近500亩。

要发展1000亩花椒,谁来种?种出来了怎么销售?为了解决问题,在发展之初,该镇就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由大户带动,村民将土地交给业主,通过五年时间,将花椒种植并管护好,五年后,再将土地和花椒全部交还给村民,业主保底收购花椒。

“这个办法对大家都有利,这样一来,我们就多了一份收入。”杉楠村6组村民李云中笑呵呵地说,家里有五六亩退耕还林土地,交给业主发展花椒,几年后就能获得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村民的问题解决了,去哪里找合适的业主呢?冷水村4组的蛋鸡养殖大户李伟一直有种植经果林的想法,他的鸡场每年要产出大量鸡粪,将这些鸡粪加工成有机肥,每年可生产1000多吨。李伟这几年正愁销路,村里发展花椒正好可以消耗这些有机肥。

该镇的发展计划和李伟的想法一拍即合,今年年初,李伟将鸡场旁边近200亩荒地流转过来种植花椒。如今,前期栽种的花椒树长势喜人。“我们半个月施一次有机肥,大量消耗了肥料,也促进了花椒树的生长。”李伟说。

该镇党委书记李智勇介绍,产业兴则百姓兴,该镇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把花椒产业作为第二大产业来抓,把基地建好,把规模做大,为农民增收添新路。——摘自2018年10月30日《南川日报》专题新闻:《冷水关村民种植花椒有保障》 记者 梁向红

2016年版《重庆市交通旅游地图集》中对龙金公路南涪政区边界点的信息标注。这里小地名除碾子沟外,当地人也称交界处叫做“大寒洞”。附近沟谷内有一洞穴,清凉潮湿,适宜避暑。但如果呆久了,就会感觉寒冷无比,因而得名。结合周围地名中的两大专词(冷水+大寒),可见当地气候环境主打一个“凉快”。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1981年版《四川省地图集》中对冷水关涪南边界点的信息标注。图上的“垭口”,是以前涪陵—南川古道上的交界隘口,今属冷水关镇冷水村所辖居民点。垭口位于龙金公路碾子沟界桩东北侧约2公里处,无公路通达,有仅存的石板小路可前往。而在龙金公路碾子沟西南方向,还有涪南村(今属涪陵区龙潭镇)、南涪村(今南川区石溪镇南茶村)以及“涪州南垭”(一座跨界山峰),从字面与所处位置上看,都是涪南边界上的特色地名。这次因时间关系,仅对龙金公路碾子沟2号界桩做了拍摄记录,待今后有机会再去那几处僻角边界点慢慢打探。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从碾子沟边界点进入南川区境后,往东盘绕约3.5公里即到达了位于山坡顶端的冷水关镇。

冷水关镇位于南川区北部,与涪陵区接壤毗邻。这里海拔地势高,且扼控涪(陵)南(川)古道路径节点,明代即作为南川北部要隘,并与附近的马颈关呈南北对应之态。清代康熙年间兴盛场集,编属南川县福禄里。南、涪两县以场集中心为界,聚落跨县,各占一半,但主体仍在南川,依坡梁呈线状。清末属南川县鸣玉乡,民国1927年析建冷水乡(1935-1940年曾改设‘冷水联保’),先后所属南川县第一区和第四区。而冷水关场集涪陵一侧清末属龙潭乡,民国1930年也析建冷水乡。直到1956年涪陵县冷水乡才合并划入南川县冷水乡,结束了跨县聚落的局面,统一归属南川。1958年又改冷水公社,1981年更名冷水关公社,1983年复设乡治,2017年撤乡升镇。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冷水关老街,沿此路南行约5公里可通往民主镇。以前没有修建公路时,此路径为梯坎+石板,错落起伏,径直穿场。两侧也全都是穿斗瓦房。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在冷水关场镇上,我们找到了现年91岁高龄的陈大爷,当他得知我们来探寻冷水关人文历史,便不顾年老体迈,结束与邻居聊天,亲自带我们去以前的跨县分界点看看,并通过他在此生活多年的经历与视角,且对冷水关做了一番详细讲解。据陈大爷说:“冷水关街上以前非常热闹,南川、涪陵两县很多山货、物产都在这里赶场交易,老大路通涪陵、上重庆,街上还建有“万天宫、万寿宫、禹王宫”三座庙(堂),但后来都被拆迁了,就连石板路也被公路所取代”。这三座庙堂中,万寿宫和禹王宫分别为江西移民与湖广移民修造的会馆,而万天宫则是四川当地百姓、商贾为纪念治水先祖李冰建造的殿祀(如同‘川主庙’),亦带有会馆功能。可见冷水关的移民文化也是非常丰富。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位于冷水关镇老街(兴民路)中段的原南涪跨县分界点旧址,以前曾是老屋基,现在被敷上了水泥砖墙。陈大爷为此说到:“原来(交界处)这一坡梯坎陡得很,还设有分界栅(栏)门”…… 待公路修通后,空间面貌即彻底发生改变。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在民国版老地图中(摘自‘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冷水关(乡)就标注在了南涪跨县边界上。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地处山坡顶端的冷水关场镇视角,海拔约900米左右,季风吹佛,气温凉爽,避暑宜居。2017年夏天入选收录至“每周一图”系列之《重庆高冷地图》中。如今小龙虾养殖与脆桃、黄桃、猕猴桃、蜂糖李等各类水果种植,已成为冷水关镇所提升打造的农产新项目,以此助推乡村振兴!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因所处南(川)涪(陵)县际咽喉,其战略地位自然就显得很重要了。冷水关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过战斗,见证往昔岁月。较为知名的战争事件有:“清代太平军石达开部过境涪南边、民国三十年代中共地下党/旧军人李蔚如与文香廷涪南边武装暴动、1949年底中共第二野战军席卷涪南边、五十年代建政初期涪南边剿匪征粮”等等,大家感兴趣可以在网络中搜索阅读。

1862年3月初,太平军由湖南龙山至湖北来凤、咸丰,石达开派赖裕新为前锋,再次入川,先克黔江,开仓济民,继克石柱,兵分三路进攻涪州。因大雨连绵延误战机,川东道援兵和湘军赶到,用炮船封锁长江。石达开于3月12日放弃涪州,14日进入南川县境冷水关。兵分三路,第一路由石牛河、上罗洞坪至河图坝,其中一支经八仙桥过烟厂时,与地方团练激战于烟墩寨,双方伤亡百计。在河图坝聚集后,经隔渡滩(太平场)去巴县风门、木洞镇等地牵制川军,掩护主力部队去綦江。第二路由冷水关经石牛河、罗洞坪、兴隆场、陈家场、万盛场去綦江。第三路由石达开亲自率领,3月15日由冷水关过合口河,经大河沟、桥塘、水江石,于17日抵南川县城,屯兵花坟山。知县王臣福闭城固守待援,双方对峙7昼夜。川东道员唐炯率“得胜军”从涪州追踪至县;贵州省正安军先锋驰援。石达开意图西川,于3月22日率部离花坟山。与阻击清兵团练激战,经万盛去綦江、巴县、江津等地。——节选自南川地方文献所记载的太平军石达开部两次过境冷水关、穿行涪南边之记录。

民国版南川县老地图上,县城与冷水关的位置对应关系。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清代道光25年(公元1845年)版本《涪州志》(德恩 编撰),对冷水关的文字简述及舆图标注。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清代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版本《南川县志》(黄际飞 编撰),对冷水关的文字简述及舆图标注。冷水关早在清初业已兴场,所以南川县志里的冷水关,即作为地标隘口,也是场集聚落。而舆图中位于冷水关南侧那座“涪南桥”,不知现在是否还有遗存?也是工匠陈永恩(南川鸣玉人)所营建修造的么?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四川省行政区划沿革 1949-1986》书籍里对1956年时属涪陵县龙潭区冷水乡划归南川县的官方批复文件(划入后遂合并到南川县冷水乡),从而结束了这座跨界场镇的半边性政区归属。

东北富硒大米的区位优势(东北大米区位条件)-硒宝网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