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山大山村富硒野生茶(石台县大山富硒村)

硒宝 10-18 18:50 24次浏览

点击上方“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可以订阅哦!

开栏的话

为进一步发掘驻村工作先进典型,讲述驻村干部精彩故事,展示驻村干部风采,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省乡村振兴局自即日起开展“我最喜爱的驻村故事”评选活动,省乡村振兴局网站、公众号“驻村故事”栏目同步推出各地推荐的优秀作品16篇,12月11日—12月15日,开展“我最喜爱的驻村故事”投票活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石台山大山村富硒野生茶(石台县大山富硒村)-硒宝网

石台山大山村富硒野生茶(石台县大山富硒村)-硒宝网

为了老区人民的那份情怀

——省委统战部选派干部、石台县七都镇新棚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王华

2021年6月9日,作为省第八批选派干部,我有幸被省委统战部选派到石台县七都镇新棚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这是我十年后第两次到村任职。2010年3月,我曾在六安市三十铺镇一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而今,我来到石台县最偏远的一个山村,山峦叠嶂,道路崎岖,森林覆盖率94%。这里曾是皖南红军总医院暨“皖南的瑞金”医院所在地。驻村一个月,我基本摸清了村情实际、群众诉求,及时编发了一条短信息向分管领导汇报:“三年驻村工作,我不敢懈怠、只争朝夕,我将以村为家,守护好革命老区的一方热土,呵护好偏远山村的黎民百姓……”,领导回复:“这是情怀,让人感动。要记住,多保重身体”。

石台山大山村富硒野生茶(石台县大山富硒村)-硒宝网

第一次走访

驻村的当天晚上,在村支部副书记李洪盛引导下,工作队来到了脱贫户崔道君家了解情况:“这沟望着那沟深,大桐坑套小桐坑”,崔道君说,这样的老话,也许只有新棚村的人才知道这里面包含的是怎样的心酸与无奈。新棚村位于海拔700米的深山峡谷中,距县镇有几十公里。过去,有着33000亩山场2400亩茶叶的新棚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与时代的要求明显脱节,更说不上发展村域经济。新棚村红色资源丰富,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粟裕等曾在这里浴血奋斗,洒落在民间的红色文化急待挖掘。

这天晚上,崔道君的母亲、革命烈士王国良女儿王荷花老人给我们讲述着“两匹老布”“半张药方”“空心大衣”“一把手术刀”“两担中草药”的红军故事,她娓娓道来,生动感人。1934年7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来到皖南,在黄山谭家桥与国民党八十八师王耀武部展开激战,红军伤亡惨重,300多名红军伤员转移到位于深山的新棚皖南红军总医院救治,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治愈了红军战士和游击队伤员1000多人次。

每当夜幕降临,这些发生在新棚村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常常触及到我灵魂深处,让人夜不能寐,思绪万千。80多年前,红军在偏僻的大山深处,创建皖南红军总医院。而今,偏远贫脊的山村怎么发展,面对人民群众的期盼,我感到“压力山大”,渐渐地悟出了“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的道理。

石台山大山村富硒野生茶(石台县大山富硒村)-硒宝网

拍摄《两匹老布》红色剧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西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整合省、市、县党史研究的力量,深入挖掘新棚皖南红军总医院宝贵的红色资源,发挥党史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力量。

作为新棚村的领路人,从踏入村第一天开始,我始终在想,如果能将发生在皖南红军总医院的红色故事拍摄成戏曲,让群众自主地参与,将这些感人的英雄史诗挖出来、讲出来、唱出来、演出来,讲述战争年代的苦,珍惜当今社会的福,那该多好啊。制定了“生态立村、红色兴村、旅游活村、养生富村”发展战略。争取专项资金编写拍摄了红色戏剧《两匹老布》,该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讲述着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浴血奋战的艰难历程,2022年新编目连戏《两匹老布》荣获“喜迎党的二十大”长三角地区小戏小品剧本征集暨首届长三角戏剧发展联盟小戏小品展演二等奖,该戏剧已在石台县各乡镇(村)和街道巡回演出,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憾力和社会感召力。

2023年10月,新棚参与完成了《两匹老布》红色文物“讲故事”的拍摄任务,获得了第十六届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评比特别奖,并作为安徽省党员教育电视片优秀作品上报中央组织部,准备参加全国评比大赛。

石台山大山村富硒野生茶(石台县大山富硒村)-硒宝网

讲好新棚的红色故事

省第八批驻村工作队到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旧址上复建了皖南红军总医院纪念馆,并于2021年建党100周年顺利开馆,实现了驻村工作的“开门红”。两年来,本人自觉地担任了新棚村红色故事的解说员、红色村庄的推销员、红色精神的传播员。

“透骨的寒风中,这座成立不久的战地医院更加忙碌起来”,“战事惨烈、伤情危急,当地群众自发地到医院,帮忙清洗绷带、照顾伤员”,“没有药物,村民便主动到山上采草药,老百姓用家里的门板拿出来用板凳支起来,给红军当病床”,“由于敌人封锁,补给运不进来,救治伤员急需的绷带和止血棉球等告急,救治工作陷入艰难境地……”,每当讲到动情处,我的心绪就会和观众一样回到1934年皖南的冬天,久久难以平静,对革命先辈油然而生敬意。感人至深的每一个场景、展馆收藏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述说着革命的艰辛与不易,教育后人“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

据护士徐花兰的儿子李光德介绍:“由于战事紧急,伤员不断增多,我妈妈徐花兰便主动把自己的棉袄剪开,棉絮掏空了,床单撕光了,还有许多伤员需要及时止血。我妈妈徐花兰回到家里,将压箱底陪嫁用的两匹老布拿出来,给红军战士包扎伤口……”

村里退休干部王秀兰说,老布俗称嫁妆布,过去的农村将要出嫁的女孩家里,再穷也要攒下几段老布,女儿出嫁,别的嫁妆可以没有,但是老布布段不能没有。所以,当年在徐花兰的带动下,老百姓纷纷将家里压箱底的老布捐给医院,大批的红军伤员得到及时救治。不久,皖南红军总医院就遭到敌人的疯狂围剿。1935年1月,医院被迫转移。临走前,红军战士将剩下不多的老布还给村民徐花兰。

如今,这件珍贵的老布静静地陈列在皖南红军总医院旧址纪念馆中,它承载着红色记忆,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和见证。

石台山大山村富硒野生茶(石台县大山富硒村)-硒宝网

红色精神焕发乡村振兴力量

驻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新棚村争取各类资金3600多万元,实施了以工代赈、小桐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来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中医康养的人数达40000人次,带动19家民宿、农家乐改造升级,一大批富硒野茶、高山竹笋、野生蘑菇、山养蜂蜜等优质农产品装进了游客的私家车,“后备箱经济”得到大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0万元。新棚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省级美丽宜居村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回顾往事,在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蕴含着许多难忘的驻村故事,我深切感受到老百姓的纯朴善良、可亲可敬,有一种时常想念他们、难以割舍的牵挂和情怀。我庆幸再一次来到了基层,有机会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勤劳的智慧和朴实的作风。农村是一所大学校,短暂的农村工作让我充实而难忘,将会使我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