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富硒茶产业链分析图(安康茶叶)

硒宝 10-16 18:36 25次浏览

茶产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商洛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种植规模迅速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持续凸显,但提升空间依然很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为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加快商洛“三茶”融合,推进茶叶高质量发展,4月22日-26日,由市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赴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安徽黄山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普洱市、陕西汉中市和安康市,学习考察了“三茶”融合、茶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并对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安康富硒茶产业链分析图(安康茶叶)-硒宝网

一、发展和特色

考察组先后考察学习了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星村镇燕子巢绿色生态茶园基地、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正山茶叶有限公司、下梅村茶叶历史文化、八马茶叶武夷山生态工业园,黄山市碧云茶厂有机茶基地、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汉中市东裕茗园茶产业基地建设、鹏翔茶业、罗镇茗园综合体、牟家坝镇云峰茶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贺开古茶园、勐海茶厂,普洱市龙生茶叶有限公司干海子茶厂、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安康市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秦巴生态馆、富硒产业研究院和安康振兴空间等地。深入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在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一)武夷山市享有“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的美誉。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地,是世界红茶、乌龙茶发源地,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享有“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美誉。武夷山市围绕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扎实推介茶叶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获得“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等称号。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14.8万亩,茶产量2.51万吨,综合产值125亿元。“武夷岩茶”品牌价值730.13亿元、品牌强度915入选国家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单,连续7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名。

(二)黄山市被授予“中国名茶之都”称号。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名茶、世界名茶荟萃地之一。多年来,黄山市以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为目标,以全域茶园绿色防控为引领,使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被授予“中国名茶之都”称号。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80万亩,茶产量4.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60亿。“黄山毛峰”品牌价值40.72亿元,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起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享誉中外的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起点。通过实施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工程、绿色和有机茶园建设工程、加工提质增效工程、品牌培育工程、产品质量监管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市场拓展工程、文旅融合提升工程等“八大工程”,茶产业综合产值提升、龙头企业倍增、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143.22万亩,茶产量6.64万吨,综合产值326.35亿元。

安康富硒茶产业链分析图(安康茶叶)-硒宝网

(四)普洱市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重要宝库。云南省普洱市“因茶立市、以茶兴市”,享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美誉,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也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209万亩,茶产量15.2万吨,综合产值450亿元。“普洱茶”品牌价值662.46亿元、品牌强度900入选国家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单,位居第7位。

(五)汉中市茶品牌收益位居全国茶叶品牌前十位。汉中市坚持把茶产业作为陕西省单项冠军产业和汉中市最大优势特色产业来抓,坚持“绿色循环·汉风古韵”定位,按照“稳面积、调结构、提单产、优品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做优基地、做强企业、做精产品、做亮品牌、做活市场。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132.4万亩,茶产量6.8万吨,综合产值380亿元。“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38.71亿元,品牌收益进入全国茶叶品牌前十位。

(六)安康市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二十强。安康市把富硒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通过深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科研创新、品牌创建等,茶产业面积规模不断扩张,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品牌市场日趋完善,助农增收成效显著。2023年,全市茶园总面积112万亩,茶产量5.5万吨,综合产值达330亿元。安康富硒茶成为陕西省唯一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目录》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43.8亿元,连续四年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二十强。

二、经验和做法

(一)突出顶层设计、狠抓高位推动。武夷山市成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整合统领全市茶产业相关机构和涉茶业务,形成有职有权、干事管事机制。黄山市突出茶产业绿色食品产业链地位,建立由市领导担任链长的“链长制”工作机制,成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制定了《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安排了3000万元的州级财政资金用于保障产业发展。汉中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链长、分管领导任副链长,2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康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安康富硒茶品牌创建,积极搭建“惠农富硒贷”等融资服务平台,开创茶产业气象指数保险试点。

(二)突出绿色发展、狠抓清洁生产。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立绿色食品茶园6.83万亩,有机茶园42.5万亩,建成占全州茶园面积60%的86万亩生态茶园,勐海县被列为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试点县之一。武夷山市在建成各类生态茶园的基础上,持续推广土壤环境优化技术、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以虫治虫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汉中市集成推广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在陕西省率先创建认定生态茶园104个、22万余亩,认证有机示范茶园5万余亩。

(三)突出龙头带动、狠抓企业承载。武夷山市现有注册茶企业8563家,通过SC认证企业1698家,规上茶叶企业37家,市级以上龙头茶企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黄山市有茶叶生产企业342家,规上茶叶企业1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9家。安康市现有注册茶企业567家,通过SC认证企业225家,市级以上龙头茶企1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4家。

安康富硒茶产业链分析图(安康茶叶)-硒宝网

(四)突出品牌战略、狠抓质量标准。武夷山市着力打造“武夷岩茶”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区)和“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公共品牌。黄山市建立“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共品牌管控体系,着力打造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县域公共品牌。安康市坚持把“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创建作为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出台了《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方案》,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宣传推介、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营销模式的“五统一”要求,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

(五)突出科技支撑、狠抓创新发展。武夷山市建立茶产业6.18虚拟学院、茶产业研究院,积极开展新型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产地品质识别、茶类功能性成分分析等,在全国率先推进并顺利完成“武夷岩茶品质安全评价研究”,通过分子标记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以有效鉴别武夷岩茶不同的品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施茶产业发展科技项目,470万元省级科技专项经费,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嵌入茶产业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汉中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积极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知名专家开展合作交流和技术指导。

(六)突出茶旅融合、狠抓示范引领。黄山市深度融合全市茶业与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集茶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体验、教育研学等为一体的线路、特色小镇、精品茶庄茶馆、综合体200余个(条)。“梦幻茶旅—探秘祁红·寻梦乡愁”等7条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新安源茶之旅”5条线路入围安徽省“十大最美茶旅线路”。汉中市建成江榜茗园,东裕茶叶养生谷,城固山花茶舍,宁强千山玉皇观、青木川,南郑罗帐岭,镇巴怡溪春大桥梁等为代表的22个茶旅深度融合示范点,推进“文化+茶业”全域发展。

三、启示和借鉴

本次考察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考察组能真切感受到,各地在政策引领、产业建设、文化引导、科技支撑、品牌效应、企业担当、先进理念、营销经营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启示和借鉴有:

(一)科学决策、政策支撑是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各地市均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的殷殷嘱托,把茶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抓,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领衔的茶产业发展组织机构,设立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基地建设、初制加工、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宣传等一揽子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抓起,全面系统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做强企业、做精基地是夯实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各地市均注重知名茶企的引进、培育和扶持,借助茶企的生产力、影响力、经营力做强茶产业,像武夷星、八马、正山堂等知名茶企都有效推动和发展了茶产业。同时高度重视茶园建设,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健全茶业种植标准,发展绿色花园、生态茶园、有机茶园,严格茶园用药管控,加大对优良品种引进,改良老茶园,推广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强化生态茶园和有机示范茶园认证,确保茶产业健康发展。

安康富硒茶产业链分析图(安康茶叶)-硒宝网

(三)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各地市均注重实施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基础、企业自主品牌为主体的茶叶品牌战略,制定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使用制度,对保护范围内茶叶产品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严格管控,并健全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同时由政府牵头开展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主动扶持重点企业品牌,有针对性的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开展宣传,提升市场占有率。

(四)科技创新、提升品质是引领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各地市均能把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工作站或者开展技术指导作为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同时强化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高校学科培养、选派科技人员下乡、选送茶农入校、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推动制茶工程师、评茶员、茶艺师等涉茶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以茶科技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彰显特色、错位发展是提升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各地市均能将茶文化发掘保护与开发利用作为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制定当地茶艺与制茶技艺传承标准,建立地方保护名录,积极开展申遗,同时深入推进多业融合发展、错位发展,支持企业立足自身历史底蕴建设茶文化馆、茶庄园、茶博馆等茶旅融合综合体,推出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保健游、茶事修学游等茶文化旅游线路,从而提升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四、意见和建议

商洛茶叶虽然历史悠久,茶园面积已达61.8余万亩,但与全国著名茶区相比,提升空间依然很大,例如公共品牌市场影响力有待加强,龙头企业市场带动力有待加强,国内市场营销体系有待加强,出口茶叶的国际市场亟待开拓,茶叶资源的利用率亟待提高,等等。为此,结合考察调研,立足商洛实际,就推动商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强化市域布局、规划引领。市县制定出台茶产业发展科学规划,推动茶产业错位发展,从茶叶种植、加工、产品贸易等方面进行产业功能划分,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以地域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水平为主要考核因素,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原料种植、加工、集中销售等基地,实现标准化、区域化的产业管理模式。成立由市委或政府领导任组长的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负责、部门牵头、人员服务、措施配套、监督考核有效运转工作机制。

(二)强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先。坚持“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发展思路,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茶品质。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坚持分类指导,加快低产茶园的更新改造,规范茶园管理技术,夯实茶农、茶企的茶园管护责任,提高单产和质量。加快茶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茶园可视化安防预警、土壤环境实时监测、科学配方施肥、数据分析智能联动、安全生产追溯管理目标。严格茶叶质量检测标准,完善茶叶全流程质量管理,建立茶产品种植、采摘、制作、存储到销售的全程质量追溯系统,全面提升茶叶品质。

(三)强化品牌战略、市场运作。坚持“做大企业品牌,做强区域品牌”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茶企和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借助茶企独有的知名度和加工产能、市场资源,把商洛茶产品做优、做实、做精、做强,带出商洛、带出陕西,融入全球,推动商茶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茶叶品牌,梳理完善商洛“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构架。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一个企业集群”思路,分层次推进茶叶品牌建设。

安康富硒茶产业链分析图(安康茶叶)-硒宝网

(四)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坚持“科技优茶”战略,建立健全茶科技研发中心,开展茶科技攻关,重点抓好优质茶开发、有机茶生产、生态茶贮藏保鲜技术以及茶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合作,加大茶叶专业技能人才引进和培训,完善县镇村茶叶科技服务体系。以龙头茶企为依托,组建专业化茶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和茶叶区域性实验站,结合科技特派员、产业专家顾问团、专家工作站科技人才,组建茶叶技术团队,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着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施精深加工,加大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文旅商品等精深加工及茶叶衍生品开发力度,提高茶产品附加值。

(五)强化茶旅融合、文化赋能。坚持走“三茶”统筹之路,立足商洛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加快生态观光茶园基地建设,将茶文化、茶产品和自然观光结合起来,多元化发展,打造文茶旅新型业态。积极开发以茶为主题的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供游客亲身体验采茶、制茶、品茶、茶艺等研学游、科普游、夏季避暑游、秋季养生游特色项目,鼓励茶企在旅游景点开设特色各异的茶店、茶楼、茶馆,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表演及游茶乡、住民宿、品名茶等茶艺实践活动,更直观形象的展示商洛茶历史和生产环境。结合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打造茶主题庄园、茶乡田园综合体、茶艺馆和茶文化村等,积极开展茶文化节、旅游节、茶园观光品茗活动,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新格局,努力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六)强化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品牌推介、市场拓展等,通过深入实施品质提升、品牌培育、科技创新、龙头带动、市场拓展、茶旅融合等六大工程建设,不断做大做强商洛茶主导品牌。加大金融助茶力度,市县政府设立茶产业投资(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投资茶产业项目。引入担保、贴息、保险、证券、信贷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支持龙头企业融资、发展。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财政补贴、贴息、以奖代补等各类方式,加大对茶农、合作社和茶叶企业的资金支持。

组 长:王宁岗

副组长:罗存成

执 笔:吴建军齐昌宋林宏王敏

供稿供图:商洛市政协考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