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富硒茶陕茶1号价格(安康富硒茶属于绿茶吗)
春光似锦,茶味清欢。四月的汉滨,满目翠绿,茶山上云雾氤氲,透出阵阵清香。指尖翻飞的采茶工、机器轰鸣的加工厂、人头攒动的富硒茶城……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汉滨区位于陕西南部,处秦巴腹地、汉江上游。这里植被茂密,气候温润,土壤富含硒元素,被业界公认为培植优质茶叶的理想区域。北纬32度茶叶种植的黄金纬度、独有的我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带、两千年的茶文化积淀,成就了汉滨茶叶卓越不凡的风格品质,也形成了“陕茶一号”茶叶独有的口感。据史料记载,汉滨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之一,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茶叶集散地,唐宋以前就以“金州茶芽”驰名。
走进汉滨区双龙镇谢坪村“陕茶一号”示范园,几十个戴着草帽的采茶工人手指翻飞间,将翠绿的茶青悉数收入竹篓中。而在茶厂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经过萎凋、揉捻、干燥等工序,一杯上好的富硒茶便抢“鲜”出炉。
“一天下来,我能挣200来块钱呢。”采茶工谢贤菊笑得合不拢嘴,每年采茶季她在家门口的茶园务工,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她非常知足。
山上采茶忙不停,山下制茶香四溢。谢坪村位于汉滨区双龙镇南部,地理位置偏僻,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陕茶一号”标准茶园、兴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等举措,着力增强茶产业带动力。目前,谢坪村“陕茶一号”种植面积2000余亩,谢坪村人均增收500多元。茶叶,真正成了助农稳定增收的“金叶子”。
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还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安康市汉滨区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生态禀赋,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汉滨的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来抓,着力在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提效益、促融合育特色上下功夫,汉滨区茶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汉滨区坚持全域规划理念,编制了汉滨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将流水镇、大竹园镇、双龙镇、瀛湖镇等7个镇确定为茶叶基地建设镇,实施区域化布局、板块化推进。坚持每年选择一个基地镇,集中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建成了双龙、大竹园、晏坝、瀛湖、流水等5个万亩茶叶示范镇, 形成了“三带两区”(环瀛湖茶叶产业带、县河——晏坝——双龙茶叶产业带、大竹园——洪山——牛蹄茶叶产业带;牛山茶叶示范区和凤凰山茶叶示范区)的茶叶产业发展格局。
在流水、双龙、瀛湖等镇,一个个茶旅融合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汉滨区立足富硒资源和“陕茶一号”品种优势,将茶产业发展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旅游观光、休闲游乐为一体的茶旅融合一体化循环发展之路,汉滨区茶旅融合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助推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到2025年,力争全区茶叶总面积达到22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1万吨,让茶叶真正成为‘富民之叶’‘强区之叶’。”面对未来,区长吴大林信心满满。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汉滨区农业领域的第一大富民产业。截至目前,汉滨区已建立陕茶一号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年繁育能力5000万株以上,新建标准化茶园16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21.3万亩,“陕茶一号”高标准茶园11.7万亩。2023年茶叶总产量达到9500吨,实现产值20亿元。4万余户茶农因茶致富,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在第十九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汉滨区入列“全国重点产茶县域”。以‘陕茶一号’为主导品种的茶产业已成为推动汉滨区域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