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安康富硒茶的春茶(安康茶淘宝富硒春茶是正品吗)
近年来,镇安县将茶产业定位为特色农产“五朵金花”中的“首朵金花”,着力做大基地、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做大品牌,形成了基地有规模、扶持有力度、产业有链条、市场有主体、推广有品牌、效益有提升、茶农有增收的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一、现状及特色
一是产业基地提质增效,富农增收效益明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名优茶生产为重点,以茶园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按照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要求,稳步有序实施“一十百千”(制定一套标准、成立十支队伍、培训百名骨干、打造千亩示范基地)低产茶园改造工程,促进茶叶基地提质增效。全县累计建设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3000亩,智慧茶园1万亩,溯源基地500亩;年产茶叶1250多吨,年产值2.5亿元,带动从事茶产业4375户1.5万人,其中脱贫户1865户5740人,茶农户均增收4万元,同比增长15%,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二是经营主体优势彰显,品牌影响日益增强。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以质量安全认证为抓手,全县有省级龙头茶企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71个、茶叶加工厂32家,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茶产业体系,夯实了产业链的基础和支撑。开发绿茶、白茶、红茶3个品系10多个品种,注册有象园、黄龙泉、栗乡缘、绿晟、林叶之华、栗乡美等茶叶商标6个,产品销往西安、北京、兰州、香港、澳门等20多个大中城市。“象园雾芽”荣获上海国际“中国好茶叶”金奖和陕西卫视丝绸之路“国礼茶”称号;“镇安象园茶”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国家五星茗茶品质标准”称号,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三是融入文化生态理念,茶旅融合初具规模。坚持“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开发包装帧美、便携带、有特色、有文化的茶旅融合产品。开发涉茶旅游观光线,打造茶主题秦岭山水乡村,让更多人参与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拓展茶产业链和增值渠道。茶产业已融入全县塔云山等4个4A景区、磨石沟等2个3A景区和木王山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环线之中,镇安县已成为全国茶旅融合精品景点线路之一。
四是产业政策不断完善,阶段目标基本实现。出台《镇安县支持产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十条措施》《镇安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扶持办法》《镇安县农业综合保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原来的扶持种苗采购、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配套设施、生产加工,拓宽到扶持产品营销、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环节,促进茶农持续增收、茶企持续增效、茶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达仁、柴坪、月河、青铜关等5个镇13个村茶叶产业基地,茶园总面积11.55万亩,达仁镇被命名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达仁镇象园村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二、困难与问题
一是产业链条短,市场主体弱。全县茶叶主要以春茶中的绿茶为主,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其他茶叶品类还未形成规模,抹茶、茶餐、茶食品、茶饮料、茶酒、茶枕等茶叶延伸产品还处于萌芽阶段,茶叶品种单一,链条较短。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缺乏,全县省级龙头茶企只有1家,大多数为家庭作坊式,对茶农的示范辐射作用不大。茶产业分工层次低,除少数企业偶有对外收购茶青,其他茶企均以自产自销为主,既是生产者、加工者,又是销售者,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营销模式过于传统、单一,缺乏“互联网+”营销手段,茶叶电商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晚,发展慢,很多网站形同虚设,网店产品无人问津。
二是科技赋能少,发展突破难。县内并没有成立茶科所,茶叶科研主要依托省市茶叶科研院所人员和博士服务团人员,高端茶叶科研人才缺乏。没有成立专门的茶叶管理机构,相关镇办茶叶技术示范与推广人员新老断层、人员缺乏,大多数身兼数职,有的甚至脱离主业,茶叶种植、茶园管理、精细加工等方面指导不到位。目前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主要还是以老一辈茶农为主,茶二代、新生代茶农占比很小,本土人才短缺。品牌管理运营、品质内控、茶文化推广营销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缺乏,实现特色发展存在困难。
三是技术工艺差,标准程度低。虽然近些年来镇安县茶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国内、省内外一些先进的茶企进行比较,本县茶企的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仍较低,还是采取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缺乏先进技术的指导,导致茶园生产水平不高。茶园管理方式不科学,片面追求“低剪”来年早发早采,导致茶树木质化程度低、物质积累不足,加之抢早采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除少数企业外,全县早期制茶企业大多存在厂房陈旧、设备落伍、技术落后等问题,急需更新换代。
四是打造力度小,品牌效应差。象园雾芽、镇安象园茶虽获得不少荣誉,但在省内的知名度却比不上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泾阳茯茶等。县域内茶企众多,各个茶企都有自己的茶叶品牌logo,外包装形色各异、尺寸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标志包装,严重削弱品牌整体形象。产品规范不够严格,原材料产地没有严格控制,导致茶叶真伪难辨、鱼龙混杂,不能真正凸显镇安茶叶的地域特征和口感特点,甚至有一些茶企从外地采购茶叶加工,严重影响镇安茶叶口碑市场。对镇安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发掘不足不深,无法讲好品牌故事,难以形成品牌号召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建立规范有序市场秩序。一是构建三级组织体系。县级成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协调推进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镇级成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组,负责落实县级出台的各项发展规划,组织引导茶叶主产村及企业、合作社等带联主体进行项目申报和实施;市场层面成立茶叶产业协会,负责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合作沟通,完成带联农户发展的各项任务,促进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建立规范标准体系。制定出台《镇安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全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引领茶产业发展。研究建立从育苗、茶园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到销售各环节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涉茶企业的规范化指导,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资金扶持。设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围绕茶园改造、技能培训、茶厂改造、市场营销、科技创新、品牌宣传等重点工作,完善考核奖补办法,引导激励茶农、合作社、企业按照规划目标做大做强茶产业。
(二)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增强产业发展质效。一是做大产业基地。按照优生适生相对集中连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一个核心产区、三个优质产区”。“一个核心产区”,即达仁镇“千亩茶村、万亩茶乡”标准化优质示范茶园基地;“三个优质产区”,即柴坪镇桃园、月河镇西川、青铜关镇乡中3个万亩优质茶叶生长区。加快良繁工程建设,做好新扩、低改、品改等工作。二是做实主体带联。按照政府引导、集体牵头、企业申报、市场运作、农户自愿、政策扶持的原则,构建村集体经济服务带联、茶企合作社生产带联、多元主体销售带联的三级带联机制,切实解决农户无带联主体、企业合作社空挂运行、辖区内区域交叉制约发展等突出问题。三是做强龙头企业。引导扶持带联效果明显的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整合、股份合作、租赁出让等形式,培育竞争力、带联能力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招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发展,实行联合经营或战略同盟经营,组建产销联合龙头企业。四是做优技术服务。加大茶叶专业技能人才引进和培训,完善县镇村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在茶叶集中产区的镇村配备茶叶专业技术推广人员。以龙头茶企为依托,组建专业化茶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和茶叶区域性实验站。结合“组团式”帮扶,聚合科技特派员、产业专家顾问团、专家工作站科技人才,组建茶叶技术团队,建立培训基地,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三)进一步优化技术工艺,增强行业竞争优势。一是统一技术规范。以协会为主导,制定茶叶加工技术规范,形成统一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象园茶品质提升。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秩序,坚持品牌、质量、标准、包装、宣传“五统一”,倡导绿色消费,促进茶叶消费提质增量。三是提升科技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围绕茶树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加强先进加工工艺的引进,加大对企业自主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茶叶精细化加工、标准化管理。鼓励引进茶叶精选、分选以及自动化新技术新设备。
(四)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创新营销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公共品牌保护。制定出台“象园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严格使用权授牌管理,倒逼企业和经销商规范经营。积极申请镇安象园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认证,实现双标认证,提升品牌保护度和监管度。二是提升品牌策划。鼓励企业在“镇安象园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基础上,创建企业自主品牌,进行系统性品牌策划,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强化品牌视觉营销,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营销体系。鼓励企业进行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名优品牌创建等,增强品牌的影响力。三是构建多元营销体系。在城区建立茶产业文化体验中心,在达仁镇规划建设鲜茶交易市场,建立覆盖北京、西安、兰州等地的象园茶直营店,鼓励企业通过淘宝、京东、微信、抖音等网络渠道,拓展销售路径,打造新消费场景。积极组团参加或举办各类茶事活动,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五)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茶旅融合发展。一是助推延链强效益。坚持春、夏、秋茶并重,在做优绿茶基础上,开发红茶、黑茶、白茶、紧压茶、速溶茶、袋泡茶、花草茶、超微茶粉等新产品。鼓励支持企业开发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药品、茶保健品、茶饮料、茶多酚等产业附加产品,完善产业全品系,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助推生态价值转换。探索建立社会参与式生态农业模式,探索茶叶产业生态价值转换路径,策划开展“我在秦岭有亩茶”公益活动,众筹认领“一亩爱心茶园”。积极开展“象园茶采摘体验一日游”等活动,提升茶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助推茶文化培育。深入挖掘镇安茶文化,编排具有镇安特色的茶道茶艺节目,广泛宣传推介“中国最北缘生态高山茶—镇安象园茶”品牌。挖掘茶文化休闲养生功能,在茶叶主产镇建设“茶文化” “茶乡游” “茶舍” “茶庄”等文化旅游项目和设施,组织开展摄影、绘画、书法、歌唱、朗诵等活动,将茶学、茶画、茶故事与茶艺表演融入茶文化。四是助推茶旅融合发展。结合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探索茶叶和生态康养融合发展新路径,择优支持达仁象园和丽光、柴坪桃园、月河西川、青铜关乡中等一批茶叶基地跨界融合发展,让茶园变景点、让景点进茶园,打造一批融合茶叶采摘、加工、品尝体验与民俗风情于一体的茶旅精品项目,推动茶叶产业“接二连三”,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融合、康养结合,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者杨清平系镇安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