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桑叶茶应用应用前景(富硒桑叶茶应用应用前景)

硒宝 10-07 10:41 8次浏览

“世界长寿乡”——如皋,是世界唯一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平原地带的长寿之乡,是中国百岁老人总数最多的县(市)。据如皋市民政局2023年初最新统计显示:如皋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2.51岁,长寿老人占比是联合国长寿之乡标准的3倍。全市户籍总人口141.1372万人,常住人口122.67万人,百岁老人571人(含虚岁206人),百岁老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0.04%。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28.45%,占常住总人口比例32.73%。80岁以上老年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18.11%,80-89岁老年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15.42%,90-99岁老年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2.59%。随着2011年、2016年,如皋市先后荣获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的“世界长寿乡”、“国际健康养生胜地”,“长寿如皋”已然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长寿品牌。

随着“健康长寿”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拓展,人们格外瞩目的是: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是如皋又一“长寿密码”;如皋地产中医药及其制剂、保健食品、旅游产品,具备了国际级、良好的外向开发延伸空间,前景利好而广阔;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如皋将奋力增添贡献份额。

丰厚的中医药积淀,

成就了“世界长寿乡”——如皋

【积淀之一】

历史久远。如皋自晋朝建县以来,已有1592余年,因其襟江临海,地旷土沃。如皋地处北温带,雨量充沛,气温适中,灾害性天气少,加上土质富硒,水源优良,很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因此,如皋的中草药资源也十分丰富。据如皋县志记载,唐代就有药王孙思邈到如皋,为如皋种植了大片艾草。一些跌打损伤,或妇女坐月子,都用艾灸、艾熏,或用艾水洗泡,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如皋城里建有药王庙。元、明时期,有“白衣真人”“蓬头道人”等名医行走于民间,他们研制的验方治疗头风病等症,“无不见效”。元代镇南王世子在如皋建有“万花园”,也采集作中药使用,牛舌头草、芦柴根等消炎清热,银杏果、银杏叶降压活血,他们就地取材,对症治病,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

【积淀之二】设医开馆。

明洪武年间,县衙开设医训科,管理医生行医事务。明清时期,如皋境内中医开设的私人医馆、医寓、诊所遍及城乡。民国初,著名中医陈爱棠、黄星楼等创办《如皋医学报》,民国十五年,如皋中医学会附设中医学社。民国年间,中医学公会、中医协会等医药团体纷纷涌现,办有《如皋医学报》,为反对“废止中医”作出积极贡献。1975年,如皋中医与西医分设,专门成立了中医院,现已成为三级医院,医护人员中有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121人,有省、市、县级名中医10人。

【积淀之三】名医辈出。

如皋县志中记载的明、清时期有名医242名,家住白蒲的福建粮道吴箎,医术震惊京城朝野,公卿大臣求诊者应接不暇;家住丁堰的浙江盐运鹾伊薛宝田为慈禧太后治病载誉而归;知县周景涛应诏为光绪皇帝治病,传为佳话……此外,令皋人称道的良医还有张伯仁、李士周、胡杰、顾金寿、姚国干、娄桂、陈凤佐、黄勋、方钦、陈爱棠、黄星楼、胡伯兰、沙宇清、茅祖裕等,他们不仅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救死扶伤,为解决百姓疾苦立下功劳,而且留下大量医学著作,对治病养生颇有研究,成为长寿之乡的传世之宝。

【积淀之四】著述颇丰。

如皋中医著述颇丰,留下医学著作50余部。1655年,如皋人丁其誉撰写的九卷《寿世秘典》,被中医中药界视为经典;20世纪90年代,被中医古籍出版社再版发行。其中,许多验方,如 “黄桂灌肠剂”、“降糖神糊”、“脑心康”、“肿积消”、“肝炎宁”等一直为如皋人的健康长寿默默奉献。出生成长于如皋,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清代戏曲家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一书中,专辟“颐养部”,对养生提出了精辟见解。《吴门治验录》最早成书于1821年,记述奉旨为慈禧诊病的《北行日记》成书于1881年,1944年出版了《医案学习法》,1959年出版了《餐菊轩医辑》、《临江庐医稿》。

【积淀之五】中药辨识。

如皋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共有400余种开发应用。早在明代初年,如皋就展开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明清时期走向鼎盛。1986年,如皋开展了中医药普查工作,共普查出地产中草药441种,编印了《如皋中草药志要》和《如皋县中草药资料普查汇编》。杰出的中医人才加上丰富的药材资源,使“医养结合”的如皋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至今不衰。

中医药产业多元发展,

为擦亮“世界长寿乡”品牌提供了支撑

早在“十二五”时期,如皋全境乡镇医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基本到位,2011年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县、市),2017年如期接受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县、市)复评。这一切,为如皋中医药产业多元发展、进一步擦亮“世界长寿乡”品牌提供了支撑。

【特色开发之一】中医药方制剂相继诞生并运用。

如皋市中医院除继承运用传统中医药方剂,如“黄桂灌肠剂”、“降糖神糊”、“脑心康”、“肿夯实了积消”、“肝炎宁”等,随着国家、省、南通市相关特色中医科室的创建,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方制剂相继诞生并用于“医养结合”的百姓生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和保健养生效果。

【特色开发之二】中医药相关的食品百花竟放。

如皋圣果银杏科技公司、如皋市银杏科技研究所开发了银杏胶囊、银杏茶、银杏酒系列,如皋康寿食品厂、如皋市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康寿果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富硒大紫桃、“富硒五谷杂粮”系列、无花果素食营养餐系列,如皋市滋养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桑叶茶系列,如皋市康硒无花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无花果酒、无花果茶系列等多种与中医药相关的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特色开发之三】中医药科普旅游观光线路正在形成。

修建中的如皋市东大街药王庙与如皋灵威观、如皋中医药盆景研究所是承载如皋中医药古典文化的博物园,它们与如皋市平康果蔬农场、长江药用植物园、如皋市康硒无花果采摘园、如皋市永康无花果生物园、如皋市滋养堂桑叶生物园、如皋市银杏产业基地等连成一道独特的如皋中医药科普旅游观光线路,目前正在开发形成之中。

【特色开发之四】中医药服务能级提升,医养结合增实效。

以江苏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与康复服务能力与水平。

其一,中医药专家特别关注和引领乡村中医药事业。家住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的乡村医生张谷才(已故),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他退休后扎根乡村33年,治疗肿瘤、肝病等内伤杂病及妇幼疾病60000余例,研制中成药71种,出版医学专著9部250万字。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学家吴以岭这样评价张谷才:“精研医术,师古而又不泥古,继承中有发扬。论医理法方药,自成一体,临床辨证施治,独辟蹊径。临床经验丰富,常起疑难解沉疴,造福一方。悉得仲景深意,每遇疑难怪证,妙手回春,治疗红斑狼疮、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等重症更是颇有心得,游刃有余……”。33年中,张谷才先后荣获如皋市“爱心大使”、“江苏好人”,并被中央文明办列为 “中国好人”候选人。2013年元月12日,被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推选为“特别关注乡村医生”。

其二,重视并实施中医药人才战略。截至2023年6月,如皋先后选拔基层卫生技术人员56人参加省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及中医馆骨干人才培养,选派中医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81人到市内外三级中医医疗机构进行中长期进修学习。

其三,弘扬技术特色优势。发挥针刺类、灸类、推拿、牵引、敷熨熏浴等中医适宜技术特色优势,将中医医生与护理人员编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启动家医中医药签约服务,推进中医与康复、养老相结合。

其四,持续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全市65岁以上老年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2.97%,达到省定标准要求。九华镇、磨头镇两家卫生院中医馆成功跻身首批省五级馆,江安镇卫生院被纳入第二批省五级馆建设单位,长江镇、石庄镇等镇卫生院正积极筹划五级馆建设,以中医服务进一步提升康复养老水平。

用足用好“世界长寿乡”国际品牌,

“健康中国2030”建设添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健康中国2030”建设的第二个“五年时期”。迈入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尤其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坚持以“医养结合”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尽快改善中医药发展环境,把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作为推动“健康长寿如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提升如皋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长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举措之一】改善政策支持环境。

落实中央发展中医药的指示精神,落实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如皋市委、市政府加速制定和完善了与“医养结合”相融合的《如皋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医养结合”公益性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继承创新为永恒发展主题,以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核心,用足、用好“世界长寿乡”这一国际品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如皋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推进如皋市中医药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举措之二】加大中医药基础知识普及力度。

如皋将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一并列入《如皋市“八五”普法规划》,让全体市民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同时规范中医药从业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和中药质量,特别是依法整治“伪保健”市场,保证法律的贯彻落实,共同为进一步促进如皋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编制具有“世界长寿乡”——如皋地方特色的中药植物科普校本教材,组织开展中医药科普观光旅游,让学生课堂内外增长知识、激发兴趣,鼓励他们为如皋中医药事业在“医养结合”可持续发展中增添后劲。

打造中医药知识全民普及平台:其一,用足如皋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为市民常态化地提供中医药知识、文化精神大餐;其二,加大如皋东大街“药王庙”的修复投入力度,将修复后的“药王庙”打造成全民中医药知识普及平台;其三,依托国际花木盆景大师花汉民(已故)的“如派花木盆景研究所”,打造“如皋中医药盆景研究所(博物馆)”,让中医药知识、兴趣、爱好伴随如皋中医药盆景走进千家万户;其四,开展“中医药科普进社区”活动,把中医药知识普及深入到社区群众中去,提高如皋市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其五,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医养结合”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开发具有“医养结合”如皋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以争创省和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为契机,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

【举措之三】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

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开展院长职业化培训和中医临床科室主任等中医药管理人员培训,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药管理人才。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落实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医养结合”中医诊所。

【举措之四】营造培育良好中医药文化氛围。

深入挖掘、整理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研究总结中医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理解,提炼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精神实质,构建具有中医特点、行业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理念,特别是把中医药文化自信力培养融入大国学传承之中,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培养“医养结合”健康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

培育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建立一支符合中医药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加强中医“医养结合”养生保健宣传,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适时组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了解群众需求,制定下一阶段中医药文化传播措施并实施。

当前,“互联网+中医药”将步入快速增长时期,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健全适应“医养结合”的中医药管理和发展的信息化体系,着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型中医药服务模式,建设区域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信息平台。以如皋市中医院为龙头,全面构建并逐步完善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大信息系统,整合城乡中医药服务资源,促进“医养结合”的如皋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提档升级。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