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富硒茶的功效与作用(陕西富硒茶多少钱一斤)
编者按
“茶乡风光好,茶农幸福长。”陕南紫阳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最美茶乡”,富硒茶产业是县域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脱贫增收的“绿色银行”和“金字招牌”,凸显出无尽的希望和无穷的魅力。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一代代、一批批紫阳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茶人风貌、茶人风格、茶人精神,为振兴富硒茶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紫阳文艺开辟“紫阳茶人”专栏,以“生活在茶乡,建设新茶乡”为主题,陆续推出致雅致和致道的优秀茶人茶事文章,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江祖友:茶马古道上的追梦人
向连才
江祖友是紫阳茶业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当过茶叶小商小贩,做过“茶滚子”。几十年来,他在紫阳这片神奇而充满富硒的土地上摸爬滚打,终于组建了陕西紫阳春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
有人说:江祖友是山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其业绩一鸣惊人。每当听到江祖友的创业故事时心中总会产生一种刮目相看的敬佩,作为紫阳春富硒茶业的掌门人,江祖友早就以茶为业、把茶叶当成人生的事业了。从茶叶志书的记载中了解到,是他把紫阳绿茶卖到了西安、银川、兰州,拓宽紫阳茶在西北的市场,是他通过西安妙香园茶业进出口公司把紫阳茶销往日本,连续签定三年出口供销合同,出口量达15吨。作为紫阳的第二代茶人,江祖友以务实的精神投入紫阳富硒茶产品质量的研制,研发了“紫阳春”系列产品,产品分别获得了国家最高奖项“中茶杯”、“中绿杯”、“国饮杯”特等、一等奖。“紫阳春”誉满三秦、名扬华夏,2020年4月,该产品被选定为接待国家领导人的专用茶。作为社会各界的人才精英,他曾任政协紫阳县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和县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当选为安康市第二届、第四届人大代表、紫阳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1996年至今,连任紫阳县工商联代表。2019年“紫阳春”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荣获陕西省龙头企业称号,江祖友的茶叶之路越走越宽广,从紫阳走进“茶马古道”,从“茶马古道”走向“一带一路”,走向了世界。
1961年,江祖友出生在紫阳县东木镇月桂村七组(原紫阳县红椿区东木公社红星大队一队)。他弟兄姊妹8人,江祖友排行第五,生长在一个所谓“地主成分”的家庭里。月桂村因桂花月月绽放而得名,该村盛产茶叶,产量居全镇第一。童年时的江祖友聪明伶俐,勤奋学习,热爱劳动,放学回家不是采茶叶,就是砍柴、放牛羊,从小听惯了紫阳的民歌和茶叶的故事。江祖友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来的“茶马古道”就在山那边一个叫“羁马桩”的地方,古道竟然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月桂村优越的地理位置承载着连接焕古、红椿通向“茶马古道”的枢纽作用。采茶季节犹如茶农春天的丰收节,山里人只有把茶叶卖了,大人小孩才能“换季”添制新衣服。有的农户还指望卖些茶叶买油盐。家乡父老贫困潦倒的景象,让江祖友看到眼里,记在心上。他立志长大了要办一个大茶厂,当一位有名的茶贩子把紫阳茶卖到国外去,让家乡的人个个穿上新衣服,天天吃肉喝酒,富得流油。渐渐地他在绿色的梦幻里长大了。1980年,江祖友在紫阳中学高中毕业,当时土地还没到户,家里十几口人吃饭,人多劳少。他放弃了报考大学的志愿,回到月桂村,从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他还是羡慕工作,渴望挣钱,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1981年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为生计所迫,他念起了茶叶“生意经”,当时在东木的农户收购茶叶每市斤一元三角六,挑到汉阴县上七里供销社去卖,那里的茶叶收购价为每斤一元四角一,卖一斤茶奖售一斤多种经营粮食指标,该粮食指标每斤在市场上可卖五分钱,综合计算卖一斤茶比本地多赚一毛钱。他就开始到农户利用晚上收购茶叶,第二天麻麻亮挑着四五十斤茶叶从村里出发,当天一个来回就可以赚四五元钱,虽然很累,但心里却开心极了。做了一年茶叶生意,保证了家庭零用开支,还积累了一点小本钱。1981年8月,江祖友被双河粮管所聘任为合同工,尽管工资低无法养家糊口,但在计划经济年代,作为一名农村青年能找到这份工作也是挺不容易的。人各有志,江祖友在双河粮管所仅待了两年,便辞去了这份工作。1983年,江祖友结识了一位在东木一带转乡照相的个体经营者熊哲元,觉得照相收入很可观,他就和熊哲元一起学照相,进村入户,历尽艰难困苦。随后他还学会了钟表、无线电修理。艺多不压身,江祖友的工作节奏非常紧张,不是到红椿、上七里摆摊设点,就是在乡村里转悠,哪一家有红白喜事,江祖友就出现在那里。1986年,江祖友和红椿街道的个体户张德玉结婚,婚后妻子将街上的商店交给江祖友打理,然而还不到两年时间,江祖友就把商店开垮了。面对创业的艰难,他陷入沉思之中,真的觉得有些茫然了。这些年来,他像一只鸟一样飞呀飞,飞得疲惫不堪,但总是飞不出梦中那片茶园。经历这些生活的折腾,江祖友如梦初醒,自己铁了心要当“茶贩子”,一心一意走出一条茶叶贩运的成功之路,义无反顾地把人生的“宝”压在了“茶”字上。
踏遍坎坷成大道,天生一人,各有一路,江祖友偏不信这个邪,自己未必就闯不出一条路来。他背起茶叶踏上了“茶马古道”,开拓紫阳茶在西北市场上的营销之路。他的脑海里时刻跳动着品质、诚信、市场等有关茶叶信息的字眼,后来这些富有生命的专业术语成为他走向成功的制胜法宝。1988年,江祖友在红椿镇收购茶叶,每天收购茶叶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分别交售红椿乡茶叶复制厂和紫阳县茶厂,每斤茶叶能赚三毛钱。1989年,江祖友集中精力开拓境外市场,他在信用社贷款1万元,收购一批毛茶,进行简单的初加工,用碳筛筛、菜刀剁,再烘炒发汗,(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制茶方法)传统方法加工出来的茶叶具有线条均匀、香味醇厚的特点,非常适应那些茶瘾大、喝浓茶的群体,然后长途贩运到西安、阎良等地,每斤赚五六毛钱。江祖友熟练地掌握了当地茶叶加工的秘诀,土法上马,提升了茶叶质量。说来真是神奇,经过加工后的茶叶刚翻越秦岭进入关中平原就散发出紫阳绿茶自然的味道,清香扑鼻,柔美绵缠,茶的芬芳弥漫在空气里,随风而动,香飘几十里,在原野里久久回荡。江祖友好生欢喜,他回想起了一个趣味性的故事,生活在大巴山的人或许可以看到煽匠用羊角制作的号,一旦号角响起,山野人家便知道煽匠来了。
而紫阳茶是在散发自然禀赋的味道向茶客发出某种微妙的信息,紫阳茶比号角还要响亮。江祖友组织的第二车茶叶抵达耀县、庄里,他听说有一位名叫罗宝贤的红椿老乡在耀县陶瓷厂当厂长,于是就拉了一车茶叶到厂上去卖,得到了厂里工人的青睐,他们还帮忙打广告,附近的村民也不由自主地爱上了陕南的紫阳绿茶。已是麦黄季节,村民在地里收割小麦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江祖友泡上几壶茶一趟又一趟地送到劳动工地上,村民大碗喝茶,神清气爽,他们终于被眼前这位接二连三送茶到工地的茶人精神感动了,慷慨地买下了江祖友带来的紫阳茶,并成为紫阳茶的义务宣传员和“回头客”。开汤泡茶,免费品饮,是推进紫阳茶市场营销的关键环节,也是让外界客商通过现场品饮了解紫阳茶的重要途径。江祖友卖茶图的就是一个诚信和爽快,无论你买不买茶,他总是三番五次请你品尝、赠送茶叶样品,其底气源于紫阳茶品质的自信。1990年,江祖友贷款2万元,当年卖了8000斤茶,第一次用农用车拉了3000多斤,在富平、耀县、庄里打开了紫阳茶的市场,不仅没有赚到钱,自己反而亏了2000多元,这是闯市场应支付的学费。春节到了,江祖友回到家里满心欢喜地向妻子谎报了茶叶销售盈利的“战果”,还特意给她买了一套时尚的服装,添置了几件家用电器,妻子高兴极了,其实江祖友负债经营心里却很着急。
功夫不负有心人,西安的茶叶市场终于打开了,按照常规牌局的运行模式,江祖友在西安的茶叶营销将进入盈利的新起点。然而好事多磨,茶叶市场也和战场一样瞬息万变,西安茶叶市场销路好的信息传开了,紫阳的茶叶商贩们蜂拥而至,一批茶叶盲目涌向富平、耀县、庄里,供需脱节,货到地头死,致使紫阳茶在西安打起了价格战。价格战对于小本经营户来说等于血本无归,江祖友不愿意打价格战,只好暂停茶叶销售,另起炉灶重新开拓市场。无巧不成书,在家里听岳母讲过岳父当年做茶叶生意的故事,说的是解放前甘肃天水人一直和我们家做茶叶生意,紫阳人把甘肃人称为“毛葫芦”,每年茶季在他们家住着,岳父带他们把茶叶收购后,从“羁马桩”过去到天水一带卖。北方的少数民族常年吃牛羊肉,膻味大,火气旺,茶叶具有平抑肝火、膻味的功效,他们爱上了陕青茶,兰州、银川等地的居民历史上就养成了喝紫阳茶的习惯。“茶马古道”的“羁马桩”不就在咱家门口吗?江祖友回想起小时候听到的故事不禁恍然大悟。一个小故事启发了江祖友进军“茶马古道”开辟银川茶叶市场的思路,春节未过完,他清点了库房存放的5000多斤茶叶,一台农用车满载着茶叶的希望向银川进发,行至路途的平凉地区,猛然发现车上装满茶叶的捆车绳断了,将无法运输。排除这个小故障,需要人工上下搬运,上下车需支付工资200元,但江祖友的钱袋里只剩下100多元钱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他凭着自己的一身力气,把茶叶从车上搬下来,再一袋袋地扛到车上,经过一番折腾,到达银川市已是次日的深夜了,江祖友这才松了一口气。
江祖友在银川闯市场,他习惯地背着一个帆布背包,里面装满紫阳茶和干粮,饿了就啃一块火烧馍,喝上几杯茶;他冒着酷暑,忍饥挨饿,在大街小巷逗留、转悠,风雨无阻,自信品质优良的紫阳茶在银川的茶叶市场上具有广阔的空间;他走进老字号的茶叶店铺,与店主聊天,三句话不离本行,说起茶就能聊半天,并把自己茶叶放上一点,让他们冲泡品尝;他经常来往于茶叶店铺和茶叶销售公司之间,店主不仅认识了紫阳茶的品质,还认识了紫阳茶人的厚道与诚实。当年号称“西部茶王”的银川茶叶公司相中了江祖友带来的紫阳茶叶,把他拉过去的茶叶全买了,当下签订了3万斤供销合同。此时,他面临着另外一个难题。江祖友的茶叶来源于各家各户生产的散茶,自己没有茶叶加工厂,面对大规模的销量怎么办?他把目光投向一家乡镇企业红椿乡茶叶复制厂,采取委托企业代加工的办法,与红椿乡茶叶复制厂签订了供货合同,经过连续三年的合作,茶叶销量不断增加,每年净增一万斤以上。茶叶利润谈不上丰厚,由于量的扩张,患“红眼病”的人眼红了。一位合作者经不起利益诱惑,抓住了江祖友无厂房、无牌子的软肋,将他一脚踢开,采取与江祖友脱钩的方式,企图轻而易举地拿下银川的紫阳茶叶市场。但谁也没想到银川茶叶公司看中的不仅是紫阳茶的品质,更看中江祖友诚实厚道的人品,他们把江祖友当成“品牌”,从供货到结算必须是江祖友亲自经办,其他一切免谈。
江祖友终于坐稳了在银川的茶叶市场销售紫阳茶的第一把交椅。1993年迫使江祖友自办茶叶加工厂。他得知红椿乡茶叶复制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下欠信用社贷款16万元,无法偿还,法院将该厂的固定资产判给信用社经营偿还贷款。江祖友便以每年2万元的租金从信用社手中租赁了红椿乡茶叶复制厂的厂房、设备,成立了紫阳县东宏茶叶精制加工厂。自茶厂建立后的四年,在西北市场茶叶年销售量平均递增20%,市场稳定,产销两旺,年销售收入80多万元,综合税率19.7%,年创税16万元,1996年,江祖友被紫阳县政府授予“紫阳茶业界纳税模范大户”称号。银川茶叶市场的开发,扩大了紫阳茶在西北市场的声誉。东宏茶厂生产的紫阳茶在宁夏名气很大,清明过后,满载着白色大布袋上印有红色“东宏茶厂”字样的大装茶,源源不断地送往银川的茶叶市场。市场开拓的酸甜苦辣时常在他记忆深处浮现,千言万语也道不尽其中的千辛万苦。上世纪九十年代,茶叶税的管控非常严,公路要道都设有关卡,从紫阳贩运茶叶到宁夏银川,沿途需经过21个检查站,货运车必须持有茶叶交税发票和外销证明单方可出站。不经风雨哪有彩虹,江祖友把艰难困苦当作创业的必修课,终于走出了一条路,这是一条踏遍坎坷成大道的辉煌之路。
江祖友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迎着改革大潮,放飞春天的梦想。他所创办的“紫阳春”茶业经历了一个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茶叶品牌,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的过程,实现了茶叶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创业之初,其实他并不懂得什么是品牌,以为品牌就是布袋子上印的厂址和茶叶包装袋。1997年,在银川销售紫阳茶的企业多达十几家,在自由竞争的茶叶市场各显身手,打起了继西安之后的又一次价格战,不断地降低紫阳茶的价格。江祖友远离恶性竞争,采取提升茶叶质量等级的办法,破解茶叶价格走低,别人降价销售,江祖友按质论价,价格走高,竞争的结果令人意外,降价的茶叶卖不出去,提了价的茶因为质量好于同类等级茶叶品质反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最终江祖友的“东宏”茶厂加工的茶叶以质量率先占领了兰州和银川市场。“东宏”两个字融茶叶质量于一体,茶叶卖相越来越好,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江祖友的脑海里划出了一连串的问号,为啥南方茶叶比本地茶叶的市场价格要高出40%?原来那些茶叶都有驰名的商标。从此他认识到了品牌、质量、诚信在茶叶市场的重要性。偌大一个西北市场,紫阳茶仅仅停留在中低端产品的层面上,根本无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江祖友在市场的博弈中更新观念,开始由数量型到质量效益型的大转变。2001年,江祖友品饮着用枸杞制作的“宁夏红”酒,浮想联翩,脑海里闪烁着“紫阳春”茶叶品牌的字样。回到紫阳后,他立即到县工商局申报“紫阳春”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没想到申报期间又出现一个小插曲,国家工商总局在同一时限内收到两家企业申报同一商标,一家是江祖友,另一家是西安的企业,双方为争夺申报“紫阳春”品牌相持不下,长达三年时间,最终江祖友以申报时间比西安企业早两天而获得注册商标的优先权。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正式颁布了“紫阳春”注册商标。自从有了“紫阳春”商标,随后又诞生了“紫阳春雨”等系列产品,连续几年,紫阳春茶业凝聚紫阳茶业局和南方名茶制作专家的智慧和本厂雄厚的技术力量,取长补短,研发了系列名优茶。
改革催生茶叶企业的升级换代,紫阳春茶业迎着改革大潮迈出了两大步。第一步是在2008年,当时国家进行第一批工业品食品企业改革,紫阳春茶业在改革中获国家第一批工业品食品企业QS认证,同时立足食品安全,完成了基地、厂房、车间和复制加工厂的认证。他从源头上狠抓茶叶质量,并对茶园进行有机认证和无公害认证,管护2000多亩茶园,禁止使用化肥、除草剂和农药,引导茶农建设绿色生态园;严把鲜叶收购质量关,精选原材料,制作放心茶。在推进工业食品企业的改革中,紫阳县政府出台了在每个产茶乡镇建设标准化茶厂的优惠政策,江祖友抓住机遇在红椿镇盘龙村木瓜园建设标准化茶厂,该厂共投资310万元,其中自筹285万元,政府补助25万元,经过三年的努力,新厂房于2010年竣工,厂房面积1950平方米,其中生产1340平方米,生活200平方米,办公320平方米。企业固定工人21人,临时工、季节工40人。新厂于2011年获工业品食品企业QS认证,当年获得“陕西省质量AAA级信用荣誉称号”、“陕西省十佳清洁化茶叶加工企业”。2012年以来加工的产品获得“中茶杯”、“中绿杯”一等奖。2016年红茶获“国饮杯”一等奖,2018年获“中茶杯”绿茶特等奖、红茶一等奖。2011年以来,紫阳春茶业年生产茶叶35吨,销售收入超1500万元,工业化提升了茶叶企业的产值和产量。2018年获安康市龙头企业称号。2019年荣获陕西省龙头企业称号,茶叶销往全国各地,从紫阳到宁夏的店铺,市场稳定,回头客递增。“紫阳春”化作“国饮新秀”,2020年4月,产品被选为国家领导人来安康接待用茶。
2019年是推进茶叶企业改革的第二步,紫阳春茶业开始实施企业升级改造,更新设备,优化生产环境,扩大生产量,提高品质。投资750万元,设计生产能力70吨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两条,形成了加工、选捡、包装一体化,扩大了产业链,促进了茶旅结合,实际年生产能力达到绿茶50吨、红茶20余吨的水平。提质增效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企业产值超2000万元。包联5个贫困村、548户、2226人,用于贫困村的茶叶收购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收购贫困户茶叶鲜叶资金470多万元,还提供分红资金50万元,仅茶叶一项,保证贫困户人均增长1050元。2020年紫阳春茶业获陕西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茶叶孕育出一个特色大产业,富硒茶成为紫阳人民小康路上的“绿色金子”。
紫阳富硒茶的春天终于来到了,他走进春天,见证着春天的到来,追梦人梦想成真,以实际行动圆了茶乡祖辈几代人的梦想。作为紫阳的第二代茶人,江祖友有两件最成功的茶事始终难以忘怀,其一,他把紫阳茶卖出了国,圆了“茶香飘五洲”的梦想,自2007年开始,江祖友经营的紫阳绿茶,连续三年出口日本;其二,打造了一款驰名品牌“紫阳春”,谱写紫阳茶“国饮新秀”辉煌篇章。江祖友是紫阳茶业的有功之臣,紫阳的茶史必将铭记这位“茶马古道”上的追梦人。
向连才,男,生于1962年4月,紫阳县瓦庙镇新华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务员,四级调研员。
往期推荐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