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牌富硒茶是什么茶(富硒茶油价格)
胡勰
酸枣糕、玫瑰浆果、笋豆、紫苏木瓜干……一排排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排列在货架上,经铜鼓县网红主播“客家香香”的推荐,这些产品将通过线上线下送到千家万户。
“客家香香”,名叫朱茶香,是铜鼓县大塅镇古桥村人,因传播铜鼓客家文化,分享客家美食而出名。2022年,她参加江西省巾帼直播电商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社会组冠军。
如今,“客家香香”摇身一变,成了双红村笋厂老板。山旮旯里的网红变身为创业新农人,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调研引路,带着这份好奇笔者前往拍摄地一探究竟。
清晨来到古桥村“客家香香”短视频拍摄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字样镌刻在门墙上,好似“客家香香”创业故事的伏笔。
“最近阴雨绵绵,果脯要在烘干机中干燥,一个小时后出炉,然后裹上紫苏、辣椒粉等配料。”朱茶香一边戴上手套和口罩一边介绍说,“三个品类几十斤的果子今天上午要打包完。”
中午没工夫休息,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二十多分钟的路程到达双红村笋厂,一片百端待举的场面。“今天准备完成新灶台的布置工作,顺便完成今天的拍摄任务。”看着朱茶香手上的血泡和裂口,她解释道,“笋厂刚刚开办,到处缺人手,运营团队只有几个人,要上山找素材、拍摄、剪辑,还有整理笋厂和直播间,每个人都分身乏术。”
“这个月山里的春笋长出来了,拍完视频我就要去收笋,要尽可能多收一些,不然不够生产。”
不一会儿,我们就看到一辆辆挖笋归来的摩托车、面包车,我和朱茶香打配合,我拿本子记重量开票,朱茶香负责见票付钱,还有拍摄小伙记录工作点滴。一开始以为挺简单,发现收笋还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笋兜有没有老,如果老的话要拿刀削掉。两个小时,搬笋、削笋、登记、开票,手掌酸胀刺痛的我不自觉又望向朱茶香那双纤细却布满裂痕的手。
双红村有4.5万亩竹林,大大小小笋厂13个,每年这个时候笋厂都在争相收购山上这点土货。“这是靠天吃饭的行当,雨水多笋就长得多,碰上干旱,山上的笋就很难挖。”朱茶香五味杂陈,“双红村的笋有销路,但利润都没什么空间,如果不进行竹林改造,笋的产量质量上不来,线上的市场份额就拓不宽。”
竹林改造是攻克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的关键一招,朱茶香联合赖三平等股东成立了铜鼓富硒笋林业资源开发专业合作社,前期投入500万,计划承包竹林20000亩,并进行竹林改造。目前已改造完成2000亩,改造好的竹林每年出笋量将翻十倍多,从每亩300多斤增至3000多斤。
“竹林改造是一项费钱的工程,需要除杂、布管道、施肥、修路,每亩改造成本最少要1000元,资金是个大问题。之前在外打工攒的钱,直播卖货赚的钱,统统都投到笋厂了,还远远不够。”朱茶香说。
先前,夫妻俩靠着直播收入一年也有二三十万,养家糊口是没问题的。可是,过年后,看着几个哥哥都外出打工,朱茶香两夫妻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着如果笋厂能建起来,他们就不用外出务工了。
笔者调研发现,资金不足是新农人创业障碍之一。前期投入靠的都是劳务积蓄,既要满足工厂开支,还要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再者,种植项目见效周期比较长,最短都要一年,资金周转慢。
品牌杂乱也是农村企业普遍问题之一。双红龙头企业少,且品牌多、乱,企业之间模仿抄袭,同质化严重,不利于品牌做大做强。
缺乏管理是笋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双红村竹林面积大,加工厂家数量较多,在原材料供应、交易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缺乏统一管理,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近年来,大塅镇发挥笋产业优势,助力笋产业链增收,促进笋产业集群发展,使笋产业成为“养森大塅”名片上的翠绿水印。下一步,大塅镇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笋产业升级。
创新融资渠道,注入源头活水。采用“公司+合作社+社员+村委”的运营模式,多渠道引入资金和技术;加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资产资源入股;落地中小企业创业贷款政策;研究竹林改造补贴政策。
创建富硒品牌,引导众人拾柴。成立笋产业协会,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做好SC质量认证、富硒认证;加大笋产业品牌整合力度,创建富硒品牌;增强企业品牌保护意识;研发丰富的笋制品。
创优组织管理,发挥头雁效应。鼓励支持双铜笋业有限公司发挥头雁作用,带领全村笋厂建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追溯;带动全村竹林改造。
“把设备搬上去。”香香向员工喊了一声,把我从思绪中拉回来,傍晚夕阳落下,朱茶香又忙着准备一场带货直播,看着她对着镜头亲和地讲解客家美食,祝愿她在广阔的舞台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