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富硒农产品社会效益(富硒功能农业)

硒宝 09-29 18:06 24次浏览

论文题目 稻蟹共生的技术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年 级

学 校

种植富硒农产品社会效益(富硒功能农业)-硒宝网

目 录

论文摘要…………………………………………………………………………… 1

关键词……………………………………………………………………………… 1

一、 概述 1

二、 稻蟹共生技术分析 2

三、 经济效益分析 3

(一) 消灭杂草 3

(二) 改善生态 4

(三) 优秀案例 4

(四) 经济效益 4

四、 优秀案例 5

五、 总结 6

参考文献 6

稻蟹共生的技术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新的模式下农民除了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也显著提高,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态自然环境。稻蟹共生模式作为立体农业的一种,其显现的优势和效益有目共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蟹能松动土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培肥地力,加强土壤琳盐和地下水淡化,消灭杂草,增氧、增湿、提高肥效和光合作用等,还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稻田生产力,是改土培肥和农民致富的一条新途径。本文从当前农业新模式入手,阐述农业新模式的分类及特点,以稻蟹共生为例,分析经济效益的增加原因、项目等,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农业新模式更加健康、完善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新模式 稻蟹共生 经济效益

一、概述

河蟹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珍品,养殖河蟹能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毁田、无污染、千家万户都能养等优势。稻蟹种养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稻田的特点,节水节地进行水产养殖,不仅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还稳定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朋友的收入。一方面,考虑到河蟹对农药十分敏感,农民不会在种植过程中洒农药,所以生产出的均是无公害的有机大米;另一方面,河蟹能帮助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在使水稻增收的同时,又减少了农药购买的成本和施放的劳力成本;此外,稻田还为河蟹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仿生态环境’,有助于河蟹顺利完成脱壳等过程,从而保证了河蟹的存活率和高品质。

稻田养蟹增收工程是“十二五”渔业重点项目之一。它可以拓宽蟹子养殖的土地资源空间,有效提高水土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是探索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的一条新路径。采用“稻蟹共生”模式,稻能吸收田中的肥料净化水环境,利于养蟹,蟹的活动能清除稻田里的杂草,并吃掉一些害虫的幼虫达到避虫的效果。同时,排出的粪便可以肥田,达到“以蟹养稻、以稻促蟹”的效果。

稻蟹共生模式目前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的种植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田里既种水稻,又搞养殖河蟹,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技术能够将原有稻田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多元化,以容纳多物种生长,达到“用水不费水、用地不占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除此之外,还提高了水稻和螃蟹的身价,出现了稻田蟹、稻蟹米的新品种。

二、稻蟹共生技术分析

(1)稻田改造。将原来养殖蟹种的深塘改为浅塘,整平围沟内侧的平台。种植水稻的田块要设置防逃设施,用塑料薄膜沿稻田四周田埂铺设。每隔1m左右用木桩或竹片支撑,木桩在塑料薄膜的外侧。塑料薄膜上用铁丝或尼龙绳缝合后固定于木桩上。薄膜土上高度为50cm,埋入土下10—15cm,内外沿用碎土铺平夯实,防止积水穿洞。其次要开挖围沟,围沟沿田埂内侧1m处开挖,一般围沟面宽2—2.5m,沟深0.8m,坡比1:3,中间的平台和围沟外侧用于种稻。还要设置独立的进水系统,进排水口呈对角线排列,进水主要依靠水泵,进水时在水泵出水口处设置60目尼龙筛绢,防止敌害生物和小杂鱼、鱼卵的进入,与蟹种争食、争氧对养殖带来不利影响。

(2)放养蟹苗。根据稻蟹种养的特点,水稻要抢时早播。因此4月上旬就要及时整塘,耕翻晒垅种稻部分,清除水花生残根。清塘时,要将溶解后的药液泼洒到田块的各个角落,做到不留死角,杀灭敌害生物,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蟹苗放养的时间一般在5月的中下旬。购买蟹苗时要注意质量,包括苗种规格、体色、活力和淡化情况等。蟹苗的放养量根据各自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一般控制在亩500—1000克之间。蟹苗下塘时,将蟹苗箱浸入水中,让蟹苗全部自由游入塘中。如出苗地与下塘池的水温差超过3℃以上,应将蟹苗箱浸入水中10—20秒后撤离水体,2—3分钟后重新浸入水中,循环2—3次,使蟹苗逐渐适应温差。放养后需观察蟹苗的游动方式,如能在蟹塘或围网四周游动,则属正常。此时,即可投饵,若投饵时蟹苗有抢食现象,说明这批蟹苗质量上乘。为便于观察,放养蟹苗应在白天进行。

(3)播种水稻。水稻采用直播方式的必须在4月下旬5月初完成水稻播种,采用移栽育秧方式的在5月中旬完成栽插播种方式。可以水直播、旱直播,也可以育秧移栽。养殖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采用旱直播方式时,田板要干一点,将泥块捣碎,存入稻种后,用泥土将稻种完全覆盖,防止鸟类啄食。水稻的生长应为幼蟹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直播方式,“寒优湘晴”的播种量1—1.5公斤/亩,金丰的播种量2.5—3公斤/亩,水稻株行距在35cm×45cm左右。移栽育秧方式,水稻株行距25cm×30cm。

(4)田间管理。稻蟹共生田块一般肥水较足,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一般追肥两次,即分蘖肥和穗肥。稻苗6叶期,时间是6月20日前后施分蘖肥,每亩商品有机肥15公斤加尿素5公斤。一般于7月底至8月初施好穗肥,每亩施商品有机肥15公斤加尿素5公斤。 7月中旬,种稻平台可酌情脱水搁田,但围沟必须保水,确保不影响幼蟹生长。 平时加强巡查,经常检查和观察河蟹与水稻的长势。调控水质。坚持半月一次水质检测。为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水稻栽种应采取扩大株行距,稀播的办法。只有水稻病虫害达到中等偏重以上时才考虑用化学农药防治。

(5)科学收割。10月中旬水稻收割时,通过多次灌水和排水,使蟹种集中到围沟的水花生中,然后排除平台上的水,再行水稻收割。机械收割时,机器前行速度应稍缓,以减少蟹种损伤。收稻后再注入满塘水,加强饲养管理。扣蟹起捕时间为12月至第二年的3月。

只有坚持科学的种养方式才能获得好的效益。

三、经济效益分析

(一)消灭杂草

稻田杂草是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采用化学除草剂能迅速扑灭草害.但化学除草剂在杀灭杂草的同时.也造成了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特别是长期使用单一药剂,更加速了稻田杂草群落向多年生难治杂草群落演变,同时杂草的抗药性以及除草剂的药害问题也日趋控草措施,稻蟹共生利用河蟹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起到了中耕、除草的作用。

河蟹摄食杂草能有效解决稻田化学除草带来的杂草群落演替的恶性循环。养殖结果表明,稻田中放养河蟹后,一些多年生的顽固性杂草,如野慈姑、浮萍、水葫芦和鸭舌草等得到有效的防控。

见下表数据统计:

种植富硒农产品社会效益(富硒功能农业)-硒宝网

应该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杂草河蟹都会吃,比如水绵。水绵在养蟹稻田中的危害日渐严重。近年来,辽宁青田地区水绵的发生面积有扩大趋势,给稻田杂草防治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所有研究还需继续并深化。

(二)改善生态

稻蟹共生模式生态系统简图:

种植富硒农产品社会效益(富硒功能农业)-硒宝网

(三)优秀案例

由于河蟹在田间的觅食、爬行等行为,对水田土壤起到松土、通气、增氧作用,促进了土壤矿物质分解;另外,河蟹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蟹粪、蜕壳及剩余饵料,对土壤理化性状也产生积极影响。上述情况的综合作用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使潜在养分的有效化能力加强,土壤的供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陈飞星和张增杰,2002)。研究表明,稻田养蟹后土壤均有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和土水温升高的趋势(赵岩等,2005;侯万发和裴光富,2005),也显著增加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土壤团聚化程度加强(汪清等,2011)。与此同时,稻田养蟹能促进土壤原有养分的活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数量,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王新等,2002;陈铭达等,2005;刘鸣达等,2009)。

(四)经济效益

水稻与河蟹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生态平衡,利用稻、蟹混养,互利共生的方式,洪桥蟹农初尝了“一地双收、一水两用”的生态双赢效益。先把晚稻收起来之后,再用机器把水塘底部的水吸干,留出一条沟渠。等到蟹不太吃饲料时,再把蟹苗抓到大池塘里放养。这种养殖模式使得农户可以自主培育蟹苗,不用从其他地方买蟹苗过来,既种了水稻,又养了蟹苗,一举两得。

从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蟹一般每平方米产量为7. 50-15. OO kg,每kg按售价100元计算,共7. 5-15. 0万元.扣除成本费用,每平方米纯收入可达3. 0万元-4. 5万元.水稻每平方米产量7500kg,每kg按1. 5元计算,收入为1. 13万元,两项合计为4. 13-5.18万元是单一种稻的10-20倍以上。特别是稻、蟹、萍结合,发展稻、蟹、萍立体生态模式,形成“稻护蟹、蟹治草,萍助稻”的食物链,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收入,是稻区发展方向。

种植富硒农产品社会效益(富硒功能农业)-硒宝网

单一稻种产量一般,远低于稻蟹共生模式的产量,播种方式单一,收益一般。稻蟹共生模式产出优质稻米,再加上河蟹的养殖,产量和品质优异,农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大力推广稻蟹共生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和单一稻种的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种植富硒农产品社会效益(富硒功能农业)-硒宝网

通过对比,稻蟹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比单一稻种的模式要高出好多倍,除了河蟹的高产,稻蟹米也比平产稻米的品质和价位高出好多。农民增收明显。

当然,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还需扩大销量,保证蟹苗的成活率,增加宣传的力度。可以在蟹塘底部安装微管增氧设施,引进了用于改善水质的菌类微生物投放在水塘里,并给予蟹农一定的增氧补助。要努力转变蟹农的观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蟹农搭建销售平台,在农业网站大力宣传养蟹技术,以蟹为媒,以节会友,大力推广河蟹产品,建设产销一条龙的“河蟹经济”。

四、优秀案例

浙江省丽水市高湖镇的“稻田蟹”、“生态蟹”。拥有11万多公顷水田的青田市,是著名的水稻产地。走在田埂上,稻农会不时地提醒你,提防田里成群的河蟹。原来,这里的水稻下面,还生活着一群“生猛悍将”——河蟹,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

“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不仅使农民收入增加,而且发展了生态经济,更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黄金”产业。青田大米、青田河蟹等名优特新农产品集中亮相,涉展产品达100多个系列400多个品种,展出面积达3000平方米。 青田地处多水无山,境内多为退海冲积平原,这里河流众多,水草丰美,苇海浩荡,优越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使“青田大米”以其玲珑剔透的外观、黏软细腻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安全的品质,成为粳稻中的佼佼者。

青田的河蟹大多生长在稻田里。“棒打獐狍瓢舀鱼,螃蟹爬到被窝里。”这句话就是青田河蟹的真实写照。“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不仅使农民收入增加,而且发展了生态经济,更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黄金”产业。

稻田养蟹是一种稻养蟹、蟹养稻、稻增产、蟹丰收的稻、蟹共生长生态模式,它反映了稻蟹共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就地进行良性循环和能量朝着稻蟹双方有利的方向流动.即创造出一个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合理农业生态系统。以相对少的能量和物质取得尽可能多的产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五、总结

农业新模式的建立对于农业增收,环境保护都有巨大的成效,是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的模式。作为立体农业中的稻蟹种养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作为“高产、高效、持续”的现代农业新模式下的农业发展途径,稻蟹共生的实现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可是这绝不单纯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我们还必须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毕础为前提,从政策、资金投放以至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方面,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要多渠道地强化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业干部对我国农业新模式的认识和自觉性,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素质。

参考文献

[1]田野.美国“持续农业”的发展.光明日报,2011.

[2]包建中.创立新型农业.开拓农业新时代.科技日报,2011.

[3]王宏富,韩沂彦.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的现状与展望[J]山西农业人学学报,2012,22(3);275-277.

[4]朱清海,魏德生,徐清云.辽宁省青田市稻田养蟹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中国土壤学会第1届全国会员代农人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上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

[5]张苗苗,宗良纲,谢桐洲.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2):256-260.

[6]朱清海,李毓鹏,徐春河.稻一萍一蟹立体农业的效益[[J].生态学杂志,2004,13(5):1- 4.

[7 ] Adani F,Genevini P,Ricca G,et a1.2007.Modification of soil humic matter after 4 years of compostapplication[J].Waste Management,2007,27(2):319-324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