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农产品富硒试验(富硒农作物生产技术)
■荔湾区广东珠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畲穗丝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
■位于畲江镇太湖村的富硒丝苗米种植试验田。
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
近日,广东多地迎来早稻丰收。对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来说,除了收获丰收的喜悦之外,一份畲穗丝苗米硒含量达到国家富硒标准的检测报告,送来了“双喜临门”。
去年,广州市荔湾区驻畲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引进企业开展广梅协作,通过有机富元技术,和驻地农企共同打造“畲穗富硒农产品”,而这份检测结果说明丝苗米富硒试验田获得圆满成功。畲穗公司总经理刘建方表示,有了成功的技术示范,将在种晚稻时全面推广这一富硒大米模式,推动畲穗丝苗米产业提质增效。
引进企业 复耕复种提质增效
梅州是广东特色丝苗米的主产区,畲江镇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丝苗米产业的天然优势。驻畲江镇工作队进驻后,积极配合当地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引进广东畲穗丝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畲穗公司”),打造畲穗丝苗米产业园,开展“认耕认种一亩田”活动,推动创建广东畲穗丝苗米产业园产业联盟,推动丝苗米产业在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等方面快速发展。
梅州具有种植富硒大米的天然优势,但地块养分参差不齐,特别是复耕地土地质量更需要有效提升。工作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富硒作物是一个破题方向。但现有作物对土壤硒的利用率低,直接种植,作物难以达到国家富硒标准。如何利用好富硒地带的优势?工作队围绕筑巢引凤、科技赋能做文章。
在工作队的联系推动下,2023年11月,荔湾区广东珠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珠江农业”)与畲穗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科技赋能农业基地,通过有机富元技术,共同打造“畲穗富硒农产品”,并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推动畲江丝苗米产业和富硒产业发展。
科技赋能 丝苗米达富硒标准
2024年初,双方在畲江镇太湖村打造试验田21.5亩,开展富硒早稻试验。
广东珠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桂文介绍,珠江农业采用生土改良培肥的技术模式,选用有机投入品认证的植物源有机肥——“沃土千里”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打好土壤基础后,珠江农业又依托“特色生物有机富元技术”,在水稻关键生长节点采用叶面富硒技术进行外源富硒,确保农产品硒含量满足相关富硒标准。“为保质保产、提高经济效益,早稻试验通过对硒肥施用量和次数进行实验,探究了一种适合畲江镇当地的富硒大米打造模式。”林桂文说。
根据国家富硒稻谷标准(GB/T 22499-2008),大米硒含量需达到0.04~0.3毫克/千克。这次早稻检测显示,富硒处理后的水稻硒含量均大于0.04毫克/千克,而喷施2次的有机硒肥水稻硒含量显著高于喷施1次处理,达到了0.277毫克/千克。
据悉,硒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也是人体健康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而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硒,必须通过外界摄入,通过日常膳食补硒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补硒手段。
林桂文告诉新快报记者,按照珠江农业富硒种植模式,不仅能够增加畲江丝苗米的硒含量,增加大米的营养价值,还能够促进水稻生长,有效提高产量,“按照之前的试验,每亩可以增产3%到5%。”
驻畲江镇工作队队长朱北辰表示,此次试验田的优异成果为今后农业科技帮扶撂荒地复种复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期待这样的科技赋农协作模式,能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畲江农业产业再上新台阶。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