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产品产品批发市场(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

硒宝 09-24 18:09 45次浏览

编者按:

一直以来,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和科技优势,助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用气象科技赋能特色果业、养殖业等,将一个个地方“小特产”,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大产业”,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坐标:河南省宜阳县

盘活土地资源 成就富美乡村

“中原李乡,杏福于凹”,走进河南省宜阳县韩城镇于凹村,公路旁的招牌引人注目。驻足,但见粉墙黛瓦绿树掩映,干净整洁的街道旁,一幅幅充满田园风光的巨型墙画,与果实累累的杏树李树相映成趣。

“人,在画中游。”初到于凹村的观摩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

绕不开的“土地”

“村里的变化,是从三年前才开始的,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70岁的村民张百万,说起村庄的变化,有喜悦有感慨。

短短几年,于凹村从曾经宜阳县出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洛阳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穷,也土地;富,也土地。”于凹村支书张锐锋回首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的历程,总也绕不开“土地”二字,“人均耕地多,看似好事,实则多年来让老百姓吃尽了苦头。”。

张锐锋的话看似矛盾,但仔细听他讲下去,你会发现他说得有道理——人均耕地5亩多,家里要是有几口人,就有二三十亩耕地,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了,没有了其他的挣钱门路。

“俺村,以前很少有人外出打工!”说这话时,张锐锋不是自豪,而是略显无奈。

“乡村全面振兴,于凹村的出路在哪里?”身为村党支部书记,张锐锋苦苦思考着这个问题。

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外地有成功的经验。“咱于凹村,可不可以学习借鉴一下外地的经验?”在一次支部会议上,驻村第一书记、县气象局年轻干部白冰洋,试探性地问大家,但得到的回应很平淡,多数党员并不赞同,害怕担风险、落埋怨。

“那段时间,真没少开会统一思想,没少组织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张锐锋说,曾有一次,村里为了开阔眼界统一大家的思想,组织30名村民代表前往山东考察学习。

“蹚出来的,是路子;迈不过去的,永远是坎儿。”回首土地流转和发展杏李产业的过程,张锐锋最爱说这句话。

如今,村里流转出的3000亩土地,已成功与河南鼎德智慧种业公司签约;“三清两建”后,村庄周围的几百亩耕地全部种上了杏李,在保证农户有一个好收益的同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里各项公益事业开展得红红火火。

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村庄道路改造成了柏油路;农闲时,村民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表达喜悦之情……

富硒农产品产品批发市场(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硒宝网

6月26日,于凹村党支部书记张锐锋(右)和驻村第一书记白冰洋察看李子生长情况。徐贵勤 摄影

离不了的“售后”

在村里的河南鼎德智慧种业公司种植基地,副总经理麦海伟望着几十米高的种子精选机畅想着公司的未来。

“发展高效农业,尤其是繁育种子,一刻也离不开精细化的气象保障服务!”麦海伟说,当初,公司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备选地中,最终选定与于凹村签约,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该村建有气象站,有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基地,并且,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就是气象科技人员,后续气象服务有保证。

“我是学营销干营销出身的,售后服务很重要,你们提供的气候资料、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售后服务’,其他村是无法提供的。”面对前来调研的白冰洋,麦海伟再一次讲起了气象服务的重要性。

“今年麦收时遭遇的‘烂场雨’,附近村有的麦子发芽了,有的霉变了,但俺公司没有遭受损失。”麦海伟说,这得益于气象部门提供的小麦播种期气象条件预报和中长期气候预测,公司准确把控麦播日期,将播种时间整体推迟了15天左右,部分试验品种推迟得更晚,小麦成熟期顺延,幸运地躲过了麦收时的“烂场雨”。

“公司计划扩容到一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精细管理,气象预测预报在后续节约成本中很重要。”麦海伟算了一笔账,利用好气象预报,少浇一次水,少打一次农药,节约的资金都是可观的。“只有公司营利了,才能保证村民的土地收益,公司和村集体、农户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麦海伟说。

眼下,脱离农活的村民们,生活有了更多选择,有的外出务工经商,有的在村里办起了民宿发展乡村游;村里依托河南鼎德智慧种业公司种植基地、气象科普基地、杏李产业等资源优势,打造研学基地、举办采摘节……忙得不亦乐乎。(徐贵勤 程晓楠)

坐标:广东省平远县

推进一村一品 实现富民强镇

走进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八社村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树下,一朵朵灵芝像撑开的小伞,散发着阵阵菌香。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优化脐橙、三华李、灵芝等产业布局,平远县全力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激发美丽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做强特色农产品,实现富民强镇梦,赋能乡村振兴。

择优而“居”

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八社村自2017年发展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至今,逐渐形成了集培育、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农户谢厚兰满怀喜悦地说:“以前,家庭收入比较单一,自从发展了灵芝种植后,我家就有了多种收入。”

“今春扩种2000亩,全村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产值4000多万元,效益相当可观。”村支部书记谢传颂介绍,“灵芝种植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因此,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非常关键,选址对了就成功了一半。”

针对这种情况,平远县气象局为灵芝种植选址开展指导性服务,深入林地调研,提供气候条件分析资料,为选址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并围绕灵芝生长采摘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为农户提供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和气象灾害防御指南等服务材料,多措并举为挖掘林下经济“富矿”提供保障支持。

择种而“植”

苍绿盖野间,桑田如碧海。位于八尺镇黄沙村的366电商农业产业生态园,一眼望去,满园都是桑树。

“基地种植的桑葚是从外面嫁接的品种,本身品种比较好,加上平远的富硒土壤,种出来的果子糖度特别高。”负责人李展辉介绍道。

桑葚表面为小颗粒的凸凹不平状,如果遇到下雨,果实表面会集存许多水分,果实变沉,从而容易掉果。所以,在得到“未来几天有雨”的预警信息后,李展辉会组织员工提前采摘桑葚,以防大量落果造成损失。“桑葚成熟采摘期,我时刻都在关注气象局推送过来的天气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李展辉说。

平远每年三月进入多雨季。在今年3月桑葚成熟采摘期,平远县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保险公司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具体分析平远气候条件对不同种类桑葚生产采摘全过程的影响,研究适宜平远种植的最优品种,推进天气指数保险进一步落地,让甜美的果实在丰富山区人民“果篮子”的同时,也充盈果农的“钱袋子”。

富硒农产品产品批发市场(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硒宝网

6月25日,樟坑村三华李喜获丰收。河头镇政府供图

择机而富

河头镇是三华李之乡,通过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产业,目前规模化种植三华李300多亩、其他李果近8000亩,1200余户农民种李致富。2022年,平远三华李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今夏,河头镇三华李产量约30万斤,熟果批发价每斤6至8元,精品果批发价每斤10至12元,总产值200多万元。

樟坑村是平远三华李的主产地,这里海拔400多米,自然条件适合三华李种植;经过30余年发展,当地三华李成为畅销省内外的佳品,也是村民的“致富果”。

村民林远明夫妇夏至后每天一早就骑着摩托车上山摘李。“今年采摘时节雨水少,鲜果品质好,价格也高。我家种了六亩果树,预计有三四万元收入。”他笑着说。

在樟坑村丙子畲三华李基地,果农们忙着采摘,丰收的喜悦弥漫山间。“今年是三华李品质最好的一年,果子大,收购价格也同比上涨约1元。”基地负责人李东亮说,“气象预报提醒,近期午后雷雨天气频繁,需抓住上午有利天气条件及时采摘,因此,我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来到果园采摘。”

果实饱满、色泽鲜亮的三华李挂满枝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打卡人”,也催生了红红火火的“采摘经济”。除了批发和网销外,自驾游采摘也成为李果销售的主要途径,采摘期可持续到7月上旬。结合春天赏花、夏天摘果旅游需求,以及不断提高果品附加值,县气象局加强与果业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吴文媚 曾惠娟)

坐标:山西省大宁县

“宁脆”苹果出国记

2022年11月15日,载有25吨优质“宁脆”苹果的集装箱从山西大宁出发,发往英国伦敦。颗颗承载着果农增收期望的“宁脆”苹果,首次走出国门。

“2022年,我们有5000亩‘宁脆’苹果迎来丰收,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总产值超过1.5亿元。”山西省大宁县科技中心主任贺建生介绍。

大宁县位于吕梁山南端,这里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是生产优质苹果的核心地带。但因技术创新跟不上产业发展,苹果一度“好的不多、多的不好”。

2017年,大宁县采用“高接换优”技术,嫁接陕西“秦脆”和“烟富8号”红富士苹果,成功培育出本地“新、特、优”农产品——“宁脆”苹果。

白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冯元明听说大宁县引进“宁脆”苹果后,专门去基地看了几次,最终决定在自己承包的100亩地里做试验,成为全县第一个敢大规模嫁接“宁脆”苹果的人。

然而,大宁县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极易出现霜冻天气,影响苹果坐果,也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这使得部分村民不敢贸然嫁接引进新品种。

富硒农产品产品批发市场(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硒宝网

2022年9月,白村“宁脆”苹果喜获丰收,果农笑开颜。王政 摄影

此外,冰雹也是大家担心的,往往一场冰雹砸下来,一年就白忙活了。“2020年6月24日的那次冰雹,全县果树受灾严重,每个苹果上至少有七八个坑点,品相差,卖不出去,自己又吃不完,都浪费了。一年的收成几乎打了水漂,大家实在无法承受这么沉重的损失。”三多乡东堡村党支部书记刘毅凌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面露苦涩。

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大宁县气象局建立了“宁脆”苹果气象灾害防范群,重点面向信息员、苹果种植户实时推送天气变化信息,及时指导果农喷施保护剂,采取熏烟防霜冻等措施。

今年4月中旬,大宁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降雪、降温天气过程,降温幅度超过20℃。此时,正值果树开花期,大宁县气象局及时制作果树霜冻预警专题预报,并将专题预报服务材料发送给相关部门和各乡镇,面向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同时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方式进行专题预报,扩大服务范围。

“我们在收到霜冻预警预报后,根据指导提前喷施了防冻液,幸亏喷洒及时,不然苹果就受冻了。”冯元明感慨道。

为减少减轻冰雹灾害,202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气象局建设了4个标准化作业点,安装了1部雷达,全县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体系初具规模。

三多乡东堡村也新增了防雹作业点,再见到刘毅凌时,他脸上满是笑容:“哎呀,这个政策好,昨天看见天上一团黑云过来,防雹炮弹打上去,冰雹没有了,村里人都高兴着呢。”

今年,大宁县总投资2.07亿元的水果供应链基地即将建成。建成后,年水果储藏和加工能力可达6万吨,将带动全县1.2万脱贫人口发展水果产业,全面提升大宁县水果产业市场占有率、品牌竞争力,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夯实产业根基。

如今,白村的“宁脆”苹果种植规模已达532亩,65户种植户人均收入增加5000多元,村集体经济从0元到超过50万元,实现了三年蝶变跃升,集体增收与农户致富双重目标。

盛夏时节,走进大宁县曲峨镇白村百亩“宁脆”苹果园内,绿油油的果树一望无际,枝头上一个个青苹果长势喜人,果农们正在除草、施肥、疏果,果园里一派繁忙。

“我家的苹果是2020年嫁接的,这苹果质量好,品质好,也好管理。去年地头价就卖到了9块钱一斤,现在还没摘,已经订出去了。”村民冯安明高兴地向大家介绍。

预计今年,大宁县苹果出口量将达到500吨以上,可创汇120万欧元。一颗颗“宁脆”果,成为挑起乡村振兴重任的“金扁担”。(王云亮 王明英)

坐标:陕西省清涧县

推多元种植 过红火日子

1200亩高标准山地苹果,500亩黄芪黄芩中药材、林间特色杂粮,成为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寨山石坪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至此,树上有苹果,树下有黄芪和特色小杂粮,多元种植产业正在发展壮大。

“以前村里穷,要啥没啥。气象局侯书记他们来了以后,给村里修路、修桥、修水电设施,发展养殖业,手把手教我们学技术、学管理。今年,黄芪、黄芩卖得不错,千亩苹果也丰收有望哩!”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李恩广显得有些激动。

李恩广说的“侯书记”就是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青年党员侯康。

“苹果挂果良好,套种的黄芪、小杂粮长势也不错!”在千亩山地苹果园里,晒得黝黑的侯康说。

侯康至今还记得进村时的场景:村里只有一条土路,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村民服务中心、养老中心缺乏有效管理;村集体经济薄弱,特色产业发展不起来。

抓项目、促增收是侯康和工作队的第一要务。前期,村里种植了1200亩苹果树,但是浇灌等管理成本高,为了加强果园精细化管理,侯康带领工作队跑来了滴灌项目,灌溉水从山下一路引到了山上的果园。

富硒农产品产品批发市场(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硒宝网

2022年7月,寨山石坪村出现旱情,侯康协调专业浇灌设备,带领群众灌溉受旱田地。 王旭 摄影

为了发展多元种植经济,侯康通过调研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引进了林间套种低矮经济作物的产业项目,积极争取资金30余万元用于平整土地和后续管理,榆林市气象局出资5万余元用于购买黄芩种子。

“以前,村里还有一个老大难问题——路难行,进出村的道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进村收购农产品的车很少,农副产品不能及时运出去。工作队争取专项资金228万元对道路进行硬化后,村民出门方便多了,进村收购农产品的车也多起来了。

发展经济、修路、整顿村居环境,说起侯康这几年的工作,村民们赞不绝口。“去年八月,老呼外出种地,突降暴雨把他困在了山洞里,多亏了小侯把他及时救了出来,再晚一点非出事不可,现在想起来都后怕!”说起老伴呼汉书的危险经历,村民惠国英眼角湿润。

除了这些,在侯康的支持下,村里的短期产业也蓬勃发展,高品质肉牛、标准化黑猪、秦香原鸡等特色养殖场也初具规模,所产土鸡蛋和肉鸡均由市气象局职工食堂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

此外,“合作社+省城直销+扶贫消费”新模式,带动了清涧乡传统的红枣产业。在去年9月的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入股农户以劳力分红、困难群众关爱基金分红等方式,共获得分红25600元。(王旭)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