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卖富硒粮食产品挣钱(富硒粮食专卖店怎么样)
企业领跑者 致富带头人
——记方正县宝兴乡新龙米业
方正县宝兴乡以独具风采的自然禀赋,造就了黄金水稻带,形成了水稻主产区。水稻品质好、口感好、产量高。宝兴乡还是全国富硒水稻研发地,富硒水稻种植基地,绿色优质大米基地。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坐落着一处全国闻名的侨属水稻加工企业——方正县宝兴乡新龙米业。
走创业之路 带群众致富
1982年,28岁的宝兴乡胜利村农民王祖业承包了村里的磨米坊,所谓的磨米坊只不过是两间简陋的破草房一台老式碾米机和一台旧电机。当时村里为了方便大伙儿,打个米,磨个面不用出村,特意建的这个小作坊。但是由于管理不善,磨米坊年年亏损,村里只好把它承包出去,让个人经营。王祖业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头脑灵活、勤劳朴实、待人诚恳、办事公道、庄户活样样精通,当过生产队长,干过村里的电工,还跟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先生学过种植水稻技术,是大家公认的一位好庄稼把式。
上:新龙米业创始人王祖业
下:王祖业三子;长子(中)王德龙;次子(左)王德刚;三子(右)王德新
承包下磨米坊后,王祖业以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服务群众,方便村民为理念,兢兢业业经营着这个小作坊。大伙来磨米,不管有钱没钱,先把米磨好拿回家下锅再说,村里的五保户和困难户,只管拿米来磨,从不跟他们提钱的事。
为了让乡亲们种好水稻,树立起致富的信心,尽快过上好日子,他利用群众来打米磨面的机会,经常向大家传授水稻旱地寒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自己家承包的一垧二亩水田,也成了群众参观学习种水稻的实验基地。使得村里的水田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打的粮食越来越多。
1984年,王祖业向宝兴乡基金会贷款购买了一辆解放牌141卡车。有了这台车他经常帮农民把水稻运到米厂加工,再帮忙把大米集中起来运去外地出售,解决了大家运输难、卖米难的许多问题,以此更加拉近了王祖业与乡亲父老的亲密关系,使米厂与村民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1986年春天,那时国家的粮食市场还没有全面放开,村民种的水稻除了上交国家还有大量剩余存在家里卖不出去,大伙等钱买农用物资准备春种,手里没钱个个急的团团转。王祖业看不下去了,他把村民送来的水稻加工了8吨大米,用车运去哈尔滨销售,打算为大家解决燃眉之急,结果在途中被粮食稽查队扣押了。已经三天了,大米怎么也要不回来,带的盘缠花光了,没吃没喝怎么再靠下去!王祖业想,农民自己种的粮食不让卖怎么办?没钱种地指什么?过日子指什么?王祖业急眼了,他理直气壮地闯进省政府讨要说法。经过一番周折,一位副省长亲自接待了他,很快8吨大米货归原主,还顺利拉到平房区粮店卖了个好价钱,当乡亲们高兴地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时,但却不知道王祖业这几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随着村里水田面积的增加和粮食产量的提升,村民已把种水稻当成一项主业经营了,小小磨米坊再也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1995年,王祖业把全家人省吃俭用、口挪肚攒的积蓄拿出来,再从亲戚朋友那儿借了一些,东拼西凑,新建了一处96平的磨米坊,买来一台新型磨米机,准备开一个规模大一点的小型水稻加工厂,带动全村致富,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人的支持。磨米坊扩大后,他为村里人将大批水稻加工成大米,再帮助批量卖出去,使大伙增加了不少收入,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倍增。
2005年,他再度集中起手里全部积蓄,又向银行贷了一部分款,将自家的草房全部扒掉,在原地建起了一排加工车间,仓库和办公用房。又新购置了一套最先进的稻米加工机械和烘干设备。米厂经再次扩建,真的像点样了,但总得有个名字啊!经深思熟虑后,王祖业给米厂起了个名字叫:“方正县宝兴乡新龙米业”,意思是米厂永远扎根在宝兴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扎根在家乡百姓的心里。为了纪念他在1981年跟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先生学习的“水稻旱地寒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他把加工生产出的大米命名为:“寒育1981”,并确定为新龙米业的独有品牌。可以说,新龙米业是在旱地寒育稀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种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水稻旱地寒育稀植技术就没有新龙米业。
丰收在望的新龙米业富硒水稻基地
但是,随着国家粮食政策的放开,大米市场开始出现同行业的不断竞争,尽管他们生产出的大米,软糯劲道、唇齿留香,货真价实,但就是打不开市场,卖的不如人家快,销路一直不看好。
就在大家急得不知怎么办好的时候,王祖业亲自找来了几位农民兄弟,拉上自产的大米,带着电饭锅,踏上了卖米的艰难旅途。他们跑兰州、走太原,去天津,奔深圳、怀着一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坚定意志,每到一地,借人家的电源,现场焖上一锅饭,请大家免费试吃。粒粒饱满、颗颗整齐、晶莹剔透的品相,筋道醇香、柔滑细腻、美味绵延的口感,令消费者啧啧称奇,他们直夸:“好吃!好吃!真好吃!这米太好了!”。
经过在外跑了几个月的宣传,方正县宝兴新龙米业生产的“寒育1981”迅速在各大城市享誉盛名,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过去哪里知道黑龙江方正大米这么好啊!”。大米好卖了,水稻价格也提上来了,村民们种水稻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家家户户的小日子也红红火火的过起来了。
1991年,王祖业听说本乡石家村农民丁佩强正在和省农科院在自家地里搞水稻富硒技术实验,他风风火火的跑去看了个究竟。这一看令他大开眼界,原来“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人体缺硒就会免疫力低下,疾病多发。富硒大米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是人体生命的重要元素,种植富硒水稻正是为社会提供健康食品,拓宽农村致富渠道,帮农民致富,企业增收的一个好办法。从此,他经常参加省农科院和丁佩强举办的水稻富硒技术培训班,到丁佩强的实验基地参观学习,有时亲自请农科院教授和丁师傅来村里传授技术、指导生产。几年下来,全村种植的普通水稻全部变成了富硒优质水稻。大米价格提高了20%,全村农民收入提升了一大截。
守诚信之道 渡企业难关
一场危机,险些让新龙米业倒闭。2006年秋季,王祖业从银行贷款3600万元,购来大量水稻。可是随后大米价格却一路下跌,囤积的水稻,是加工还是不加工?是卖还是不卖?成了一个大难题。如果不卖,再次收稻子的钱没有指望不说,银行贷款合同也快将到期,如还不上必定成为失信企业,既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银行。就在企业走在十字路口的时候,王祖业必须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此时他最坚信古人说的话,做人必须守诚信,诚信乃无形之资本,人无信用,纵有才能学问亦无所用。于是,他决定不管亏多少钱也要先把米卖出去,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按合同还上银行贷款,再难也要先把人做好。
他趁过春节全家人团聚的机会,对爱人和已经长大成人的三个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让他没料到的是,他的想法竟然得到了全家人的赞成。春节后他马上开机加工大米,赔钱出售,结果一下亏损600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困难压不倒庄稼汉,他求亲靠友 ,东挪西借,又把家里能卖的全都变卖了,终于凑足了所有贷款的本钱和利息。当他带着款项出现在银行时,银行领导惊呆了,这可是今年全县唯一一份来还贷款的大客户,银行主任用赞赏的口吻对他说:“王师傅,今年粮食价掉的这么厉害,您上哪弄这么多钱来还账?您真了不起呀!”王祖业斩钉截铁的回答:“做人就得要吐口唾沫是个钉,一定按贷款合同办事,就是借高利贷、砸锅卖铁这笔钱也要还上。”
现代化自动生产线
令王祖业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月后,他正在为收购水稻没钱发愁的时候,银行领导们竟然开着车,主动找上门,送来了一笔大额贷款,帮助企业一举度过了难关,王祖业高兴地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一年,新龙米业被评为全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成了全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传厚德家风 扛责任担当
2015年,王祖业已经步入老年,虽然他干事创业的精神仍不减当年。但是他认为,未完成的事业必须一代一代的传承才有奔头。于是他有意识的将企业管理一步一步让给儿子们去做,让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如何管理,如何发展壮大,如何使企业融入社会造福人民。他对孩子们说:“如果没有这片土地,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我们再能耐也做不成这么大的事情。新龙米业是党和政府给的,是乡亲们帮起来的,不管做到多大,也不能忘记党和政府的恩情,不能忘记群众对我们的支持,一定要把它经营好发展好,否则就对不起政府和乡亲。我们做企业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不要把它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只为自己挣钱,只为自己享受,要心里装着大伙,装着百姓,只有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企业发展才有根基、有潜力、有动力、有生命力,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好了,企业的梦想就实现了。
刚加工完待发的富硒大米
父亲为晚辈树立了榜样,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媳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儿子王德龙被选为村支书和通河县人大常委,二儿子王德刚被选为方正县人大常委,三儿子王德新被选为方正县政协常委。平日里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一家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以正确的方式做事,以诚恳的态度做人,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聪明才智,每个人的青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得到锻炼和绽放,一家人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战斗集体。
为了将父亲的这份坚持延续下去,孩子们秉承做人要做诚信人,产米要产良心米的精神,以“保质量、讲信誉、创品牌、求发展”为宗旨,勤俭办企业,创新求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很快他们集中起所有积蓄,征购到2万平方米的荒草甸子和水洼地,垫平后建起3600平方米厂房,1300平方米办公楼,购进第一套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实现了水稻加工的流水线作业,使企业来了一个大跨度发展。
企业无小事,小处看整体。来到新龙米业,厂区干净整洁,车间热火朝天,院内车水马龙,员工们干劲十足,信心满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一派公平高效、便捷舒适的气氛,处处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王祖业虽年近70岁老人,但他仍然每天忙碌在厂区,干这干那,从不停歇,一旦遇到大事,孩子们总是找他商量把舵。
新龙米业致富不忘乡亲,帮农户解困,带大家快速致富的做法早已在远近传为佳话。随着扶贫攻坚的推进,2017年新龙米业提出让全乡150多家贫困户贷资加入企业,使每年每户获得3000元红利,至今累计为贫困户分红已达300多万元;他们引来全国著名的北京霍氏企业集团,在宝兴乡确定2000亩水田,专门为其种植富硒大米,作为该集团的食用专供米,使大家稳赚了许多钱;为了让农民获得更多利益,企业与农户签订了收购协议,每年以每市斤高出市场0.1——0.2元的价格收购水稻,如2022年秋季,市场水稻价格是每斤1.55元,而新龙米业就以1.68元的价钱收购,宁可企业吃亏,也让农民多得好处;凡是被政府确认的贫困户,在收购他们的水稻时,在水分、杂质的扣除上都给以照顾,价格给以提升,并在运输上给以帮助,仅此这一项每年就为农民让利上百万元。他们在当地组织成立了“粮米产销合作社”,每年提前帮农民用最低价格把农用物资和优良种子批发运回发放,等大伙秋季卖完粮后再把钱还给企业,为农民节省了大量开支。
新龙人视企业员工比家人还亲,员工家里有事或遇到困难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到场,所需用的人、财、物,企业全力帮助解决。使员工消除了一切后顾之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扑在工作上,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当地农民高兴地说:“新龙米业为了大伙,啥事都替我们想得到张罗得到,他们说得到做得到,是率领我们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我们热爱新龙米业,管它组织成立的“粮米产销合作社”叫“王大拿农业”。一来二去这个自带光环的“王大拿农业”便成了“新龙米业”在哈尔滨东部地区叫得响的替代尊称。
新龙人说:“只要农民增收,群众致富,我们就从心里高兴”。企业的带动,激发了农民勤劳致富的热情,近年来,凡是加入到新龙米业合作社的农户,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家家小日越过越好。真正发挥了企业“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作用。
聚发展动能 筑强企之基
品牌创造未来,合作带来发展。为减少生产成本,保证大米质量,新龙米业领头组织成立了多个农民生产合作社,吸纳了周边许多乡镇稻农,加入合作组织,成为合伙人,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形成了企业+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实现了社会化种植路径,扩大了标准化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水稻种植实现了统一购买农用物资,统一优良品种,统一育苗技术,统一插秧标准,统一富硒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时间,统一大米品牌,统一定价出售。使农民从种到收到出售,减少了许多麻烦,节省了大量资金,提升了抗风险能力,为农民致富提供了强大支撑与引领。
目前企业总资产已达5亿元,公司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提供就业岗位280人,技术人员20人。安装国内领先全自动智能水稻精加工生产线8条,使水稻加工从碾米、色选、抛光、包装到核算、储存、传输,全部智能化。实现了云系统、数字化,远程生产管理全过程的可视可控。全年可加工精制大米70万吨,仓储25万吨。有机水稻基地5万亩,绿色水稻基地15万亩,富硒水稻订单农业10万亩,新扩建水稻基地100多万亩。开发出以寒育1981为品牌的“寒育方正大米”、“寒育长粒香米”、“寒育五常稻花香米”三大系列,80多款。拥有三座日处理水稻3000吨的顺流式串联梯次低温烘干塔,保证水分均匀、减少营养流失,改善米香口感全过程。并通过阿里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管理控制平台,实现了水稻区域生产标准化、数字化、透明化、精确化、可追溯化,24小时实时监控。
水稻储存烘干设备
产品销售到国内30个省,185个城市和南非、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世界其他国家。销售方式由单一贸易到线上线下并举,从商超渠道、粮油渠道、特殊定制渠道、电子商务渠道、到餐饮供给渠道,并与国内许多大型超市结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抢抓电商机遇,在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子商务平台开设旗舰店。走出了一条商超贸易+电子商务+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推动了由线下卖场销售向线上线下立体化销售转型的快速发展。
为顺应时代要求,弘扬企业文化,传承企业精神。2021年,投资700万元建成了一处850平方米的企业文史馆。馆内设置5个展厅,分别以文字、图片、实物、音响、模型和3D全系影像、3D投影、数字化光影等现代化技术,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历史、企业魅力、浓缩一室向社会公众展示。丰富了寒育品牌内涵,彰显了企业文化底蕴,促进了产业软实力提升,传递了企业进取精神,注入了持之以恒的力量,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色,增强了企业文化自信,扩大了稻米文化传播,彰显了大家好就是企业好的坚守。
在一个赛道上,一心一意耕耘,世界终将会为你让路。多年来,新龙米业依托水稻寒育栽培技术,依托富硒稻米科技品牌,依托张广才岭源头好水,依托腐殖质深积数万年的黑土地,依托政府和农民兄弟的支持,以匠艺传承为己任,以持之以恒的专注力,致力于稻作技术研究,他们坚持长期与省农科院及所属种业公司及富硒之父丁培强密切合作,精心研发出了适合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口感的优良水稻品种十几个,保证了大米富硒绿色,营养丰富,口感上乘,食用健康,质优价廉,满足了群众需求,市场供应,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企业被评为全国AAA级信用企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省放心示范企业、哈尔滨市水稻有机绿色十大品牌,全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省市“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022年,省品牌战略促进会评价公布,“寒育1981”已成为全国米业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强度达到880,品牌价值提升到12、9亿元。
为满足更多客户对优质大米的需求,2018年企业先后在五常市建起占地五万平米的分公司,在通河县建起一座大型水稻仓储库房。
谋自身发展 创美好未来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业兴邦,这些观念已融入了新龙人的企业精神。他们以两代人的专注,四十多载的传承,扎根宝兴这块黑土地。走出了合作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之路,实现了品种优质化、育苗工厂化、灌溉程序化、插秧机械化、施肥科学化的目标。从种子选用,寒地育苗、稀植栽培、测土配方、深翻细耙、插秧灌水、病虫害防治、水稻富硒、晒田除草各个环节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广大稻农搭建起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机械收获、低温仓储、适度加工、低温研磨、智能操作等多项技术的匠心守护,生产出的生态寒育1981优质好米,始终以稳定的品质,优良的服务,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赞同与认可。
2019年连结通河、方正、延寿、五常等县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和农户,扩建100多万亩水稻种植基地,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和模式化栽培技术,打造全国顶级富硒有机绿色水稻示范区,推广订单种植,大范围带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走出了一条跨区域经营,集团式发展的新路子。产品销售、产能、产量、税收等都达到了国家规定指标,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占据了区域领先位置,成为了全国同行业中的领跑者。
水稻加工基本完成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了技术和生产效能升级,高标准绿色工厂与现代化绿色基地的打造。做到了从成品保存、远输配送、销售中转、终端卖场、形成了全链条的加工、低温、快捷体系。为让中华大粮仓装好粮,绿色大厨房用好米,寒育鲜食营养米快速摆上百姓餐桌,奠定了坚实基础。
致富不忘党恩,真情回报社会,是新龙米业长期以来不变的信念。每当国家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群众遇到重大危难,新龙米业总是竭尽所能伸出援助之手。1998年抗洪救灾捐赠编织袋5万条,2008年汶川地震捐赠大米20吨,2021年向河南洪水灾区捐赠大米50吨,2019至2022年为助力疫情防控捐赠物资价值160多万元人民币,近年来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和贫困群众捐款8万多元,为乡村建设修筑硬化路、安装路灯、绿化美化乡村等捐资近100万元。
天道酬勤,商道酬信,四十余载的风雨历程磨练了新龙米业两代人无私无畏、一往无前的创业精神。他们经历过债台高筑、好米难销,市场震荡,假货充斥、真米微利、企业转型的尴尬和无耐,但两代创业人始终坚守着勤劳俭朴,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说到做到的的家风,坚守着诚信为本,仁义为民的经营理念,以做党和人民可信赖的好企业为目标,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从当初小小的碾米作坊,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全国大米生产加工50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富硒大米粮油领域企业“领跑者”称号等多项殊荣。
争当领头雁,奋斗正当时,新龙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不负众望,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充分发挥自身品牌、规模、地域、人脉等产业优势,遵循营养、健康、安全的生产理念,秉承产品代表人品的信念,把企业的诚信意识通过产品展示给消费者,持续不断的为全国人民提供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的优质品牌大米。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和经济政策,建设现代农业,实现产业数字化,把企业的诚信意识通过产品展示给消费者,以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实业报国,实干兴邦的企业家精神,推动大米行业发展,壮大绿色食品,链接新型服务,带动产业经济,扩大就业扶贫,创造有为的企业,有机的市场,以新思想新举措走出一条以健康和幸福发展为目标的新路子,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曹松先
2023年2月12日
作者介绍:曹松先
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副高职称,退休教师,热爱纪实文学,多有作品发表,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方正县老促会会员,《方正乡土志》特约撰稿人。
—END—
情不知所起。
{ Valentine’s Day }
微信号|fangzhengxiangtuzhi
编辑|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