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之源富硒产品交易中心(富硒源食品有限公司)
盛夏时节,漫步在大巴山茶文化小镇步游环线内,上万株茶苗生机盎然,现代茶业示范区、富硒茶园示范区、生态茶品示范区,围着“中国硒部茶园走廊”星罗棋布,来此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以“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为重点,大力实施种植业“百万亩”工程和畜牧业“千百十”工程,加快推动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发展势头。
烟霞山田园风光(龚其明 摄)
以“叶”为名
开启“4+N”发展模式
万源市素有“万宝之源”的美誉,是我国的古老茶区,是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四川省唯一天然富硒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以“巴山雀舌”为代表的万源富硒茶品牌。
60岁的罗大令是一个茶叶产业基地的劳务小组长,他和妻子都是白羊乡的村民,两人不仅在茶园务工,还在自家地里也种了茶。
“随着年龄大了,我和妻子身体又不好,出门打工又不好找工作,现在改种茶叶后,收入也比以前多了。现在我们脱了贫,在家门口就能挣4万多元,心里特别踏实。”
白羊乡生态茶园(黄江涛 摄)
农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脱贫攻坚的坚实基础。
万源市以富硒茶叶产业为依托,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大力推行“品牌+基地+茶农”“协会+合作社+茶农”等模式,采取“4+N”发展模式,以茶叶、旧院黑鸡、蜂桶中蜂、中药材四大产业为重点,同步发展马铃薯、高山蔬菜、猕猴桃、肉牛、生猪等富硒特色产业,着力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点鲜明的农业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
全市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5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66个、家庭农场226家,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场220个,创部、省和达州市级专合社、标准化示范场、家庭农场28个。该市基本形成了以“富硒茶叶、旧院黑鸡、蜂桶中蜂、中药村”等为主导的长远致富支柱产业和以“高山蔬菜、板角山羊、特色水果、优质肉牛、生猪”等短期能增收的特色产业。
万源洋芋 (龚其明 摄)
位于万源市茶垭乡的四川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即将投入运营。据了解,该项目是四川唯一专业的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规划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集计量测试、食品药品检测等功能于一体,将覆盖全省80%富硒产品检测任务。
同时,万源市还鼓励引导浙茶集团、国储农业等龙头企业进驻,培育茶叶专合组织23家,流转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1万余亩,共打造茶叶专业村42个、基地乡26个,建成白羊、青花等3个万亩示范区,实现“一处一景,一园一品”。
石塘镇瓦子坪美丽新村 (马发海 摄)
以“庭院经济”为辅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现在我们都不出去打工了,守着自家一亩三分‘聚宝盆’,一样能发家致富。”53岁的农民罗大熊拍着胸膛骄傲地说道。以前每年罗大熊都要带着妻子出门打工,结果钱没有挣到多少,反而忽略了对老人与子女的照顾……
自万源市推出“五小庭院经济”助推精准扶贫模式,让群众充分利用农村房前屋后土地资源,发展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为基础的“五小庭院”经济,即小畜牧、小种植、小果木、小加工、小商贸。
万源中药材白芷种植基地(龚其明 摄)
近两年,万源市累计投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1725万,对发展小畜牧、小种植、小果木、小加工、小商贸的贫困农户实行一次性不超过3000元的资金奖补,助推10794户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发展养殖小家禽434837羽、发展养殖中蜂11368群、发展养殖生猪31837头、发展养殖肉牛6283头、发展养殖肉羊8470只;
发展鱼塘养殖291.16亩;
发展蔬菜篱笆园240590米;发展小果木种植140151株。
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发放产业周转金3657.97万元,累计受益农户3707户11963人,这项举措不仅得到达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还深受贫困户支持欢迎。
地瓜熟了(马发海 摄)
以“硒”为牌
名特农产享誉中外
万源素有“秦川锁钥”之称。
品牌的打造,是推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万源市大力推进“公共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双培育工程建设,引导企业按要求、按标准使用公共品牌,形成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个品牌格局。
引导特色农产品向龙头企业和拳头品牌集中,培育形成区域大企业、大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四川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已先后创建国家级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品牌2个、地理标志认证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和四川名牌6个、“三品一标”55个。特别是“巴山雀舌”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文化名茶”“四川十大名茶”等荣誉称号,旧院黑鸡(蛋)被誉为“世界稀有、中国唯有、万源独有”。
旧院黑鸡养殖基地(龚其明 摄)
同时,健全完善专业市场网络体系,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和品牌文化节庆等推介活动,积极实施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战略,鼓励农业企业和专合组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巩固和扩大该市特色农产品市场份额。
近年来,万源市坚持“培育”和“引进”两条腿走路,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
先后引进蓝润集团、浙茶集团、重庆储渝石油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帝升集团、四川蜀雅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中铁建川集团、梦源巴山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万源,投资开发富硒茶产业、循环农业旅游观光、有机生猪精深加工、李子鲜果交易市场和果酒生产等项目。
该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规上企业14家),实现总产值13.8亿元。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龙头+基地+农户”“公司+专合社+农户”等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防范贫困户“单打独斗”的经营风险,最终实现“富民又富企”,有力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参加农博会(马发海 摄)
万源市高山蔬菜质量佳、品质高、绿色无公害,特别是万源马铃薯因品种纯、品质佳、口感好、产量高而闻名川东北,但也存在销售时间集中、销售难等问题。万源市充分利用“达菜入舟”工程,主动同浙江舟山对接,发挥“集中收购”“统一销售”等长效机制作用,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有效增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
此外,加快推进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促进互联网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做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四个转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支持发展粮食烘干、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服务。
全市建成益农信息社293个,覆盖全县79%的行政村,为贫困群众搭建起了依靠电子商务快速脱贫的“金桥”。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龙头企业、休闲农庄等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上半年,该市通过电商途径销售产品达30余个品种,交易额达8500万元。
送种养殖技术到乡村(马发海 摄)
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万源市上下正策马扬鞭,不断开辟美丽乡村新局面,努力打造“万源样板”,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万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