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富硒农产品认证证书(富硒认证)
9月9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武汉轻工大学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以下简称国硒中心)在东湖建立的科研成果展示及推广中心正式开馆,这是国硒中心今年的又一重大布局。此次国硒中心东湖馆旨在将东湖作为硒文化和硒产品对外宣传的新窗口,让游客感受硒文化,普及硒知识,推动硒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将国硒中心东湖馆打造成武汉硒产业的科创中心、科普中心和体验中心。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是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是全国第一个以硒学科独立招收研究生的本科高校。
据了解,国硒中心在成立之初即拥有包括曹福亮院士在内的28名硒研究领域的教授专家团队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以及以程水源教授为负责人的专职研发团队。国硒中心旨在构建研发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助力健全硒产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富硒农产品的高值利用,培育引领硒产业提档升级,成为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支撑。三年来,围绕着这些目标,国硒中心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基础性的工作。
2018年,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由农业农村部发文批准成立并授牌
建设全国第一个教育部授权的硒学科交叉学科硕士点。
2020年8月,国硒中心申报的“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得到教育部授权,这也是全国首个硒相关硕士点学科。“硒科学与工程”以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等学科力量为主体,以研究硒资源分布、硒化学及生物学基础、硒功能特征、硒产品开发、硒产业发展、硒文化挖掘等为主要内容,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深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服务于硒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生力军。目前,“硒科学与工程”专业已招收学术型硕士两届,各类涉硒课程也在不断扩充。
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国硒中心主任程水源教授在实验室做硒课题研究
成立硒学科基金,发布富硒产业发展蓝皮书。
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国硒中心主任程水源教授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指出,基于硒人才培养、硒学科建设和硒平台打造的需求,国硒中心专门成立了硒学科基金,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硒学科的系列教材,计划的12本教材正在编写和出版中。除了各类涉硒课程的教材外,国硒中心还撰写完成了《硒之科普》、《中国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8)》等书籍。《硒之科普》以便携浅显的小册子形式向大众普及硒相关的基本知识。《中国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8)》被称为“中国富硒产业发展蓝皮书”,它全面剖析了全国硒产业的行业发展和富硒功能农业的产业实践,并为未来硒产业指出了发展路径。
程水源教授在富硒微生物培养实验室指导研究生
组建国内最大的硒产业发展联盟,参与建设我国首个功能农业国家联盟。
国硒中心致力于全方位、全产业链、全平台、全纬度推进硒产业发展,在学科建设之外,国硒中心在2020年1月发起成立了硒产业技术与健康中国创新平台联盟。国硒中心任理事长单位,程水源主任担任硒健康创新联盟理事长。硒健康创新联盟(硒产业联盟)由全国40家硒领域研究重要平台组成,旨在把“硒+X”全产业链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以及重点企业组织起来,平台共建、信息共享,加强人才交流,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合力推进我国“硒+X”全产业链跨越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中国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同年8月,以打造功能农业“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与推广平台,提升我国功能农业产业整体水平为目标的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南京成立,这是我国首个功能农业国家联盟。联盟顾问委员会由10余位院士和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程水源教授担任常务副理事长,国硒中心作为第一副理事长单位参与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建设
建设具有国家级资质的独立检测认证第三方评价办公室。
硒产业发展形势大好,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炒作概念、夸大宣传和假冒伪劣的市场乱象,质量认证和标准规程也存在缺失缺位,严重影响和阻碍硒产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国硒中心在做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的基础上,于2019年8月成立了国硒中心第三方评价办公室。国硒中心第三方评价办公室服务于从事富硒农业和食品行业的实体企业,按照高于国家富硒标准或国硒中心制定的系列标准,对评估单位的产品及相关技术进行规范指导和客观的综合评价,符合标准条件后颁发证书。未来,办公室还将在产业规划制定、科技项目评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持续引领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国硒中心第三方评价办公室是硒产业领域全国唯一一家兼具国家级研发资质、国家级检测资质和国家级认证资质的实体单位。
启动制定省级及以上硒产业团体标准20余项。
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国硒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祝振洲教授告诉记者,硒产业体系的多维度构建和健康发展,依赖于标准化体系的打造。标准的规范化引导和宣贯是硒产业保持创新性、创造性和长远性的基石。国硒中心在牵头硒发展规范,将标准化落地方面,责无旁贷。目前,国硒中心牵头并参与了1个国家级团体标准,1个省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12个省级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发布,内容涵盖高有机硒食品原料的标准体系建立、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富硒农产品种养殖技术规程和硒元素科普规范用语指南等方面。2021年,国硒中心积极作为,已启动的省级及以上团体标准制定有20余项,在硒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国硒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祝振洲教授(中)指导学生实验
赋能硒产业,推进“硒+X”全产业链战略落地。
在全方位打造硒产业超级矩阵的同时,国硒中心利用自身优势的平台资源、强大的科研实力和踏实的科研作风,将每一部分的工作都扎实地落到细处,来解决产业链中突出的痛点问题。国硒中心组织完成了“植物源富硒可食用因子加工与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该项科研成果发展了基于植物聚硒机理的富硒植物种植资源培育及强化体系,为建立稻谷、茶叶、西兰花、甘蓝和叶用银杏等标准化的富硒栽培技术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植物源富硒可食用因子高效绿色制备技术及其硒形态高效定性定量检测的标准方法,为植物源富硒因子的精深加工与高附加值食品创制提供技术支撑;开发了植物源富硒可食用因子异源复配关键技术并创制了系列加工核心设备,使得增强免疫及辅助肿瘤恢复的高硒营养补充剂,富硒植物原饮,富硒藤茶饮品等系列富硒产品实现产业化。该项目共制定14项规程标准,授权21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项),发表硒科学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43篇,出版12部专(编)著。项目成果在“世界硒都”恩施和省内外多家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国硒中心富有机硒稻米示范基地
程水源教授在挂职担任世界硒都 ——湖北恩施州副州长时,曾基于富硒产业发展首次系统性提出的“硒+X”理念,即以硒元素为主体,其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旅游、金融等为载体和附加,将硒元素作为构成产品价格的核心要素。“硒+X” 以富硒农业为基础,串联了功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等方方面面,并以富硒食品精深加工、富硒生物医药为支撑,以富硒健康养生旅游业为延伸,推进硒资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记者胡毅、通讯员聂铭静、熊源、孙涛)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