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产品市场现状分析(富硒农产品国内外研究现状)

硒宝 09-20 18:09 57次浏览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钟艳平)硒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我国硒资源丰富,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独立硒矿床”,但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贫硒大国”。近年来,随着“补硒防癌”逐渐被公众认知和接受,富硒农产品行业迎来了发展热潮。

全球富硒农产品发展现状如何?未来,我国富硒农产品市场空间有多大?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富硒功能农业大会暨第二届中国硒产业(Se20)峰会年会上,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副会长李桂群发布《2019富硒农产品发展及展望报告》,围绕这些热点话题进行详细解读。

富硒农产品市场现状分析(富硒农产品国内外研究现状)-硒宝网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副会长李桂群

全球富硒农产品产业尚处于初始阶段

李桂群表示,当下,全球富硒农产品产业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第一,产业发展处于初始或成长阶段。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富硒农产品发展较早,产业相对成熟,其中,已有一些富硒牛奶、鸡蛋、肉食产品成功上市的案例;第二,富硒农产品价值高,效益可观。富硒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在生产上没有太大区别,但富硒农产品具有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因而相对同类产品而言,价格要高出数倍;第三,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消费者更关注的焦点,人们在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对富硒农产品的价格敏感性逐渐下降,对产品的保健功能和营养功能逐步提高;第四,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区域对富硒农产品硒元素含量标准的界定不同,全球暂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地富硒农产品消费量占全球70%以上

《报告》显示,从需求区域来看,全球富硒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等区域,需求占比分别为33%、28%和11%。李桂群认为,这些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居民健康养生意识高,是全球富硒农产品主要消费区域,累计占到全球富硒农产品消费量70%以上。

《报告》指出,在需求结构方面,全球富硒农产品消费需求主要以富硒粮食为主,例如富硒大米、富硒玉米、富硒面包及其它富硒农副食品等,富硒水果和富硒蔬菜需求相对较少。

在产销情况方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19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农产品总体产量为52.62亿吨(粮食27.22亿吨,蔬菜15.43亿吨,水果9.97亿吨);消费量为48.3亿吨(粮食24.23亿吨,蔬菜14.5亿吨,水果9.57亿吨),其中,富硒农产品产量为384.52万吨(根据全球富硒土地占全球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估算),消费量为362.26万吨。李桂群分析,总体而言,全球富硒农产品产能增长速度较快,产销量较为领先的品类主要有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牛奶、富硒啤酒、富硒肉类食品、富硒鸡蛋等,合计产量占全球富硒农产品的64%。

“大健康”战略助力我国富硒农产品产业跃上快车道

我国富硒农产品产业兴起于80年代,由于人们对其缺乏基本了解,且富硒产品种类不多等诸多因素,致使此前国内富硒农产品市场始终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大健康”战略的提出,人们对硒知识的普及、推广,以及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国内市场对富硒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消费频率增加,消费渠道和消费群体多元,消费产品呈多样化趋势,富硒农产品产业亦随之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

《报告》提到,目前,我国富硒农业发展较好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丰城市、湖南桃园县和新田县、湖北省恩施市、福建寿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安康市和紫阳县等,生产富硒农副产品有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和肉类等。其中,生产富硒杂粮与大米约有21个县,富硒大米品牌达25左右,富硒果品超15个品牌,富硒茶品牌约19个,富硒保健品与鸡蛋品牌达60多个,富硒蔬菜与深加工产品品牌超过100+。据悉,国内已有的富硒产品开发专利约300多项。

华东、华北和华南为国内富硒农产品重点消费区域

根据中国富硒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国内富硒农产品需求规模分别为42.35亿元、46.14亿元和49.67亿元。李桂群认为,后续随着国内富硒农产品产业以及特色富硒农业的发展,企业富硒农产品加工做强,富硒新产品迭代开发,富硒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加强和富硒农产品消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我国富硒农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此外,她指出,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为国内富硒农产品的重点消费区域。“江浙地区曾经出现过缺硒病症,华北和华南地区人口分布密度较大,人均消费水平较高,而且居民健康养生意识较高。三个区域合计占国内富硒农产品消费的73%。”李桂群补充,华中、西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富硒产品重要产区,但在消费方面却相对较小。

据《报告》,2019年,我国富硒农产品利润总额达46亿元,销售利润率为44%;国内4000万元以下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为28%,4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总资产利率率为33%;4000万元以下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为28%,而4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为33%。“根据不同规模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规模越大,利润率越高,效率越好。”李桂群说。

国民健康意识提升有望再掀产业热潮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而后蔓延至全国,一场全民抗疫狙击战全面打响。疫情之下,“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膳食营养保健”等信息扑面而来。李桂群表示,硒可以提高抗病毒的免疫细胞数量,具有增强免疫力等特点,因而富硒食品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世界有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状态,富硒食品尤其是天然富硒地区天然富硒农产品、天然富硒食品必然会成为未来健康补硒之首选。”李桂群提出,在追求绿色、健康、养生的21世纪,以富硒农产品、富硒食品为基础,富硒美食、富硒保健品、富硒药品、富硒日化产品以及硒旅硒养等产业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势不可挡,必将掀起一股产业热潮。

李桂群预测,2020-2025年,开发富硒农产品将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开发富硒农产品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以及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未来中国富硒农产品需求大于供给”

根据《报告》分析,未来五年,影响我国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政策支持、产业标准、质量标准体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以及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等。

创新扶持政策。相关部门将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等相关补贴资金合并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行“大专项 任务清单”管理方式,资金切块下达到省。各地结合本地农业发展规划和优势特色产业布局,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和地方资金对富硒产业予以支持。

制定富硒产业标准。多年来,国家对富硒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生产作了一系列的努力,制定发布了国家标准《富硒稻谷》(DB/T 22499—2008)和产业标准《富硒茶》(NY/T 600—2002)。各地制定了《富硒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13/T 2230—2015)等92条地方标准,涵盖硒含量测定方法,富硒土壤标准、主要富硒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各个方面。

加快构建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同时根据富硒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支持力度,健全完善富硒土壤、富硒农产品等相关标准,推进富硒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2017年10月,三部委联合印发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围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五大类,创建并认定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0个左右。其中,国家鼓励有关县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富硒产业特优区,对达到国家级特优区认定条件的,农业农村部将积极予以支持。

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2010-2019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超4000多万元,支持创建富硒作物标准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打造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效增收。

未来五年高速发展亟待解决三大拦路虎

在迎来诸多新契机、新机遇的同时,我国富硒农产品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李桂群认为,品牌问题、产品链单一、科技含量低等将成为未来五年制约国内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

“首先,国内现有的富硒农产品品牌数量逐渐增多,基本辐射到各种农作物,但是分布较散;品牌竞争力小,富硒产品品牌五花八门,响当当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导致富硒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李桂群谈到,另外,当前企业品牌定位模糊,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品牌认知停留在表面,品牌发展意识较弱,企业对于如何发展和打造金牌产品的方法和路径不清楚,目光局限于品牌创建阶段,缺乏对企业品牌定位的研究;其次,当前国内富硒农产品产业链单一,销售渠道单薄,企业及合作社普遍存在未能形成富硒产业集群,产业链短、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最后,我国富硒农产品产业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科技含量低,区域内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精深加工技术薄弱。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