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富硒大米产品历史(于都富硒大米)

硒宝 09-20 18:04 56次浏览

于都县富硒大米产品历史(于都富硒大米)-硒宝网

“喜迎二十大礼赞长征源”征文散文一等奖作品

新长征于都再出发

朱惠兰

长征,从于都出发!这座历史悠久的赣南六县之母,有文脉的底气,有红色的豪气,有新时代的大气!

我们可爱的于都有巍巍雩山作为天然屏障,有汤汤贡水灌溉滋养,它厚实又灵气,那连绵的山像极了它的脊梁,它源于大汉雄风。沉淀了岳飞的壮怀激烈,天子万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勾勒了文天祥的汗青丹心,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参天古树,遍野山花,那是于都的凤冠霞帔。那蜿蜒的水像极它的明眸,它在文思里流淌。带着莲的清雅,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带着岩刻的文韵,相观而善;带着理学的辉煌,江有何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那是于都的珠光宝气。

于都,有一腔热血,不畏艰难,视死如归。于都,有一种荣耀,红心向党,永放光芒。

遥想1934年10月,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8.6万人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和靖石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那是何等的豪迈,又是何等的悲壮!8.6万红军要在于都进行战略转移,且不能让国民党知晓半点风声,谈何容易。可是于都人民做到了,当时30万的于都人民守口如瓶,守住了这个天大的秘密。于都百姓为了支援红军,倾其所有,他们打草鞋,短短几天时间,竟打出两万双草鞋送给红军战士。在当时生活条件那么艰苦的时候,百姓宁可自己挨饿受冻,也要给红军战士送粮食,做棉衣。据不完全统计,于都百姓捐出几万担粮食,棉衣鞋袜更是不计其数。为了帮助红军战士渡过于都河,于都人民帮忙搭浮桥,材料不够,临岸的百姓拆自家的梁,拔自家的钉,卸自家的门板,甚至有位曾姓大爷把自己的寿棺捐了出来。他们只能偷偷地夜里搭桥,等一批红军过去,又趁着黎明未启,拆卸浮桥。还有许多的渔民用自家的渔船载着红军战士渡河,他们彻夜不眠,来回奔波。连周恩来总理都为之动容,说道:“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那些远走他乡的于都籍战士呀,很多很多的人身葬他乡,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从于都踏上长征的战士大约1.7万,到共和国成立仅剩277人!长征是用鲜血踏出来的漫漫征途!于都是红色的于都,是大写的于都!

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永葆热血的于都人今天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潭头村是有名的红军村,但由于自然地理、人多地少等多种原因,发展长年受阻,是于都的贫困村。七十余旬的孙观发老人,他是红军后代,也是退役军人。他的妻子长年卧病在床,需要昂贵的医药费,家里的壮年长年外出打工,工资不高,他家生活贫困。2019年5月20日,这个特别有爱的日子,习近平主席来到于都慰问老区人民,他还走进潭头社区孙观发老人的家,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并给予关怀。

如今,孙观发老人的家已成为网红打卡点,而且一家齐心协力办起了民宿,年收入颇丰,他不仅开办了民宿,而且也是富硒食堂的一百多个股东中的一员。他也被人称为潭头村最幸福的人。每每游客到来,他都热情招待,端茶倒水,摆上果盘,他曾说:“越奋斗,越幸福,生活越来越好!”现在的潭头社区越来越美,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其实在梓山镇还有许许多多像孙观发一样从未忘记奋斗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他们有的重振了梓山酱油厂,让梓山酱油不仅走出了家门,走向了国内,而且还走向了国际。他们有的创办了梓山麻饼公司,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带有梓山风味的醇香麻饼。他们有的响应国家号召,创建了富硒蔬菜基地,万亩农田搭起了温室大棚,四季瓜果飘香,不仅满足了当地蔬菜的需求,而且远销海内外。除了富硒蔬菜,这里还出产富硒大米、富硒脐橙,在这片”硒”望的田野上,梓山镇闪耀着希望之光!

葛接调出生在葛坳乡牛颈村,很小的时候他被送到城里一家裁缝店当了学徒。吃了无数苦头后,他终于学成了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1929年葛接调参加了红军。由于早年当过裁缝,葛接调被分配到中央纵队缝纫班工作。到缝纫班后,领导交给他一台德国“飞人牌”手摇缝纫机。他挑着缝纫机的担子踏上长征,他只有一个信念:保护好这台缝纫机,绝不能让党的物资受损,部队还要靠这台缝纫机缝补军装、军帽呢。靠着这股信念,葛接调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结束后,他得到一项光荣的任务,给毛主席缝制棉衣,还得到毛主席的夸奖!

做缝纫是于都的老行当,现在于都外出的务工人员大部分都是裁缝,全县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服装行业。在工业园集聚了大批的服装制造公司,如鼎鼎有名的“赢家”,这激发大批“于都裁缝”返乡就业创业,在家门口工作,工资高,还能带孩子上学,一举两得。随着高尖技术的发展,于都的服装制造业也走向智能制造,如在缝纫机上加入人脸识别技术,将操作员和机器进行身份绑定,上机打卡,减少管理上的人为错误,对操作员的缝纫质量进行实时技术分析等。通过智能软件采集身高、体型数据,根据客户需求研发设计产品等。如今,“买衣服,到于都!”的好口碑是于都服装走出“家门”的标志!

在祁禄山的茂林修竹间有一条红军小道。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等直属机关以及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和红八军团从这条小道秘密行军,向西进发,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沿着崎岖蜿蜒的红军小道走,你能体会到当年红军的艰难险阻,方寸小道,荆棘遍布,那些独木小桥下是湍湍急流,越往上走,山路越阧。但困难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越过峰顶,你能感受到红军战士的慷慨激昂。

近年来,县政府大力支持红色旅游产业,祁禄山被打造成红色旅游重镇。这条迄今为止长征沿线保存最为完整、最原生态的红军小道打造了古石桥、初心树、思源井、登贤桥等红色景点。人们循着红色足迹,重走长征小道,再次领略到长征精神的伟大。同时祁禄山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有不少稀有物种,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现在祁禄山水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农特产品加工厂,注册“祁山禄水”商标品牌,统一全镇的茶油、蜂蜜、香菇等农特产品收购销售,开发农家乐、土特产加工制作、发展民宿等,使得这座坐落大山的小镇焕然一新,生机勃发!

于都禾丰小镇园岭麻芫村至今还保留着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彭德怀、滕代远曾驻扎在此宣传、发动革命运动。现在的禾丰远离了战火硝烟,远离了血流成河。一朵朵兰花落户禾丰小镇,万亩兰花园林,引来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展示厅中兰花娇美鲜妍,姹紫嫣红,摇曳生姿,千姿百媚。培植大棚中兰花幼苗生机勃发,绿意盎然。亲子游乐园欢声笑语,各种健身器材五花八门。花卉长廊草木葳蕤,花墙掩映,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智慧农业体验区让你体验稼穑的苦与乐,一锄一撅汗水浇灌,一饭一蔬皆成香甜。当你累了,还可以寻得一处静谧庭院,飞檐斗拱,流水潺潺。一丛修竹伴一片黛瓦,半开睡莲依一缸碧水。阔大的落地玻璃窗,阳光透进来,温暖闪耀。泡上一杯清茶,翻阅几页书香,这里书架琳琅,书籍满目,你尽可栖息在文字的世界里流连忘返。何等惬意,何等诗意!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于都越走越好,越走越远,我常常想:长征出发地为什么选择于都?后来我终于明白:因为于都人身上有一股热情,他们将心比心,知恩图报,他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带着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党,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党,于都人民相信党!愿意跟党走!还因为于都人身上有一腔热血,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他们义薄云天,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他们敢教日月换新天!

新长征,于都再出发!于都这艘巨轮,有灵杰的山水作钢架,有厚重的历史作底盘,有红色的传承作风帆,有新长征的精神作马达,定能在民族复兴的航线上,长风破浪,勇立潮头!

于都县富硒大米产品历史(于都富硒大米)-硒宝网

于都县富硒大米产品历史(于都富硒大米)-硒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