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普利类降压药怎么补硒(普利类降压药常吃会缺锌吗)
经常遇到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最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透析的患者,非常令人惋惜。对于高血压,他们普遍有认识误区:
误区一
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病,反倒是当血压突然升高时,才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严重的发生了心梗、脑梗,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耽误治疗。
因此,越早治疗,获益越大,血压越早得到控制,越能保护心血管,预防多器官功能受损。
误区二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血压不是降得越快越好,除了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等需要快速降压外,通常情况下,按指南给出的“缓慢、平稳”原则进行治疗。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过低则容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患者。
未经医生许可,擅自更改用药剂量或多药同服,以求快速降压,若血压降低得过快,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乏力,甚至诱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误区三
血压降得越低,危害就越小
血压降低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都会明显降低。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要低于140/90mmHg,糖尿病、肾病、脑血管病和冠心病患者要低于130/80mmHg,但并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因为血压过低会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误区四
服药时间对降压效果影响不大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服药时间不对,容易带来较大的危险。
如果服药时间不正确,容易出现与自身血压波动不相符的情况,不但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还会增加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起床后就服药或在血压高峰出现之前的30分钟到1小时服药效果最好,不要等早餐后或运动后再去服药。临床还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误区五
血压正常就应该停药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降压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的损害更严重。
误区六
经常换药,降压效果才好
经常有一些不遵照医嘱服药的患者,自作主张对降压药物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波动,长期控制不理想。
其实,任何一种药物,起效都是有一个过程的,降压效果太快的并不一定是好药。有的药物降压作用相对温和,从开始服药到平稳控制血压,一般需要1周左右,建议此期间不要来回换药。
误区七
高血压的症状是头晕、头痛
高血压的症状不是只有头晕、头痛,出现这些症状时也该测测血压:心悸、胸闷、眼胀、视物模糊、脖子僵硬、记忆力下降、乏力。
误区八
降压药一开始不能用贵的
一个普遍的错误认知是:“降压药一开始应该从便宜的吃起,如果一开始就吃高级的后面血压就控制不住了”。其实降压药的好坏,不以价格来区分,适合的就是好的。
误区九
药物伤肝肾,用食物降血压效果好
老百姓担心药物副作用,常寄希望于某种“超级食物”降压。其实并不存在某一食物能有效降压,高血压者一定要及时、正确用药。
误区十
功能枕头、手表也能帮助降血压
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
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误区十一
要把血压控制在120/80mmHg
血压并不是保持在120/80mmHg才最合适,
①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15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② <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误区十二
电子血压血压计测不准
目前均推荐使用电子血压计监测血压,不准也许是血压计不行或是测量方法不对,可以到器械店进行校准。
误区十三
去医院抽血前不能吃降压药
降压药并不影响抽血化验,放心按时按量服用吧。
误区十四
高血压复诊前要停药
复诊时医生主要评估的是降压效果,正常服药才有参考,停药会干扰医生的判断。
误区十五
吃保健品能根治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慢性病(继发性高血压即能明确病因的除外),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药品、食物、保健品、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基于此宣传的产品都是骗人的。
误区十六
降压药都有副作用,会降低性功能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
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一些人担心降压药伤肝肾,实际上,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并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男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
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
如果身边有对这些说法深信不疑的亲友,就赶紧转给他们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