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怎样补硒的呢(萎缩性胃炎硒酵母片)
健|康|科|普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
很多患者拿到胃镜报告看到“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就非常担心会得胃癌。
萎缩性胃炎 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常见胃炎表现,在慢性胃炎中约占三分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持续胀痛或者隐痛。
胃黏膜反复损伤是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含有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酗酒,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和粗糙刺激性强的饮食,均可引起萎缩性胃炎。
胃镜检查对于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范围,具有很重要意义。因为萎缩范围与胃癌的风险相关,萎缩面积越大,症状往往越明显,患胃癌风险也就越高,常用的方法为日本专家推荐的木村—竹本分类法。
但是,胃癌的发生风险还要参考另一个现象来评估,那就是“肠化”。由于大多数胃癌的发生,都可能会经历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胃癌的过程,而肠化与萎缩是相关的,萎缩越重往往伴随肠化越重,所以看到“萎缩性胃炎”先不要焦虑,内行的患者关心的是肠化的程度。
肠化是“肠上皮化生”的简称,是指胃黏膜上皮内出现了类似肠粘膜的细胞,使得正常胃黏膜的分泌功能变成了吸收功能,由于胃黏膜不断吸收有害物质,或者不能将有害物质及时清除,部分患者的胃黏膜局部就堆积了一定的致癌物质,致癌物质长期蓄积导致癌变发生。
根据肠上皮化生分泌粘液的情况及其分泌粘液的性质,又可以将肠上皮化生分为四种类型:
1、完全性小肠化生;
2、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3、完全性结肠化生;
4、不完全性结肠化生。
其中,小肠型化生或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较好,见于各种良性胃病,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随炎症发展而加重,与胃癌关系不大。但大肠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差,而且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较高,说明该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确认肠化是否存在或者进行肠化的分型,需要在胃镜下进行组织取样送病理检测,因此活检这一步骤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活检取样通常非常小,并不会伤害我们的胃黏膜,无需太多顾虑。
轻度的肠化,大可不必惊吓得夜不能寐。在肠化阶段,很多人经过规范治疗,也是可以逆转的。只有到了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需要高度重视或者手术治疗。即便到了这个阶段,目前的技术,甚至只需要内镜下治疗,不用开刀也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所以,虽然它被称作癌前病变,其实,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虽然治疗肠化生目前并没有特效药,但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1. 根除Hp;
2. 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
3. 中成药治疗;
4. 规律的监测与随访;
5. 内镜治疗。
以上是胃镜报告单上关于“萎缩性胃炎”的解释,请关注我们随后的其它知识点。
科普 / 消化内科 马师洋
主编 / 党委宣传部 买秋霞
编辑&排版 / 党委宣传部 傅媛馨
往期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