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硒与新冠患者的康复)

硒宝 08-17 10:39 16次浏览

近日,新冠频上热搜,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又“阳”了。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消息,广东省7月新冠发病报告数量为1.8万例。

补硒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硒与新冠患者的康复)-硒宝网

广东本轮新冠感染

年轻人症状更明显

广州新市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杨建民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幅度增加属于阶段性波动,在可控范围之内。

补硒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硒与新冠患者的康复)-硒宝网

本次感染症状分人群,年轻人会有轻微疼痛、发烧症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呼吸道症状反而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发烧、肺部有大片状阴影,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补硒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硒与新冠患者的康复)-硒宝网

新冠病毒更厉害了吗?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侗曾告诉记者,中疾控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国内新冠感染率有明显的增加。目前在国内流行的主要是JN.1及其亚分支,以及XDV及其亚分支,这两种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力与此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患者临床表现也保持一致。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传染病专家蔡卫平教授告诉记者:“从症状上看,当前的新冠依旧以发热、疼痛及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非药物预防上,也仍旧以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举措为主。”

专家:

当年囤的药物只要不过期就有用

病毒不断变异的情况,此前囤下来的药物还能用吗?抗病毒治疗还有必要吗?

“只要是根据此前国家指南推荐的药物,无论是针对症状的退热、镇痛、清咽类对症药物,还是针对新冠病毒本身的抗病毒药物,目前看来都是有用的。”蔡卫平告诉记者,在经历了全年散发和多波次变异株冲击洗礼后,事实证明新冠也和其他大多数病毒性疾病(如流感)一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度过疾病的急性期后,症状会缓解,更会逐渐康复。“因此,利用对症的药物缓解症状,肯定是有效的,虽然不一定能缩短病程。”

蔡卫平表示:“尽管新冠病毒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异,‌包括JN.1变异株的出现,‌但现有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仍然能够对这些变异株发挥效用。关键是需要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在感染的早期使用。”

为什么会出现夏季感染高峰?

疫情不断反复,“二阳”“三阳”浪潮的袭来,许多人陷入了“阳-阳康-复阳”的反复循环。在与病毒的持续对抗中,人体内似乎经历了无数轮战斗,有些人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上的最新研究指出:新冠感染之后出现组织修复变慢、抵御其他感染能力下降、慢性炎症以及长期后遗症等诸多情况,正是因为免疫系统遭受“创伤”。感染新冠后切莫大意,尤其是重症患者。重症新冠患者在“阳康”后,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单核细胞的表观遗传景观均处于“持续改变”的状态。重症新冠肺炎可引发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长期性变化。这种免疫力的下降,或许是夏季阳性高峰的一个原因。

尽管很多专家也将此归结于暑期出行人数的增多、人们在封闭空间的活动集中(比如在空调房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长),促进了病毒的传播,但无法忽视的一点,在北半球夏季出现如此高的感染循环率是“非典型的”。

因为呼吸道病毒往往主要在寒冷的气温下传播,新冠病毒完全是“反常识”。新冠疫情的爆发在多个方面都极大地改变了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新冠病毒是否会保持双重季节性流行?目前还尚无定论。

这些人要警惕重症风险

在我国,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包括风湿性免疫疾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以及合并免疫功能缺陷/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免疫反应来清除病毒,导致罹患新冠病毒感染后病毒脱落时间延长。此外,在免疫功能受损状态下,COVID-19引发的过度炎症反应可直接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数据显示,合并免疫功能受损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新冠重症风险进展为危急重症的风险是非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2.2倍。

与此同时,根据最新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为482.47万例。肿瘤会阻止人体免疫系统行使正常功能,同时患者在治疗中还会用到放疗或化疗,这些都会进一步削弱人体的免疫力。数据显示,合并肿瘤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进展为重症的风险是未合并癌症患者的3.56倍。

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呼吸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老年人都患有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若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则会增加重症及死亡的风险,而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和肿瘤患者需要尤为警惕,无论是否出现典型或非典型症状,一旦出现流感症状或者身体不适,应加强动态监测,及早进行新冠抗原自测。如出现结果阳性,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小分子抗病毒治疗,以预防疾病进展为危重症。

据介绍,对于高风险人群,新冠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早期高复制是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的重要特征,新冠病毒高复制会带来多方面危害,因而及早降低病毒载量是新冠治疗的关键,以减少疾病进展,降低住院风险,降低死亡率,缓解症状,加速转阴。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在症状显现后的5至7天内尽早服用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能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的并在全球应用广泛的3CL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类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专家提醒,尽管新冠病毒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趋向常态化,但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它依旧是潜在的健康威胁。在这个关键时刻,尤其需要保持警惕、遵循科学指导、及时应对症状。

来源 | 综合南方日报、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疾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