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过量导致胆固醇升高(摄入高胆固醇的会长胖吗)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详尽数据,中国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这一比例令人震惊。换言之,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四个人可能正面临血脂异常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脂的患病率在30至50岁这一中年人群中尤为突出,高血脂已经成为了这一年龄段人群健康的“隐形杀手”。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血脂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群,它正逐渐展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在年轻人中日益普遍,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步入了高血脂患者的行列。
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发布的最新报告揭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现象:大约每六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风险者中,就有一个是“90后”。
这一数据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示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年轻人的血脂健康问题,预防高血脂年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
为什么中国高血脂越来越多?
饮食结构的改变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清淡饮食逐渐被高油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所取代,例如诱人的炸鸡、热气腾腾的火锅、香气四溢的烧烤以及口感丰富的猪蹄等。这些美食虽然满足了味蕾的享受,但其中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却成为了健康的隐形杀手。
这些高油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在摄入过量后,会在体内逐渐积累,对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这是一种被称为“坏胆固醇”的物质,它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块会逐渐积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同时,这些疾病也会导致血脂水平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生活习惯的变化
在当今社会,缺乏运动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普遍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渐转向脑力劳动,这种转变导致了日常活动量的大幅减少。
与此同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倾向于长时间久坐不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倾向于在电子屏幕前度过。这种生活方式使得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明显减慢,进而影响了身体对有害物质和毒素的排出能力。
当身体新陈代谢减慢时,有害物质和毒素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变长,这无疑增加了高血脂的风险。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升高,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些脂质成分在血液中过量积累,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可能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增加高血脂的风险。
遗传因素先天性家族遗传在高血脂的成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遗传因素不容忽视,因为它对个体罹患高血脂的风险具有显著影响。根据深入的医学研究和大量数据统计,我们得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一遗传机制。
如果家庭中父母一方患有高脂血症,那么他们的子女遗传到这一病症的概率是相当高的。具体来说,这一遗传概率可以达到50%。这意味着,在家族中有一位高脂血症患者的情况下,其子女有一半的可能性会继承这一病症的遗传倾向。
然而,当家庭中双方父母都患有高脂血症时,遗传风险会进一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子女遗传到高脂血症的概率可高达75%。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它凸显了家族遗传在高血脂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尽管高血脂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患者数量持续增长,但遗憾的是,公众对于这一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却普遍偏低。这种现状导致了许多高血脂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健康隐患,进而错失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控制血脂水平的宝贵机会。关于高血脂的知晓率问题,很多人对其危害和症状并不了解。高血脂往往是一种“隐形”的疾病,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或者只是偶尔出现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高血脂,更不用说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了。
年龄分布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放缓,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也开始出现衰退。在这一阶段,许多人可能会面临一系列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与高血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共同影响着人体的代谢平衡。此外,50~60岁也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高发期,高血脂作为其中之一,其发病率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高血脂的另一个主要诱发年龄段是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被认为是身体健康、活力充沛的代表,但为什么他们也会成为高血脂的高发人群呢?这主要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在20~30岁这个年龄段,许多人正处于事业和家庭的起步阶段,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为了应对这些压力,他们可能会选择通过饮食来寻求安慰,导致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特别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这两种脂质物质,它们是构成人体脂肪的主要成分,但过量摄入会导致体内油脂含量堆积过高,进而诱发高血脂。
李爱阳等(1997, 1999)研究中检测血脂指标变化时,发现硒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密度脂蛋白具有将血液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降解和排泄的功能,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高,胆固醇含量自然降下来了。
硒能改善缺氧状况,除了防止猝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高了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人体对氧的需要是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当血液流过肺泡时,吸到肺泡中的氧便与血红蛋白相结合,随着血液流动,把氧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
当运来的氧不够多,人体对氧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人体就会造出更多的红细胞,通过增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来增加血液的携氧能力,这就是缺氧引起的红细胞的代偿性增加。
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红细胞数量增加了,血液的携氧能力提高了,满足了正常代谢的需要,这是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血液中红细胞的增加,而提高了血液的浓度,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大。
血液粘稠度增加会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减慢。血液流动状态的这种改变,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就是你体内的公路,血红蛋白就是你这些公路上的车,路还是这么宽,车的数量增加了几倍,造成的后果就是——堵车。
中国农科院的专家陆海、苏琪、刘强等人,在海拔2300、3000和4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肉用雏鸡的实验,发现雏鸡的体重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死亡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发现随海拔升高,红细胞数增加,血红蛋白含量也随着增加,这是单行的高原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增加。
经过补硒后的雏鸡,体重可增加4%,死亡率可降低40%,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都至少增加17%。说明通过补硒,提高了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减少了红细胞的代偿性增加。
补硒以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正常水平,高血脂不治而愈。就像道路上的车少了,堵车自然缓解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