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补硒健康工程管理办(全国补硒健康工程管理办)
众所周知,板栗是罗田的金名片、招牌菜、传家宝,在扶贫攻坚、富民强县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大背景下,我县作为全国板栗生产大县,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站在了改革转型的十字路口。
为此,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实施板栗产业振兴计划”的战略决策,县政协也组织了以“实施板栗振兴计划促进栗业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双月协商”和民主监督活动。县政协研究室、县林业局联合罗田全媒体、罗田新闻网开展《振兴罗田板栗》系列新媒体报道,挖掘板栗产业创新创业好典型,为助推我县板栗产业改革转型、振兴发展探索新路子,推广好经验,开辟新天地。今天推出第二期《古稀老人周远春的板栗梦》。
古稀老人周远春的板栗梦
金秋九月,栗果飘香。
周远春老人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栽种的富硒板栗今年又喜获丰收,即将上市。县旅游局准备在他的板栗园搞一场板栗采摘节,在电视上看到我这个政协主席正在组织振兴板栗专题调研,希望我能去看看并帮他出点主意,怎样把节办好。新学期开学那天,我带着一份好奇,怀揣浓厚兴趣走进他的板栗园,一边品尝刚从树上采摘的富硒板栗,一边听他讲述那段艰辛而喜悦的逐梦故事。
年过半百 他辞去国企技术科长
毅然回乡当栗农
1942年,周远春出生在鄂东大别山区罗田县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节衣缩食,亲友解囊接济,助其顺利读完高中并考上大学。1966年,他从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被分配至新疆从事杂交玉米育种工作。1974年,县里从外地引才,他如愿以偿调回家乡,先在“五七干校”当农技教员,不久进入新建的县烤胶厂担任技术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烤胶厂在历经一段红火之后,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为减员增效,动员职工自谋出路。身为技术科长、工程师的周远春,如果不主动提出辞职,绝对不会有人让其下岗失业。但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第一个向厂里提出辞职。家人吵闹,亲友劝说,他置之不理;厂长和同事们见他年过半百,家里并不宽裕,担心一旦辞职,会有不少后顾之忧,希望他继续留在厂里,慢慢熬到退休,但他没有动心;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找他谈话,承诺如果企业破产,作为技术骨干,县里将统筹考虑,妥善安置,请他慎重抉择。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好意令他感动,但依然初衷不改,几天就办完了辞职手续,交班下岗。如今谈及当年的往事,他毫不掩饰地说:“我在厂里当了十几年的工程师,深知企业的弊端与困境,继续留下来也是无力回天,只能是吃闲饭,混日子。因为年龄偏大,专业受限,即使调到其他单位,既要给组织添麻烦,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趁着身体还没有什么大毛病,不如自己找点事干。我就不信一个工程师不拿国家这只铁饭碗,就找不到一碗饭吃。”
于是,周远春带着一个“犟驴子”的外号,在一片非议和众多疑惑不解的眼光中,回到了家乡白庙河镇跨马墩村。那一年,他52岁。
奋战二十载 他将一座荒山变成“花果山”
成为全县“板栗大王”
回乡之后干什么?经过一番考察和思考,周远春把目光投向了板栗。
罗田是闻名全国的板栗之乡,当时全县板栗面积已发展到40万亩,成为全国板栗面积总产第一县。但由于农户分散经营,科技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栗园单产较低,效益不佳。周远春想:自己从小在栗乡长大,大学学的虽然不是果树专业,但对板栗并不陌生。村集体正好有一个早已荒废的板栗场,如能承包下来,建成一座优质高产示范园,既可为自己找到一条生存发展之路,也能为全县板栗生产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主意打定,他很快与村委会签订下承包合同,一包就是30年。
周远春承包的这片板栗园始建于1952年,位于一处山坡上,号称板栗园,实为一座荒山。200多亩的山坡上,当时只有84棵板栗树。村民得知他要在这片荆棘丛生、乱石遍地的山岗上建栗园,个个摇头,笑称他是“书呆子”、“大傻”,一些家族老人更是当面骂他“发疯”。骂归骂,干归干,他硬是凭着这样一股“傻气”和“疯劲”,在山边一住就是21年,终使一座荒山变成“花果山”。
回想那段日子,周远春感慨地说:“如果不是追逐心中的那个梦想,我很难撑到现在。你想想,一个50多岁的人,多年没有下地干活,现在天天都要上山搬石头,砍荆棘,挖树坑,栽树、锄草、修枝、除虫、采收、推销,早上五六点起床,晚上干到天黑。不仅体力难以承受,还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乡邻的一些闲言碎语,经常为资金问题四处求人借债,过的会是一种什么日子?但再难的事,再苦的日子,只要心中有梦,信心不灭,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承包第一年,他从84棵挂果树上采收了102.5公斤板栗,收入不到500元。如今,这片山上已栽种板栗2万多棵,最高年产3万多公斤,成为全县最好的一片高产优质示范园。为种好这片栗园,周远春一边钻研理论知识,一边拜专家为师,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逐渐掌握了板栗栽培管理的全套技术要领,得到大家的信服。他种的板栗不仅产量高,病虫害少,而且十分俏销,收入自然也比较丰厚。但在当初,不少人认为他是在“瞎搞”。本村一位村干部见他种植的栗园稀疏,正在茂盛生长的树枝年年都要被大量砍掉,笑称他是在“栽盆景”,断言一定会“调头”。于是,两人打起赌来,选择同等面积的一块栗园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比试,开始两三年,周远春的板栗产量的确较低,但差距逐年缩小,几年后,情况发生逆转,村干部的栗园看似绿油油一片,栗树长得又高又大,但很少挂果,而周远春的栗园年年增产,反差越来越大,村干部只得认输,如今已将自家栗园全部交由周远春承包。
周远春依靠科技发展板栗增收致富的事迹传开后,县里几次召开现场会请他介绍经验,并授予他“板栗科技带头人”。自此,他不仅经常被县里安排到各乡镇作技术指导,还多次应邀到河北、安徽、河南和省内一些板栗主产县讲课。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还将其板栗园列为教学科研基地,合作承担科研课题。昔日研究烤胶的工程师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板栗专家。2010年,在全县“板栗大王”评比竞选中,他力挫群雄,一举夺冠。
年近七旬 他苦心钻研富硒板栗栽培技术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成为中国富硒板栗第一人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周远春实现了他回乡创业的第一个梦想。他的板栗园不仅高出全县平均亩产30%以上,而且用连年丰收的事实,有力证明了不存在过去许多人普遍认为的板栗“大年丰产小年减产”的问题。
然而,最近几年出现的全县板栗增产难、增收难的问题又促使周远春在创新之路上继续探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富硒产品不仅有利人体健康,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而且可以大大提升产品价值。能否生产富硒板栗?通过查阅资料,当时国内尚无人生产,他决心试试。
他请人作土壤化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罗田属缺硒土壤地区,在无硒土壤上生产富硒板栗,必须人工补硒使之吸收转化,才有希望成为富硒产品。没有技术资料可供参考,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周远春只得又拿出了当年的那股“疯劲”,一鼓作气地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他到母校咨询请教,运用昔日所学基础知识和近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自行研制出一套生产配方,开始不断的试验。2010年,他将试产的第一批板栗送到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完全达到富硒产品国家质量标准,每公斤含硒量达到340至420毫克,超过任何天然富硒产品,以后又多次送检,均达标合格。
成功的喜悦令他兴奋不已。按照专家建议,他决定将此技术申报国家专利,以利大面积推广。通过国家一级科技检索查新,认定该产品生产单位为湖北省首家,该项生产技术属国内首创。2011年元月,周远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经过多次技术答辩,2013年元月,终于拿到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并被认定为湖北省科技成果。
古稀之年,他仍在为富硒板栗的推广而奔忙,让家乡的“摇钱树”结出更丰硕的致富果,是他人生最后的一个梦想
周远春这一源于实践的创新成果,在他看来只是从技术层面为板栗生产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不料却引起了农业科技界众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最近两年,他多次应邀参加在京举办的国际功能农业高峰论坛等相关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有专家评价:富硒板栗的发明是推进板栗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填补了中国富硒农产品中没有富硒板栗的空白。其突出贡献是:开创了人类不依赖含硒土壤生产富硒农产品的历史,开辟了世界缺硒地区种植富硒农产品的先河,为世界72%以上缺硒地区的人类普遍提高健康水平,增添寿命长度带来了福音。
专家的评价既让周远春感到振奋,更令他坐卧不安。当初研究富硒板栗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改善板栗品质提高市场价格,但现在富硒板栗只是自己一人在栽种,没有大面积推广,从理论上讲,富硒板栗的销售价格应当高于一般普通板栗,但能否闯过市场这一关,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还是一个未知数。思前想后,他决定在引导开拓市场的道路上再往前闯一闯。
2015年,已过73岁的周远春注册成立了全国首家富硒板栗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注册了“瑶琪”牌富硒板栗商标。在销售时,为了显示富硒板栗与其他板栗的区别,他在每颗板栗上均贴上不干胶商标。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自然也有所提升。他将自己生产的富硒板栗按品种色泽和颗粒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分别定价为15元、10元、6元坐地销售。考虑到产量不多,资金不足,他没有通过媒体做广告宣传,只是利用板栗园和自家房屋正好在通往县内两大旅游景区路边这一优势,制作了几条墙体广告,并印制了一些宣传单,向下车购买板栗的游客散发,顺便作些口头宣传,不料吸引了大量游客购买,富硒板栗的名声也逐渐传开。不少客户不仅每年都要特地前来购买,而且还将其作为礼品馈赠给国内和远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的亲友。本地几家网店店主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为之代销。
周远春的富硒板栗上市只有三四年时间,就其种植面积和产量而言,可谓微不足道,但对全县板栗产业发展和栗农而言,恰似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和“强心针”。最近几年,由于多重因素影响,罗田板栗产量大幅下滑,价格一直在二十年前的价位上徘徊不前,以致农民采收一天的板栗收入还抵不上工钱,栗农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对产业发展失去信心。
这一状况,既让他感到忧虑,更激发了他加速发展富硒板栗的信心和决心。在县政协近日召开的振兴板栗产业专题协商座谈会上,周远春被请到会场发言,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思考,面对面地给县委书记出主意、提建议,并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作出了响亮回答:只要坚持科学管理,全县板栗总产至少可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只要提升品质,树立品牌,板栗平均价格完全可以大幅提升;只要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断顺应市场需求,板栗产业的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在发言的最后,他深情地说道:“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栗乡人,从小就喜欢板栗,这二十多年来天天都在和板栗打交道,为的就是追寻一个板栗富农强县梦。家乡的板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导产业,被誉为‘摇钱树’,但现在这棵树的比较效益在下降,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更不能让这棵参天大树轰然倒下。我大声疾呼,加快推广富硒板栗生产,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决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我已经75了,不知道还能活上几年,金钱、名利对我已毫无意义,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富硒板栗这一科研成果真正得到转化应用,让家乡百姓早日实现板栗致富梦,让板栗这棵‘人参果’助圆人类健康长寿梦。”
我们相信,周远春的梦并不遥远,因为这是广大栗乡人共同的梦。
(本文发表于2017年09月16日《黄冈日报》头版头条,作者系湖北省罗田县县委委员、政协主席童伟民)
文章有味
如同糖炒板栗
谢谢品尝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