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硒产品介绍(中国农科院生产的硒多少钱一盒)
摘 要
Abstract
天蓝云淡,碧野平畴,数台旋耕机往来作业,头戴草帽的农民下田插秧,一派繁忙景象。近日,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小漠镇东滨隆地块,一片约200亩的土地陆续被种上新品种海水稻。这里是区属国企深汕土地管理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研究所合作打造的“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深圳标准化示范基地”。这个拥有诸多创新点和亮点的基地,不仅有助于深汕合作区提高粮食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也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土地集约利用
打造粮食产能新增长点
原来,这片海水稻田是政府收储土地,由于短期内无出让计划,处于闲置状态,杂草丛生。为贯彻落实全省推进粮食生产视频会议和全市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助力深圳市2021年粮食种植任务顺利完成,深汕合作区创新工作思路,“逼”出土地利用的“含金量”。
深汕土地管理公司作为深汕合作区的“城乡土地资源利用发展商”,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深挖潜力,在受委托管理的13.9平方公里储备土地上做文章,在短期内无出让计划且适宜耕种的储备土地上开展粮食种植,把储备土地的“存量”,灵活转化为粮食种植面积的“增量”。
据悉,这样适宜耕种的土地总面积约1200亩。除200亩海水稻外,其余土地将种植玉米与普通水稻,目前正在进行土地翻整。
在土地集约利用之余,也要提高耕作效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此,深汕土地管理公司一方面合理调配机械力量,耕种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另一方面,加快杂草还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验示范新品种,促进作物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提升。
因地制宜种植
实现经济生态“双效益”
那么,为什么选择种植海水稻新品种?这一新品种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盐碱稻(海水稻)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记磙教授介绍,盐碱地长出的海水稻,硒含量是普通水稻的7倍,属于碱性食物与高抗性淀粉米,且单产高达400公斤/亩,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总体而言,它具有比普通的水稻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发展前景广阔。
在杨教授看来,深汕合作区推广海水稻种植,有望成为盐碱滩涂地复垦复耕新示范。以海水稻种植为突破口,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区内多盐碱滩涂地问题,提高耕地利用率,同时大量咸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对于稳中求进落实深圳市年度粮食种植任务、缓解耕地红线压力、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海水稻创新中心团队带来的技术,还能帮助深汕合作区改良土壤性质。他们提出的以土壤微生物、微量元素、微生态为切入点的“三微系统改良法”,可以开展土壤微生态重建、水盐平衡调控、微环境立体改良等生态修复关键性技术应用示范。经过多年的海水稻种植,土地盐碱度将显著下降,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有机质含量,对于改良土壤性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认为,深汕合作区这一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深圳标准化示范基地,将为推动深圳区域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研究与提升、打造具有深圳地域特征的前沿农业示范点与农业科技推广窗口奠定基础。
延伸产业链条
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从深汕土地管理公司获悉,本轮海水稻9月初播种完成,12月中旬可收成。届时便可见证深汕合作区第一株海水稻的收获,品味“盐碱地变稻香田”的喜悦。海水稻的种植还有望逐步推广至区内相关片区,为都市乡村农业生产再创新路。
海水稻收获后,将作为深汕合作区特色农产品加以推广,目前品牌商标正在申请注册中。同时,深汕土地管理公司正推动海水稻在11月举行的第十九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参展,逐步推进海水稻初加工(大米)和精深加工(酒、米饼、米粉等)等相关产业发展,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未来,按照该公司的构想,还将整合区域内特色农产品及衍生产品产业链条,打造深汕农业品牌,提升区域产业水平。同时,借助片区的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资源,以科技为支撑、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集文化展示、农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旅产业园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通讯员/深汕土地管理公司 李芬 马嘉璐
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媒体中心 程泉(深圳商报) 综合报道
来源 深汕视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