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蔬菜市场趋势如何(中国富硒蔬菜杂交)
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的思考 【摘要】针对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着重分析其自开展农产品贸易以来的状况,发展优势,发展不足;总结经验,重点分析今后发展方式的思考,提出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应该做“小”的构想;并用机会成本理论,供应链理论的相关知识,供给与需求理论来阐述构想的合理性。 【关键词】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思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各国之间的贸易来往也更加频繁。中国2012年的贸易总额为38667亿美元,已经小幅超越美国,贸易规模世界第一。基于国际庞大需求和国内经济增长的现实状况,恩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一、恩施州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优势 恩施州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要发展,就应该认识到其发展的现状,比如进出口贸易部门成立的时间长短,贸易部门内部设计是否完善,贸易类型是否多样等因素。考虑到现状还应考虑其发展优势,只有认识到优势,合理开发利用优势,才能更好的结合优势促进其发展。 (一)现状 恩施州自1983年成立至今,只有30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的自治州。一个地区的发展不仅靠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还靠其发展的历史和经验。
一个新兴的城市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发展和成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道路、积累经验的过程,显然恩施州还需在这个过程中探索。 恩施市商务局于2005年4月正式组建,只有9年的发展历史,进出口贸易的历史短,发展的经验不足。新组建的恩施市商务局,同时加挂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和市招商局的牌子,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职能多,不能专门的为进出口贸易服务。 (二)优势 1.政策优势 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享受国家和湖北省的优惠政策;也是湖北唯一的西部大开发地区,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实行税收优惠。 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决定,启动实施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616”工程和省内部分市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 另外,恩施州还享有产业转移政策,中部崛起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等国家政策。恩施州还实行市场准入政策和企业奖励政策。这一系列的国家、省级、州级的优惠政策都有利于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 特色农产品优势 特色农产品品种多,品质优良,鄂西宜红茶,板桥党参等地道药材,鹤峰葛仙米,富硒茶,魔芋,特色蔬菜(莼菜、薇菜),特色干鲜果等。
尤其作为“世界硒都”,农产品中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更凸显了其特色,增加了其附加值。 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足 1.基于宜农土地资源基础的发展局限性大。冉清红等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土地限制性分析》中提到:区域农业自然条件的禀赋差异影响耕地系数,进而影响人均可耕地数量。全州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且多是山地,海拔800―1200米的地区占总面积的43.6%。恩施州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17.3%,面积为415377.2公顷,宜于农产品生产的土地资源有限,加上耕地分布广、散、坡度大的特点,不利于农产品种植、生产朝规模化发展,从源头上限制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种植分散,生产粗放,农产品的深加工不足。农产品的种植多是一家一户式,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未能形成规模;加工生产粗放、落后,农民“自产自足、自产自销、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使得农业生产“各自为政”,导致资源的浪费、生产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不高;深加工不足,农产品产业链过短,产品附加值低 3.缺乏特色,品牌意识不强,营销模式创新不够。恩施处于武陵山区,在恩施能找到的农产品,在武陵山其他地区也能找到,即使是本地的特色农产品,也因重视不够,缺乏品牌的树立,未能加强品牌的打造和维护,以至于做不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名牌效应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
长期以来,农民营销意识薄弱,未能形成固定的营销模式,恩施地区的农产品营销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农产品营销还处于农民“自产自销”的阶段;政府的宣传、资金、技术、农机等扶持力度有限或不到位,农民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导致产品营销的内外“缺失”,农产品的进出口进一步受阻。 4. 缺乏进出口贸易公司的龙头企业引导与带动,农产品供给有限,近几年的出口额不断增加的同时呈现出口额相对较少的局面。在恩施开展进出口贸易短短的8年时间里,农产品外贸公司虽然由无到有,由少变多,但持续发展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很少,有的只坚持了几年时间;在发展中,有的贸易公司的对外贸易额增长不明显,真正做大做强的贸易公司屈指可数。另外,基于土地资源的限制,每年的农产品生产供给有限,不能满足国内、国外的需求,也限制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注:由于恩施进出口贸易开展较晚,2005―2011年的外贸出口数据不完整,有的数据是采用手写式,有的数据记录不详。) 三、促进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策略及思考 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从资源禀赋出发探索集约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扩大农民生产经营范围,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程度。
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创新以加长加宽其产业链,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 2.加强农产品营销意识,创新产品营销的方式,坚持营销由农民、进出口贸易公司和政府三手抓。农民要树立营销意识,在探索中形成完善的营销模式;要找准市场定位,坚持市场导向,制定合理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营销策略。贸易公司应加大对市场创新或新颖产品的宣传,帮助农民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创新对出口农产品的包装、宣传,促进农产品的出口。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农民生产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特色农产品;加大对外界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恩施,了解恩施的特色农产品,促进把恩施“打包”,营销给世界。 3.随着国家、省里相关政策对恩施发展的倾斜力度的加大,恩施的发展具有很多机遇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优惠,“两路”的开通带来的交通便利,恩施州自身在30多年的发展中积累的经验等等,这些机遇面前,研究恩施经济发展的大多学者都认为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都应该做“大”,而本篇文章认为:恩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应该做“小”。并根据机会成本理论,供应链理论的相关知识,供给与需求理论来阐述此观点。 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其他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对于恩施来说,应该重点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对于土地资源来说,全州面积有限,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可利用的农用土地资源更是有限,且不说城市发展、扩张可能占用土地资源,造成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把宜农土地资源用于其他农产品的种植,而不把土地资源集中用于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对于恩施农产品的发展就是一种高昂的机会成本,使得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源头上被限制。在集中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方案中,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怎么分配各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规模,以适应恩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论证,从而得出一个合理的发展方案。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指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供应链的概念中“核心企业”和整条“供应链”等词眼,不管是核心企业还是整条供应链(或者说是整条产业链),也不管是供应链还是供应链金融,给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启示是:发展核心企业,提高核心企业的信誉、实力、号召力,把核心企业做强做专做精,然后带动其上下游的企业,即初级农产品的收购、加工等上游企业和物流、营销等下游企业,这样不仅降低了发展的风险和成本,而且大大的延长了农产品进出口这整条产业链,有利于增强整个产业的融资,使融资更加快捷方便,保障企业赖以发展的资金流的安全,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提高恩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利于恩施农产品做“小”的同时,快速走出国门,且增强其知名度,促进恩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
前面我们说到把恩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做“小”,其实“小”是相对于需求来说的供给的定义。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供小于求形成卖方市场。恩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做“小”是指在国外市场对恩施农产品具有刚性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缩小恩施农产品的相对规模,做精做专恩施的特色农产品,让恩施农产品的出口处于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保持其价格优势,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形成贸易的优势。类似于饥饿营销模式(“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采用此种方式,要做到两点:○1保证国外市场的刚性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在农产品出口上下功夫,如何做到具有恩施特色,如何做到市场独有,如何做到“物以稀为贵”,如何做到改进包装和强化品牌意识等等都是需要值得深思的地方;○2以市场为导向,密切关注市场的动向,加强市场调研,确保供小于求,使我们的产品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沈翠珍.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与湖北三农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5). [2]冉清红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土地限制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7 ,14(2). [3]李永诚. “两路”开通后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 [4]李恩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