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富硒蔬菜种植基地(富硒蔬菜产业园)
《民声面对面》潍坊讯(付友民)桃月刚过,槐序迎新。 走进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正酣,乡村绿化紧锣密鼓地进行,精准扶贫如春雨普降,润物无声……触目皆是忙碌的人群,所闻都是新项目、新建设的律动,置身这片涌动着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不由人不感叹:石家河,果然不同!
“想吃瓜果梨枣,就来石家河找”
刚驶入石家河生态经济区,我们就被一条醒目的广告词所吸引:石家河,“果”然不同。看到我们面露疑惑,陪同的党建办工作科科长宋利解释说:“石家河山好水好,盛产的干鲜果品质也好!这样的广告词后面还有呢!”果然,在后面我们又看到了“想吃瓜果梨枣,就来石家河找”“山清水秀无污染,石家河苹果脆又甜”……于是,我们决定先“尝一尝”这石家河的果品是如何“果”然不同。
在建设正忙的沈洪村精品有机果基地,我们见到了柳子中心村党总支书记杨学武,他正在指挥调度几台大型机械整理土地。杨学武告诉我们,石家河红富士苹果有三十多年的种植历史,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加上有机化生产管理,生产的果品以富硒、口感好而名闻遐迩,2005年就获得了有机果品转换认证,但由于缺少精品意识,产业引导乏力,效益一直不稳定。今年,区上把打造精品有机苹果示范基地列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引进种植新品种300亩,改造嫁接旧果园,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叫响“果”然不同的石家河林果品牌。
沿着柳子河溯流而上,我们看到成片成片的红富士果园,每个园子里都有忙碌的果农,有的施肥,有的灭草,有的造穴备墒栽种新果树……我们了解到,区发展服务中心在整个柳子领域的小东峪、老庄子、冯家庄等8个村,村村建立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示范区内的所有果园全面推开标准化生产,统一印制果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下发到每一个果农手中,由专业技术人员按果品生长期的不同要求,进行具体指导。技术员分片包村,给每个果园建立技术服务档案,施肥、病虫害防治及果树生产实施跟踪记录,跟踪指导。今年春天,已改造低质果园1200亩,新植红富士优质果树1.2万株,全区红富士苹果达到12000亩。
这只是该区聚力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优势的一个缩影。在桥沟村,400亩黄烟规模种植田已全部完成土地整理,正进行微灌设备安装。针对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和产业规模不大,品牌不响,效益不好等问题,区党工委、发展服务中心强力推进“黄烟规模化种植”, 桥沟、虎崖、蔡峪、冕崮前等4个自然村累计完成土地流转700余亩,村集体进行规模化生产,仅税收返还等政策性资金,即可增加4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左右。同时,可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累计可增加群众务工收入260万左右。
发展种植业最忌讳一窝蜂、一刀切,瞎折腾只能是劳民伤财。所以他们调整产业结构绝不搞“推到重来”,而是立足传统产业,改旧出新,在质量提升、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建设绿色甜枣种植基地、精品有机苹果示范基地、优质黄烟示范基地、特色中药材产业基地等“四大基地”,以形成规模大而集中的特色产业带;积极争创甜枣、苹果等优质农产品“三品一标”称号,发挥鹿皋文冠果示范栽植区和黄山蔬菜基地带动作用,高标准打造出口果蔬园区,引进果蔬深加工项目,建设中蔬集团蔬菜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农业新六产等农业发展新业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效益。
“你揣故事我带酒,美丽石家河走一走”
驱车行驶在新修的顺河路上,柏油路平展,岸柳成行,花草锦绣,处处显示着勃勃的生机。路过的每一村庄,都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居住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知道在整个临朐县,一场“绿满城乡、秀美临朐”的环境治理攻坚战正在打响,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也不例外,他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投入到这场关系村村落落、影响千家万户的大决战中。
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往往是时代大变迁的晴雨表。看上去是修路通街、栽花植草的面子事儿,影响的却是人们生活观念和习俗的深刻变化。在冕崮前村采访时,支部书记何维江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在硬化东西的大街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一条横亘在村中间的土坝子挡住了去路,支部和村委会决定搬掉土坝子,开通整条大街,可不少村民阻止说,这条坝子是一条土龙,动不得,否则坏了风水,村里就会出疯汉。明知是迷信,可做不好这部分村民的思想工作,就会让一件民心工程蒙上阴影,甚至会影响到后面的美丽乡村建设。他们便耐心细致地做说服动员工作,告诉他们路通民富才是最好的风水,不能因为封建迷信错过了加快发展的好机遇。最终顺利搬掉了土坝子,打通了“断头路”,全庄村民无不不拍手叫好。
区党工委副书记、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鞠光明介绍说,为打好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他们做到了五抓:一是抓好垃圾处理,以清理生活垃圾、整治杂物乱堆乱放和公路沿线废弃物、杂草为重点,对积存垃圾进行及时集中清运,着力清理村内、村外的柴草堆、垃圾堆,确保垃圾清理及时有效。已累计处理生产生活垃圾5000吨。二是抓好村容村貌提升,聘请专业设计公司,结合当地特色和乡土元素,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下大气力搞好断壁残恒拆除和废弃宅基地拆除,打通断头路;投资60余万元建设占地400平方、日处理污水200吨的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完成4500余米的雨污分离管道建设,新建村庄雨水沉淀池8处,新建雨水净化池1000平方米。三是抓好厕所革命,建立厕改服务站1处,配备3名工作人员,加强对全区已完成的18个村、2300户厕改设备维护和粪便处理能力,建成公共厕所5处,新建厕改处理站1处。四是抓好美丽庭院打造,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发挥妇女在美丽庭院建设中的作用,实施庭院美化、居室靓化、文明家风培育行动,新创建美丽庭院109户。
在荒山及道路绿化方面,他们也坚持高起点、严要求、重效果。组织专业队伍种植保持水土的生态林,栽植3000亩侧柏。由村集体组织党员、群众种植经济林,兼顾造林绿化和经济效益。加快推进顺河路、黄岸路、石黄路等道路绿化、亮化、彩化工作,顺河路新栽植行700棵直柳,石黄路新栽植法桐1800棵,栽植小黄杨、樱花等3万余株,打造绿彩并举、路景融合的示范道路建设。本着“能绿尽绿,见缝插绿”的原则,点面结合,遍植绿荫。全区35个自然村全面展开村庄、乡村道路、节点、房前屋后等区域的绿化美化,目前已新栽植绿化苗木20万棵,新种植花草绿地12万平方。
当然,所有的这些努力都直指一个目标,那就是“聚力生态旅游,掘金美丽经济。”他们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公司,以弥河为轴,充分挖掘区内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进行全域旅游规划。多渠道强化宣传推广,积极开展“甜枣采摘节徒步活动”“红韵瑞庄徒步之旅”“弥河顺河路观光徒步”等文旅活动,叫响“灵山秀水”石家河品牌。高标准完成镇区以南弥河顺河路绿化、亮化、彩化等工程,新建滨河自行车绿道2.5公里,新建部分水系景观,开展沿河两翼开发,打造弥河风光体验带。同时,深入挖掘太平崮、宝泉等地乡土气息和传统文化,打造红韵乡村超市,丰富乡村旅游内涵,释放乡村旅游活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好山好水石家河,康养小镇福乐多”
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丘峦起伏,景色秀丽,发源于五镇之首沂山的弥河,流经全域,是下游几百万城乡人口的水源保护地。来石家河休闲旅游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走进石家河,空气都是香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总有相抵触的地方,比如石家河没有一个大型企业,只有果品加工、园林雕塑等低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注定了财源税源的薄弱,也就意味着扶贫攻坚的艰巨。
我们迫切希望了解当地精准扶贫的情况,便来到了发展服务中心扶贫办,见到了孙立涛主任。他搬出了一摞摞扶贫档案,我们翻阅后,大致了解到全区有12个中心村,2014年有省定贫困户4048户10062人,到2018年动态调整后,现有享受政策户422户917人。缺少企业,贫困人口就业安置难;税收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迟缓……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新成立试验区,扶贫任务并不轻松。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扶贫攻坚,既是首要的政治任务,更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是如何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呢?
我们先后走访了瑞庄、岸青、鹿皋、冕崮前、于家庄等几个村,所到之处,走进每一个贫困户,同他们促膝交谈,不禁为区村两级扶贫的耐心细致所打动。
瑞庄村村民许兰芬本可以享受五保政策,但因与侄女同一户籍,一直无法落实。为此扶贫办出面为许兰芬提出申请,由区财税科出资,帮其做了亲子鉴定,协调公安、民政等部门3天时间就为其办理了五保手续,并送到敬老院,得到全天候照顾和赡养。岸青村智障人员张忠梅因为户口在外镇,无法办理低保,无法享受帮扶政策,也是扶贫办安排专人,集中利用五天时间协调公安部门,将其户口迁到本区,并落实各项保障、补贴措施。鹿皋村村民张淑红,丈夫患严重的癫痫症,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还供着一个读高中的儿子,家庭十分困难。每年村里都将她家确定为低保户,并在各方面予以重点照顾。为了帮其彻底脱贫,区村将其纳入网格化扶贫圈,区、村干部及党员三方责任人包靠,定期走访,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先是将张淑红吸收为环卫工人,每月按时领到工资,又破例安排她的丈夫,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做季节工,每年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极度贫困的家庭终于有了好转,去年儿子还考上了医科大学。
在扶贫一线锤炼党员综合素养,检验干部作风能力,该区建立“区党工委、社区党委、行政村党总支、自然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建工作体系,区党工委进一步设置136名网格员,将网格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同时实行党员联户包靠,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
“网格化”精准扶贫犹如四月春风,吹拂到每个角落,形成党员干部自觉参与、精准服务的靓丽风景线。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