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粮食和蔬菜的标准(粮食蔬菜标准富硒是什么)
鲁中网记者 相紫月
今年以来,高青县木李镇党委政府对照高青县委、县政府“对接省城年”“效率提升年”活动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苦干实干、奋勇争先,坚持底线思维,统筹推进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提质增效。6月29日,“媒体看高青”走进镇(街)主题采访暨高质量发展镇街巡礼系列活动,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山东省高青县木李镇进行实地探访。
数字木李“一张图”乡村治理可视化
高青县木李镇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为契机,规划建设了数字木李一张图,聚焦乡村治理,为人们观察数字乡村打开了一扇窗。数字木李平台集中展现了木李镇乡村治理、乡村服务、数字社区、数字党建、数字农业五大功能板块。
在乡村治理中,可以查看网格员当前实时所在的位置,点开任意点位,可以查看当前网格员的姓名、联系方式、所属区域以及照片等信息,为网格员的工作监管和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
在乡村服务板块中,还可以对乡村卫生室、公共文化、体育健身等一系列的公共设施和服务项目情况进行监测,可以查看运行情况、照片等具体信息。
在数字党建板块中,可以看到全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情况,可详细了解合作社名称、产业类型、基础构架、相关照片等信息。
在数字农业中,可以查看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数字机井、数字闸口、数字大田、数字牧场等产业项目的具体分布位置、名称、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照片等详细信息(如机井管理中,井盖不覆盖机井时,系统提示报警等)。
在数字社区中,按照行政区划,把全镇分成若干网格,通过网格员巡逻上报、居民微信公众号反馈、市民投诉、领导交办等渠道收集网格事件。目前网格事件的上报已趋于常态化,在创新社会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配合滩区迁建,木里镇打造了智能小区试点——龙湾小区。数字木里平台呈现的龙湾数字小区的3D实景全貌,是通过无人机的航拍做成的,小区的楼层信息、党群服务中心、井盖、路灯、停车位等都可以直接在三维地图上进行展示。
结合黄河滩区搬迁居民年龄偏高的特点,木李镇给独居老人、有慢性疾病等特殊人群发放具备采集行走步数、心率、血压、一键报警求助等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环。当佩戴者出现生病或者家里水管爆裂等突发状况时,佩戴手环者可以进行一键报警求助,直接通过语音交流转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处理。同时,后台也会第一时间以短信的方式将急救信息推送到家庭成员或紧急联系人的手机上,让手环使用者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子女。另外,小区在做好车辆、人员进出和小区监控等常规安防建设的同时,在每栋楼周边也安装了高空抛物摄像机,用来监测高空抛物事件。在小区各栋楼的单元门上,还张贴着网上报修二维码,当家里出现水电暖故障或其他困难时,居民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进行网上报修,后台工作人员收到维修信息后,可及时进行维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造精细暖心小区。
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今年以来,木李镇聚焦品质民生引领区建设,围绕“一老一小”两个群体,持续扩大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打造品质民生综合体项目,重点推进木李学区中心幼儿园建设,统筹谋划康养木李项目发展,努力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面积41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80.20平方米,新建1栋3层6班额规模的高标准现代化幼儿园,配备多功能厅、科学发现室、图书阅览室、美工室和卫生保健室等12个功能室,以及塑胶场地、大型滑梯、大型攀爬组合、沙池、水池等各类户外活动设施,可充分满足幼儿学习、游戏、操作、探索的需求。项目建成后可吸纳龙湾社区、木李村、常坊村等周边30个村130余名学生入园,让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教育,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善育”的热切期盼。
针对乡村教育规模小、空心化问题,木李镇积极开展优化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2023年将杜集小学、新徐小学、杨坊小学3所小学88名学生合并至中心小学,实现了农村小学布局更合理、规模更适中、管理更科学、教育资源更优化。下一步,将对腾空的三所闲置小学充分利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小微产业发展新布局,进一步助推镇域经济突破发展。
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15亩的木李镇康养中心,设置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文化娱乐、助餐服务4个功能区和1个医疗特色服务区,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乐六大助老服务以及养老驿站、日托、全托、居家护理、家庭床位、家政服务六大居家养老服务,让周边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康、养、护、医、食、住”等综合养老服务,进一步实现“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
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步入结构调整轨道上来
高青县渌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位于黄河滩区的高青县木李镇昌盛村,是一家集蔬菜育苗及推广、有机瓜菜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是鲁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瓜菜育苗企业。高青县渌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建设占地105亩的1100平方瓜菜育苗高标准大棚10个、示范种植大棚1处,大力引进国外高端蔬菜品种,培育经营瓜菜品种20多个,年生产各类瓜菜种苗1500多万株,为全县多个乡镇及周边地区2000多名蔬菜种植专业户提供各类种苗800多万株,产品销售网络并延伸到河北承德、湖北武汉、湖南长沙、邢台及河南省部分地区。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为了搞好优质果蔬种苗的繁育,全部采用设施机械化控制,育苗苗床无土化培育,灌溉喷淋自动化控制,育苗技术自育与嫁接相配合等先进智能技术;大力引进国外高端蔬菜品种,合作社推广种植的品种有瑞星大宝番茄、津优系列黄瓜、纽内姆辣椒、大红袍圆茄子等优质品种,主要提供给高青县以及周边县市果蔬种植基地使用。该合作社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积极搞好优质果蔬种苗的繁育、销售、示范、推广工作,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高青县渌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营模式,积极搞好优质果蔬种苗的繁育、销售、示范、推广工作,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民转变观念,自觉加入结构调整的轨道上来,且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与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户签订优质果蔬种苗销售与果蔬回购合同,满足了农户对优质果蔬种苗的需求,保障了社员、农户优质果蔬的销路。对改善城乡环境面貌,起到积极的作用,进一步促进高青县都市农业发展步伐。
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注重社会责任担当,发挥黄河滩区村庄自然资源环境,发展带动滩区迁建村庄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带动参与群众110户。其中入社贫困户7人,每月纯收入增加2000余元。流转土地105余亩,每亩收入1000元/亩,现有员工60多人,2019年合作社主营业务收入800多万元,净利润达到80万元以上,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
2022年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建设8座自动智能化瓜菜育苗连栋温室,项目总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8座高标准育苗大棚,购置水帘、风机、喷灌机、卷帘机、棉被、苗床、电缆、配电盘等设备49台,形成年产3000万株蔬菜苗的生产能力。
以硒兴业、以硒富民、以硒强镇
木李镇土壤肥力高、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适宜农耕,适合多种作物生长。近年来,木李镇立足土地宽阔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和当地畜牧业、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等资源优势,以黄河滩区迁建为契机,大力推进涉农助农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山东得益二牧牧业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高青圆梦葡萄种植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得益牌巴氏奶”列入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企业名单,“高青黑牛”列入山东省第六批知名农产品名单,注册“高青芹菜”、培育“得益”“蒙贝利”“木李圆梦”“万香泉”等多个知名品牌,其中得益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高青圆梦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高青县最大的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之一,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校生态经济区及县域“一园三基地”的区位优势、地理优势及农业自然优势,创新理念,以食品安全为卫生为最高原则,大力发展独具科技特色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建设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产业基地。2011年7月,合作社顺利通过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评为高青葡萄标准园。
合作社位于淄博市高青县木李镇杨坊村,成立于2011年7月,注册资金180万元,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500亩,规划占地800亩,注册资金180万元,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势,交通便利,集中连片,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目前已建成高温日光蔬菜大棚20个,春秋棚16个,设施农业完成160亩,露天蔬菜生产100亩,休闲垂钓中心一个占地5亩,1000米有机葡萄观光采摘通廊正在建设中,田间硬化运输参观道路1000米,办公室设施500平方米,200平方米高标准检测室,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
高青圆梦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的田间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园区建有农产品速测点,并率先引进质量追溯系统,紧抓种子育苗与餐桌的绿色产业链,通过农业综合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物理驱虫及国内先进的秸秆反应堆技术,实现健康果蔬的优质生产。对所有绿色果蔬实行二维码全程监控生产并记录每日生产过程,每批进市场销售的农产品都贴上质量安全认证的“二维码”,从此合作社每份果蔬都有了“身份证”二维码,一扫产地检测种苗处理、施肥、用药采摘等信息一目了然。
依托富硒资源,推动功能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打造富硒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链为突破口,做精做强富硒农业,构建“富硒牛奶、富硒果蔬、富硒鸡蛋、富硒粮食”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高质量、可循环的绿色生态发展链。
实施品牌强农,确定公共服务品牌,推行“公共品牌+”发展模式。通过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等方式,做大做强富硒产品品牌。同时,加快推进富硒品牌认证,积极做好“两证一码”(富硒农产品认证、承诺达标合格证、原产地追溯码)推行工作,助力富硒特色产业行稳致远。目前,牛奶、葡萄、西瓜、小麦等6种农副产品已通过富硒检测。
坚持试点先行,规划富硒种植示范区,打造硒产业集聚带。通过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富硒农业生产技术,同时规划建设“富硒主题农庄”,打造农业种植、文化科普、观光体验、美食品鉴等功能区位,吸纳村民就近就业,让产业产生核心吸引力,实现“文农旅”融合发展。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杜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简称党建融合发展区)下辖8个村,服务群众2136户、7742人,党员247名,专兼职工作人员105名。坚持以“跨村联建”为纽带,按照“四化四融合”的工作思路,在全县率先探索开展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建设工作,依托经济强村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努力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和谐共富”的木李样板。
架构规范化重组,以组织融合夯基础筑堡垒。融合发展区党委建立健全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议事制度,动员各领域党组织,统一发展思想,整合要素资源,以党委规范化运行切实推动组织融合。
资源集成化下沉,以服务融合提效能树品牌。通过统合服务性功能设施,创新打造“涉政万事通”服务品牌,实现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产业培训、合作社孵化管理、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等多功能聚合,打造“民心区、和谐区”。
网格一体化运行,以治理融合聚民心促和谐。深化“党建引领一网三联”治理模式,创新实施“十方联动”工作机制,用好用活各类人员,动员和团结一切力量参与发展区治理,全力实现全域覆盖、一网收尽、治理有效的工作目标。
经济区域化发展,以产业融合惠民生迎共富。强化融合发展区推动产业发展职能,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支持和金融赋能,依托镇共富公司探索统销模式,通过“富硒品质+实体订单+直播带货”的方式赋能辖区内特色农产品,打响“田源木李”富硒金字招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尖刀,形成小而精的“特种兵式”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实现抱团发展、带富增收。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