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富硒紫麦全麦面粉(富硒黑麦面粉营养成分表)

硒宝 07-19 10:09 23次浏览

栾城富硒紫麦全麦面粉(富硒黑麦面粉营养成分表)-硒宝网

栾城富硒紫麦全麦面粉(富硒黑麦面粉营养成分表)-硒宝网

研究员张正斌和高级工程师徐萍

201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考察,对栾城富硒紫麦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如今,栾城富硒紫麦已成为河北省富硒功能农业的一个典型样板,吸引了省内外成千上万名各级部门领导前来视察和新型职业农民前来学习观摩。栾城紫麦面成为石家庄市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栾城富硒紫麦被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做成石家庄市农特优品的公益海报,在栾城区供销合作社创建的“栾城集”商店大力宣传展销。

栾城富硒紫麦的发展是从何起源的?这要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张正斌和高级工程师徐萍谈起,他们是栾城富硒紫麦“紫优5号”小麦的选育人。

2001年,张正斌博士在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出站前,查到了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招聘小麦抗旱节水育种人才的信息,就带着爱人徐萍和儿子一家三口从繁华都市北京来到了二线城市石家庄,在离市区40公里以外、偏僻的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又称185试验站)扎根,开始了小麦抗旱节水遗传育种研究。

一、深耕育种 不变初心的求学之路

栾城富硒紫麦全麦面粉(富硒黑麦面粉营养成分表)-硒宝网

张正斌的老家在黄土高原上干旱缺水的陕西省合阳县。1980年,他的父亲建议他报考全国知名的西北农学院(现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希望他将来从事作物育种工作,为解决家乡群众吃饱穿好问题贡献一点力量。

张正斌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上大学时,张正斌毕业生产实习跟随耿志训教授团队的谢惠民老师从事小麦抗旱品种选育研究,毕业论文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洪璋团队的宋哲民老师从事关中小麦品种演变和生态型的研究。1987年张正斌考上了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师从留学苏联的王德轩研究员从事旱地小麦品种演变和生态型研究。1995年他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在职博士,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研究员从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改良的生理遗传基础研究。1999年他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读博士后,师从我国小麦分子遗传专家贾继增研究员从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一路走来,张正斌都在从事小麦抗旱和水分高效利用生理生态和遗传育种研究,他的目标是让每一滴珍贵的水能生产出更多、更优的粮食,这为他之后20余年致力于“紫优”小麦育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扎根栾城 选育出“紫优5号”小麦新品系

栾城富硒紫麦全麦面粉(富硒黑麦面粉营养成分表)-硒宝网

华北平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冬小麦生产区,同时华北地区光照充足,气候半湿润易旱,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也是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产区。但华北平原干旱缺水,为满足小麦高产的需要,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导致它也是世界四大地下水漏斗区之一。因此,小麦抗旱节水育种是华北平原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

2001年,张正斌来到栾城185试验站后,为了发掘抗旱和水分高效利用基因资源,他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引进了一套小麦进化材料,发现野生一粒小麦和二倍体黑麦开花时间较晚且比普通小麦长5~10天。张正斌的爱人徐萍高级工程师在做完主要品种杂交任务后,利用本课题组选育的优良品系“旱优118”(含有偃麦草血缘)的小分蘖与含有紫粒基因的野生一粒小麦和含有蓝粒基因的二倍体黑麦混合授粉,开展了彩色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到收获时,她惊喜地发现有紫粒和蓝粒深浅不同的彩色小麦出现。从此,张正斌夫妇开始了长达20多年、艰苦的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因蓝粒小麦植株较高,穗形是纺锤状且穗层不整齐,籽粒多为粉质,容易感染蚜虫,农艺和品质性状较差,他们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农艺性状和品质(硬粒角质)表现优良的“紫优”小麦选育方面。小麦远缘杂交有疯狂分离的遗传现象,长时间难以保持稳定,经过了10余年的千挑万选,他们终于选育出了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和品质优良的“紫优5号”新品系。

2008年,在国家“973”计划“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代谢及其调控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多年多次测定检测,结果表明:“紫优5号”小麦系列品种,在蛋白质(14%~16%)、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氨基酸含量(特别是胱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磷、铜、锌、硒、花青素等方面,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和其他彩色麦品种,具有营养强化和保健功能。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紫麦食品可用于糖尿病和“三高”(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人群的辅助治疗,是功能营养型新种类食品,也是深受亚健康人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喜爱的药食同源保健品。

栾城富硒紫麦全麦面粉(富硒黑麦面粉营养成分表)-硒宝网

栾城富硒紫麦全麦面粉(富硒黑麦面粉营养成分表)-硒宝网

石家庄市农特优品公益海报——栾城富硒紫麦面

三、十年磨剑 推动栾城富硒紫麦产业化发展

栾城富硒紫麦全麦面粉(富硒黑麦面粉营养成分表)-硒宝网

栾城区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是唐代文学家、宰相苏味道和北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祖籍,历史上流传着“从北京到南京,小县就数小栾城”的美名,栾城县(现栾城区)是全国最早的小麦亩产千斤高产县,并且栾城区地处天然富硒带,富硒土地占全区农业用地的90%以上。

栾城区虽有富硒土壤,但已经沉睡了数万年,直到2012年,原国土资源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合作项目《河北省农业地质调查报告》显示,在石家庄—邯郸一带发现了180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富硒土壤带一经发现,下一步重点工作自然就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土壤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2012年张正斌就开始在栾城区示范推广富硒“紫优5号”彩色小麦。当时和张正斌邻畔种地的185试验站农技员赵军海看到张正斌夫妇选育的紫色小麦后感到好奇,这个品种不需浇水、追肥、打药,长势很好,产量也不错,他就开口向徐萍老师要引种,张正斌夫妻免费给了赵军海2亩地的“紫优5号”小麦种子。后来,赵军海回到栾城区柳林屯乡东牛村组建天亮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他担任合作社和村委会党委书记,并在柳林屯乡开始大面积进行示范推广。由此,拉开了历经10余年的富硒“紫优5号”功能营养小麦产业化之路的序幕。

2013年天亮合作社种植了富硒紫麦30亩,虽然全麦馒头有香味、口感好,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吃白面馒头,只有少数糖尿病患者喜欢吃紫麦馒头,富硒紫麦没有销路。

2014年合作社理事会决定不再继续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赵军海自己出资坚持种了30亩,并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产学研基地。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紫优5号”功能营养全麦粉,因此他们的病情逐渐好转,吃药费用大幅下降,这对大多数在农村没有良好医疗条件且不富裕的农民患者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后来他们逐步成了食用功能营养“紫优”小麦全麦面粉的“忠实粉丝”。

为了吃到“紫优5号”功能营养全麦粉,“糖友们”自发组织每人出资1000元鼓励合作社继续种植。到了2015年春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到天亮合作社考察,对富硒“紫优”小麦给予了肯定,这些鼓励增强了天亮合作社的信心,合作社也最终确定了功能农业的发展路线。

自2016年开始,富硒“紫优”小麦产业化一路高歌猛进,又引种了张正斌夫妇免费提供的富硒富铬的“紫优11号”新品系种子;小作坊加工10斤袋装产品上市,注册了“沐宸”商标;联合张正斌研究员课题组制定了“紫优5号”种植规程,对富硒“紫优”小麦进行标准化种植管理;在栾城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建成富硒紫麦石磨深加工流水线,“沐宸牌”紫麦全粉大量上市销售,形成“粮头食尾”富硒紫麦全产业链。随着第1瓶“紫优香”紫麦酒问世,富硒紫麦农产品实体店紫麦坊陆续在栾城区开业,富硒紫麦糕点、桃花饼、面包等功能营养食品上市。成功举办了两届紫麦丰收节,建立了富硒紫麦展览馆,获得了富硒紫麦产品绿色认证;合作社还组织开展村社一日游,成为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基地。富硒“紫优”小麦的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30亩逐渐发展到了今天的1.5万亩。

到2023年,富硒“紫优”小麦已经加工成了富硒紫麦面粉、发酵挂面、半干面、桃花饼、月饼、蛋糕、桃酥、馒头、饺子、烧饼、紫麦茶、紫麦酒、紫麦醋等10余种富硒紫麦食品,成为栾城区供销合作社创立的“栾城集”区域品牌销售平台的主推农特优产品,深受“三高”患者的喜爱。

如今富硒功能营养“紫优5号”小麦产业化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带动了“一村一品”,为栾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树立了典型样板。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张正斌夫妇十年磨一剑育成“紫优5号”小麦新品种,再十年磨一剑推动富硒“紫优5号”小麦产业化。一粒富硒“紫优”小麦种子,唤醒了沉睡万年的富硒土壤,带动了栾城富硒“紫优”功能农业的兴旺发展。

四、风雨无阻 二十年麦田中的坚守

栾城富硒紫麦全麦面粉(富硒黑麦面粉营养成分表)-硒宝网

在“紫优5号”的选育和产业化过程中,张正斌研究员和徐萍高级工程师长期住在185试验站,一年四季从来没有休假,春节期间他们在海南“加代”(在育种过程中,增加种子繁衍的世代)或者到地里调查小麦抗冻性;“三八”妇女节徐萍在灌溉返青拔节水、追施肥料;“五一”劳动节他们在地里做小麦杂交试验……其他时间不是在全国各地调研小麦的路上,就是在小麦育种地里进行试验和选种。

为了准备播种和收获,他们经常起早贪黑,夏收时早晨4点天刚蒙蒙亮就到地里拔选种小麦单株,夕阳西下晚7点才收回选种材料和劳动试验工具。他们经常顾不上按时吃饭,早晨馒头咸菜,喝些茶水或者咖啡来提神抗疲劳;中午面条和饺子,简单匆忙地吃饱饭,在地里靠喝凉水补充大量的汗水流失;晚上鸡蛋和肉类,以补充白天大量的体力消耗。有时为了防止大雨淋到收获的小麦,以及晾晒收获的小麦优良品系,他们还顾不上睡觉,需要看场保种。顾不上照顾上小学的儿子,就让孩子自己做饭、睡觉。

一年四季他们都在育种试验田里摸爬滚打,呕心沥血。冬季冒着风雪观察小麦的抗冻性,夏季顶着烈日鉴定小麦的抗旱性,白天基本就在地里忙碌,晚上整理数据、计划第二天的试验安排。为了节省科研经费同时保障试验质量和数据正确,许多活他们都自己干,尽量不招临时工,长期住在试验站价格便宜的旧楼里,常与蚊虫为伴。

小麦育种工作常常要和泥土和汗水打交道,多年的风吹日晒和辛勤劳作,常使外人以为张正斌夫妇是当地的村民,甚至张正斌经常会被认为是徐萍老师手下的临时工。

张正斌夫妇人生最艰难和最有贡献价值的20年就是在185试验站度过的。他们说,将小麦遗传育种理论变成抗旱节水功能营养小麦新品种,不推自广,造福国人健康,就是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最好回报。张正斌和徐萍夫妇俩非常感谢在栾城区20多年的小麦育种经历,这成就了他们的抗旱节水功能营养“紫优”小麦产业梦,他们希望未来“紫气东来”,栾城紫麦能够走向全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紫优5号”功能营养小麦产业化已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雄安新区、北京市通州区、河南省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省邹平市和东营市、安徽省肥西县、江苏省淮安市、陕西省渭南市、内蒙古包头市和兴安盟市等许多地方发展得风生水起,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功能农业的典型;“紫优5号”和“紫优11号”在2019年被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引种进行盐碱地治理,均表现出耐盐碱、耐旱的特性,2021年10月22日被作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创新成果之一展示给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抗逆功能营养紫优小麦农牧产业化”被中国科学院选为现代农业的9项成果之一,并向全国推介。这令张正斌夫妇感到无比欣慰,备受鼓舞。

张正斌研究员和徐萍高级工程师已经退休了,如今他们仍坚守在185试验站,默默无闻、夜以继日地继续进行着他们的抗旱节水功能彩色小麦育种研究。“紫优5号”系列富硒功能营养小麦将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加快栾城区功能农业的发展,以实现让健康来自农田而不是药房,让健康来自食品而不是药品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