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种出富硒大米(富硒大米好在哪)
重庆酉阳:一粒贡米折射出乡村生态振兴
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山高水长、土质富硒、光照充足,产出来的大米滑而不腻、质白如玉……从唐宋起,历代朝廷都把花田大米定为“贡米”。然而,花田贡米传承了600年,却险些断了根脉。“种地卖不出钱,村里留不住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的田好多撂荒了,看着好可惜!……”对于何家岩村的未来,村民何绍华曾经忧心忡忡。
彼时,对于病虫害,村民们大多采用的是施化肥、打农药等最为传统的治理方法,在水稻的生长期,他们至少要打三次农药。有时遇到剧毒农药,村民们必须得用毛巾捂着鼻子才能下田。那时,村民们并不知道,他们每年施的农药、化肥和除草剂,会对脚下的土壤造成怎样的影响。
究竟如何才能深度利用花田好山好水的优势,种出经济效益高的优质大米呢?
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和调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当地党委、政府定下了水稻产业的发展目标,即采取有机生态的种植方式,重新叫响“花田贡米”品牌。通过“旱改水”和土地整治,何家岩村旱改水新增梯田1000余亩,整治撂荒梯田195亩,修建灌溉渠2010米,完成管道安装20361米,新建山坪塘一个,修建生产路2624米,硬化田间道路5916米,新建泥结石田间道3840米,增加了水田2000亩、整治了水田3000亩,花田贡米核心基地扩大到了5000余亩。全村年产有机水稻达到1250吨,总产值达2580万元,市场供不应求。
随着水稻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要求更为严格的生态种植技术,也在花田推广开来。为达到提高肥力、疏松土壤的效果,春耕时节,稻田必须施完农家肥后才能犁田;为有效防止水稻瘟疫,花田人将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间作。为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他们推广了“稻鸭共作”技术,让鸭来吃掉田里的虫和草,从而取代除草剂和农药。同时,花田人还安装了160多盏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以更安全、环保、科学的技术来杀灭病虫。
为了让零农药、零化肥、零除草剂“三零”标准落实到位,花田乡党委、政府不断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治理和修复。县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何家岩村传统村落项目建设,还多方筹措资金完善了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设施。当地政府在梯田周围安装了数十个摄像头,实时监控村民们的生产行为。一旦发现村民偷施化肥、农药、除草剂,公司将拒绝收购这一区域的大米。这样一来,村民之间就自觉形成了连户监督的模式。为了实行更有效的监督,何家岩村的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在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下,对于水稻的生态有机种植,村民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并且逐渐达成了保护环境的共识。
在如此严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之下,花田人又种出了能与“贡米”媲美的有机大米。而这些大米,也在不断回报着花田人。按照“公司+高校+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政策扶持企业,花田乡建立了10000亩花田有机水稻核心示范基地,开发出“花田贡米”有机品牌,成功创建了“酉阳贡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花田贡米”也成了酉阳第一个有机食品品牌。
这两年,何家岩村返乡的外出务工人越来越多,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摄影发烧友和观光客,从天南海北甚至海外,来到了这个穷乡僻壤。这样一来,何家岩梯田成了“中国民俗摄影基地”。站在何家岩山顶观景平台上,俯瞰之下,花田梯田像极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墨丹青图,那蜿蜒曲折的层层田坎,呈现出摇曳生姿的线条,似碧波荡漾,又似气韵流布,在不同的季节光影下,变幻不同的景致。
政府出资将何家岩古村落的土家吊脚楼进行统一风格修缮,土家风情的农家乐火起来,欢快的“摆手舞”跳起来,梯田观景台的建设紧锣密鼓,乡间道路加紧拓宽……
近年来,花田梯田通过改良土壤,杜绝农业面源污染,恢复水稻的有机生态种植方法,不仅保护了土壤和环境,也保护了村民的“钱袋子”和“米袋子”。有了人文加持,生态赋能,何家岩村不仅是村民们世世代代劳作生息的家园,更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天堂”。花田人在万亩梯田复活的路上,用心谱写出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近年来,酉阳自治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酉阳,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作为重庆最大的一片“肺叶”,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酉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全县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42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酉阳空气质量最好,优良天数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旅游品牌全市最多……酉阳底蕴厚重的土家文化、桃源文化、土司文化、土家摆手舞等等,对酉阳影响深远,人文资源的多样性、包容性赋予了我们独特的精神内涵。”酉阳县委书记祁美文表示,一定用好生态人文“两个宝贝”,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抓文旅融合发展,要拉高标杆,奋力让酉阳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一面新旗帜。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