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微量元素多久出结果(微量元素检查结果)
春季不仅是养生的旺季,也是体检筛查的旺季,人们通过给身体“摸底”,掌握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在很多医疗机构,父母带着小孩体检非常普遍。
父母带小孩去检查身体,孩子脸色发白或泛黄、孩子身高体重不达标、宝宝有点枕秃、宝宝睡觉老是爱出汗、宝宝经常挑食不爱吃饭,一下子会击中全家的软肋,很自然就会想到一个关键问题——要不要检查一下“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检查,是过去非常火热的一个检查项目,它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微量元素,它是占体重不到0.01%的有用矿物质,虽然量很少,但扮演“小兵立大功”角色,医学科学早已测定明确,人体必需的元素至少28种,有的元素含量较多,如碳、氢、磷、钾、钠、钙等有的元素含量偏少,如铁、锌、碘、锰、硒等,微量元素查的是比重较少的。
一个是检查手段和办法,就是通过各种仪器来检查,如同健康的“放大镜”、“显微镜”、“照妖镜”一般,给出相应的检测结论,供医生参考。
人体既然有大量有用必需的微量元素,自然也有“不需要”、“有毒有害”的元素,如铅、镉、镍等,有的有用元素虽然必不可少,但如果“超标”了,也会带来危害,要在正常范围才好。
所有这些微量元素,对身体免疫、发育、传导、代谢、合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照这么说,微量元素检测,应该是必查必看的健康检查项目了吧?
并非如此,实际上,微量元素检测,已先后2次被国家主管部门警示和叫停了。
第一次是2013年国家原卫计委【2013】29号文件《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验的通知》,明确:非诊治需要,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并指出: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普查项目,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
第二次是2021年国家卫健委办公厅【2021】366号文件《关于加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监督执法工作的通知》,对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直接叫停,要求各地加强执法和监督。
换句话说,早在11年前,国家就叫停了儿童微量元素检测,3年前,再次重申和叫停。
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视叫停“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它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有“三个主要手段”:
一个是血液(尿液)检测,就是抽血(尿样)化验,看看体液里的微量元素是否达标,因为血液是人体健康的“哨兵”,但血液检查微量元素,偏差太大了,主要是微量元素含量的“主阵地”在细胞和器官里,目前的手段测不到,测不了。
一个是头发检查,就是拿孩子的头发来检测,这个能反馈出一定时间内微量元素累积情况,但用来体现当前人体是不是缺微量元素、缺多少,根本测不了,也测不准,就像旅行目的地是郑州,结果引导到兰州去了。
一个是手指检查,就是拿一个夹子或腕带,给孩子夹手指、戴手腕,十多秒就提示缺乏哪些微量元素,这从医学来说,就是“骗局”,没有任何可信度。
这三项检查手段,不是测不准,就是差太远,或干脆就是骗局,目的是引导家长盲目相信和购买各种价高而无用的“营养品”、“保健品”,滋生各种乱象,所以国家全面叫停,除非明确用于诊断特定对象的特定病情才允许做。
另外,除了儿童微量元素检查,孩子和中老年人常听说的“骨密度测定”、“肠道菌群检测”、“产妇母乳检测”,也是妥妥的智商税,除了特殊疾病诊断外,根本没必要查。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过去不同的医疗机构,收费不同,有的40—50元/次,有的上千元一次,加上每次检查后都能趁机推销一波“营养品”、“聪明剂”,很多医疗机构赚翻了。即使这几年国家叫停,仍有不少家长不知道,还在排队交钱。
那么,儿童微量元素检查非特殊情况不要做,值得做的检查有哪些项目?医生说出5种,其中2种在家里就能常态开展:
第一种,身高检查,在家里就能定期开展,如果连续3个月低于国家明确的标准值,才需要找原因,必要时就诊。
第二种,视力检查,也是在家就能开展,日常注意管控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如果连续3次以上视力不达标,才需要诊治。
第三种,血常规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无贫血现象,半年最多1次就可以了。
第四种,口腔检查,非常重要,每半年一次,从1周岁开始。
第五种,大小便常规检查,每年做1次,如果孩子连续腹泻便秘,也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