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富硒大米产地运行(富硒大米哪里生产最好)
祝贺
省地调院登上中国矿业报!
10月28日,《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在中国矿业报刊登。
中国矿业报版面截图
科技创新为转型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群肩负布包、手持罗盘的地质专家,活跃在广袤的青山绿水之间,探索着脚下无尽的宝藏。
他们不畏艰难,披荆斩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地质工作的使命和任务,坚持以“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为工作基调,以推进“五个地矿”建设、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不断拓展地质服务新领域,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他们就是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的地质专家。
多年来,该院依托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四川博士后研究站、国产卫星数据四川省应用中心、南京大学地科院地学研究基地、四川省地质大数据中心等科技平台,先后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项,厅、局级科技项目10项;
通过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级以上技术员占比达52%,各类技术人员占比达91%;
组建了业内认可的“三稀”调查研究团队、土壤污染修复团队、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团队、遥感新技术开发应用团队;
先后获得各类省部级科技技术奖38项,“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大数据
打造地质科技云未来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大数据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部署,在四川省地矿局的指导下,2019年4月,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牵头成立了四川省地质大数据中心。
旨在依托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消除数字鸿沟,整合共享数据资源,建成全省权威的地质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修复、政府大数据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体系支撑。
据了解,该中心以测绘地理信息、基础地质信息、水工环地质、矿产地质、土地质量调查数据等为基础,通过共享交换融入国土、水利、交通、城建、农业等行业专题信息,以“一心二翼三平台+N应用”(以地质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为核心,以管理规范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两翼,同步推进基础设施云平台、地质大数据支撑平台和业务服务综合支撑平台等3个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面向不同用户和需求开发多个应用系统)为建设目标,建设四川省地质大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
目前,地质大数据示范应用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实现国土卫星应用四川中心存档遥感卫星数据、地质项目成果档案、地质成果产品、专题成果数据库等各类数据的多手段查询、分权限浏览与共享,提取符合公共需求的地理要素检索内容,根据信息化要求进行数据、服务筛选,实现多种数据、服务的共享分发。
协同会商系统——实现数据(基础数据、现场采集数据、专题数据)实时同步和地图场景(地图可视化、地图标绘)互操作,影像和倾斜摄影等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实时导入和同步,支持现场无人机视频和位置实时接入,支持第三方移动采集终端的数据按标准导入,实现无障碍地异地协同技术会商。
利用协同会商基础平台,针对局部特殊地理环境,缺乏地理信息数据,现有数字、纸质地图难以满足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要求等问题,以地质理论和山地高原道路桥梁工程保障实际需求为指导,开展基础地质遥感调查为山地高原道路桥梁工程保障应用服务探索,建成特殊环境道路桥梁通行保障地质辅助决策原型系统。
地质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各类地质资料直接贴合地形,可以直观反映出目标区域地质背景、构造、灾害情况等多种信息,为使用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在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森林防火方面,四川省地质大数据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了屏山县中都镇“5·18”森林火灾可视化系统,服务地方政府辅助决策和灾后评估。
利用优势资源,为成都市自然资源管理搭建新型、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平台,努力打造城市地下空间“成都典范”。
全面提升地质工作参与城市治理决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支撑成都市城市规划建设。
下一步,该中心将持续推进硬件资源建设,继续完成四川省地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努力汇集地质各专业数据和知识,研发基于地质工作的大数据平台服务、应用、系统,努力提升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逐步构建统一的地质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实现地质大数据平台的市场化运行。
新技术
助力脱贫攻坚见实效
“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应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
四川省典型土壤改良实验田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把特色农产品品质与产地环境的科学调查研究相结合,以地质技术创新为基础,在农村产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改变了地方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川所属乌蒙山区最大的发展问题是产业培育和产业发展困难。”四川省人民政府原资政张作哈曾直言四川乌蒙山区扶贫工作的难点。
如今,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通过一次次探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解决的办法。
调查富硒水稻种植实验田
2013~2015年,该院全面参与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四川乌蒙山特色农业区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通过深入调查、取样分析、试点推广,积极帮助地方政府开展富硒大米、富硒竹笋、富硒绿色蔬菜等系列富产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初步预计为地方经济增收800万元/年。
宜宾市富硒土地开发利用实验田
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罗群村等11个村,是四川省地矿局对口帮扶贫困村,局党委提出,“要将地质与扶贫相结合,走专业扶贫之路”。
2017年,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承担了田坝镇罗群村等11个村的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在工作区内发现约23000亩土地满足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地环境条件,同时还有近1200亩天然富硒土壤。
项目成果为当地扶贫产业规划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为促进天然富硒土地资源产业发展,在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支持下,四川省地质调查院、西南科技大学和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联合攻关,研发了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复合土壤调理剂配方,形成了川南土壤酸化区农田安全利用综合技术体系。
该项集成技术实现了富硒水稻绿色生产,达到农田安全利用目的。
技术有了,但怎样快速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在四川省兴文县,项目组的技术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把脉春耕生产,为茂合植保、禾兴中药材、富盛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指导建立了300亩土壤改良示范区,并辐射推广3000余亩,让科技在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支撑作用。
地调院专家到田间
经过改良后的土壤,产出的富硒大米价格大幅度提高。
从去年僰王山镇水泸坝村建立的60亩核心区的成效来看,平均每亩产值4308元,比普通大米每亩增收2441元。
撒复合土壤调理剂
兴文县共乐镇富盛种养殖专合社负责人邹清碧今年共改良土壤种植富硒水稻1600余亩。
他说:“往年普通大米价格大概在每斤2.5元~2.6元左右,今年我们的土壤经过改良后,大米品质会提高,进入市场后,将会有个好价钱。”
四川地矿局定点扶贫的村,地质背景、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现状各不同,项目组根据地方特色,为每个村都量身制定了不同的脱贫之策。
如今,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地质专家的足迹已遍布全省大部分农牧区,完成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7%;发现绿色土地11.72万平方千米、富硒土地1.9万平方千米,助力四川省政府摸清全省土地质量家底,参与全国土地质量调查规划规范编制工作,为扶贫工作贡献了力量。
敢创新
争当遥感技术“排头兵”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应用“3S”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和“空、天、地”一体化的遥感调查技术方法,在抗震救灾应急调查、地质找矿、国土资源调查、矿山环境监测、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用无人机收集基础数据
近年来,该院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遥感科研及应用项目300余项,工作区域涉及四川、西藏、云南、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新疆、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创新性的遥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遥感地质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
为地质矿产远景调查及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在区域地质调查方面
总结了一套遥感工作方法。
如,总结了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工作方法,为加快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高效完成填图工作、缩短调查周期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国土资源调查方面
为政府制定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国土整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矿山环境监测方面
为矿产执法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面
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如,在“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该院利用遥感技术为政府部门了解灾情、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和遥感基础资料。
在水文地质调查方面
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西部缺水地区找水提供了遥感基础资料。
如,“九寨-黄龙核心景区水体景观动态变化遥感研究与监测”项目查明了核心景区水体景观的现状和景观水域的动态变化规律,制订了遥感动态监测方案,为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九寨-黄龙景区旅游资源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获得了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在城市地质调查方面
为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遥感地质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该院采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结合GIS、GPS技术,对成都、绵阳等重点城市开展了城市遥感综合调查,在城市地图绘制、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与规划、城市园林绿化、环境污染以及城市扩展动态监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决策以及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在交通选线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遥感地质资料。
分析震后遥感影像图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遥感技术应用与研究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数据和软件配套完善,并形成了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及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三大技术优势。
近年来,该院承担完成的遥感项目成果共获部(省)、局级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参与完成了多个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中“遥感调查”部分的编写;为全国数百个单位和部门提供了遥感技术服务和专业技术咨询。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遥感技术的服务领域,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不断加强遥感技术与地质灾害调查、矿山环境地质监测、城市环境调查、地震地质调查等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推进遥感技术全方位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在新时代,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将明确战略部署和工作定位,不断拓展工作范围,积极延伸服务领域;以“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为理念,以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五个地矿”建设为引领,开展“地质+”“互联网+地质”“智慧+”应用研究推广工作,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