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富硒大米品牌介绍(于都富硒产业发展中心)
编者按
9月20日,《“五抓五美”绘新卷——于都县倾力推进乡村振兴见闻》在《赣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全文2500余字,从聚焦富硒做强富民产业、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激发活力完善基层治理等三个方面,全面报道了我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典型做法和工作成效。在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于都)到来之际,现予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五抓五美”绘新卷
——于都县倾力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金秋时节,于都乡村稻浪滚滚、瓜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处处是美丽家园、诗意生活。
于都突出“五抓五美”要求,倾力推进乡村振兴。近两年,该县通过抓“两业”发展、抓环境提升、抓乡风培育、抓分权赋能、抓乡村治理,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建设“五美”乡村示范点162个,一幅幅“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秀美乡村画卷,在于都大地次第展开。
聚焦富硒做强富民产业
3100亩钢架大棚绵延向前,金黄的稻田写满丰收的喜悦。近日,记者走进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到的是一片产业兴旺的乡村美景。
“通过专家检测,我们这里土壤每千克含硒量达到0.4毫克,属于富硒土壤,种出来的蔬菜也是富硒,品质很好,颇受市场青睐。”在大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带着务工农民一起忙活的种植户黎文,他跟记者说起了自己种植蔬菜的经历。
黎文2011年从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蔬菜种植管理。2018年,了解到于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他决定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到此创业。如今,借着该县全力打响富硒品牌,带动富硒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的东风,他管理种植的30亩大棚蔬菜畅销市场,年销售收入可达40万元。
“我不是于都人,但我决定扎根在这里。”黎文说,于都县自然资源丰富,土壤条件良好,加上该县推出打响富硒品牌、抓好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就业的系列举措,这让他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为推动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该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以蔬菜为首位产业,油茶、脐橙为主导产业,肉鸡、肉牛、兰花等为特色产业的“1+2+N”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收入。目前,全县共种植大棚蔬菜4.5万亩、露天蔬菜10万亩、脐橙16.5万亩、油茶28.7万亩、兰花3000余亩,年出笼肉鸡3700万羽,组建农民合作社1050个。
为打响富硒品牌,该县一体推进富硒产业扩面种植、产品研发等“五大行动”,开展了富硒土壤全域检测,编制了富硒大米团体标准,成立了首个蔬菜育种院士工作站,打造了中国于都硒博馆。如今,该县初步构建了以富硒蔬菜、大米、脐橙、茶叶为主的富硒产业体系,实现“以硒兴业、以硒富民”。全县共建成50亩以上富硒蔬菜基地105个,种植富硒水稻30余万亩,37种富硒产品获权威机构检测确认,于都脐橙入选“中国富硒好果”。
同时,该县着力建立健全融合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深圳茂雄等龙头企业,发展净菜加工;围绕纺织服装首位工业产业,按照“中心工厂+卫星工厂”模式,将大部分的卫星工厂设在乡镇,承接中心工厂订单,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4A级乡村旅游点、1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
在祁禄山镇上岭岗村等“五美”乡村示范点,原生态的红军小道和“初心纪”红色培训中心、红色图书馆相得益彰,吸引许多党员干部前来感悟初心、体验红色文化;
在段屋乡寒信村示范点,古色古香的宗祠群被完整保存并修缮,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美丽风景线;
在禾丰镇麻芫运动新村示范点,篮球场、足球场、攀岩场等体育场地每天热闹非凡,周边农民都说,有了运动新村,他们也爱上了体育运动;
……
如今,随着“五美”乡村示范点的精心打造和精美呈现,越来越多特色风景出现在于都城乡。融合自然生态、红色文化、运动健康和现代气息的美丽乡村,不仅让于都各个角落有了千姿百态的美,也让村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去年以来,于都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打造了162个“五美”乡村示范点。该县坚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不搞大拆大建和过度开发,不用大理石、名贵树木等,让一批原色、原味、原景的“原乡”焕发生机,真正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用好各具特色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农耕文化、体育文化等,与红色旧址、古色建筑、自然环境等进行有机融合,彰显文化底蕴,展现独特魅力,让“五美”乡村亮点纷呈。
与此同时,该县着力抓好文明乡风培育。对祠堂、闲置学校、民房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好人故事宣讲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群众;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信用户”“于都好人”评选,以及家风家训征集、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挖掘、保护和用好红色旧址、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建好“红色课堂”,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激发活力完善基层治理
日前,段屋乡围上村的妇女小组长段桃花带领村里的妇女志愿者走进村民家中,检查房前屋后的卫生情况,帮助清扫道路两旁的杂草垃圾,确保村民家里干净整洁,村里处处和谐有序。
据介绍,为持续有效开展环境整治,该村妇女小组不仅常态化开展卫生清洁工作,还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对村民家中卫生情况进行评比并公布红黑榜,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园。
如今,由理事会、妇女小组等基层组织牵头,推进环境整治等乡村治理工作,已成为于都各乡村的一项常态化工作。该县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有效抓好分权赋能和乡村治理工作,使乡村呈现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
该县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县乡村三级有效联动。县级当好“指挥员”,抓好建设规划、执行、监督和评议,健全了流动现场会、日常督查考核、评分排位通报等推进机制,营造了“你追我赶,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乡村当好“战斗员”,立足自身实际,激发主观能动性,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理事会当好“冲锋员”,在乡村振兴中负责群众动员、质量监督、长效管护等工作;老百姓当好“主人翁”,主动对自家附属房、围墙、铁皮棚等进行整治,并通过捐钱捐物、共同出资等形式,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之中。
该县坚持建管并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通过召开户主会等形式,强化宣传发动、示范带动,不断提高村庄管护水平;开设公益性岗位,安排专人负责村庄保洁、花草和公共设施管护;充分发挥理事会、妇女小组长等的协助监督和带头带动作用,群策群力,使乡村家园变“一时美”为“长久美”,变“局部美”为“整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