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富硒大米建设地点(江西宜春富硒米)

硒宝 07-14 10:10 56次浏览

尊敬的农工党宜春市委会委员:

您好!

以“硒”为贵大有“硒”望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宜春市富硒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就您提案涉及大力发展宜春富硒产业的建议答复如下:

宜春富硒大米建设地点(江西宜春富硒米)-硒宝网

一、宜春富硒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富硒产业作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抓手,作为“生态+大健康”产业的首位产业,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规划为先,做实“硒源”。按照“先布棋盘、后落棋子”的思路,扎实打牢富硒产业发展框架,助推富硒产业长远发展。一是注重高位“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富硒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部门职责,建立了定期调度、联席会议和督查考核、产业统计等制度,统筹推进富硒产业发展。研究出台了《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富硒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明确将富硒产业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评价体系。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以上资金,专项用于富硒基地建设、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等。二是注重规划“引”。坚持以点带面、以新革旧,立足县域富硒产业规划,聘请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高质量编制了《宜春市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一区两带三核六园”的空间布局,即:国际知名硒产业发展示范区,富硒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带、富硒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富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核、富硒养生旅游产业发展核、富硒产业发展集成示范核,富硒大米产业园、富硒油茶产业园、富硒中药材产业园、富硒猕猴桃产业园、富硒肉牛产业园、富硒食品加工产业园,力争到2020年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富硒产业产值230亿元;到2022年达到200万亩,实现富硒产业产值450亿元。三是注重深入“查”。在往年调查基础上,去年又在全市全域开展了硒资源再普查,初步探明全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41mg/kg,富硒和潜在富硒土壤面积1545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5%,其中富硒土壤(以总硒含量≧0.4mg/kg计)面积780万亩,潜在富硒土壤(以0.3mg/kg﹤总硒总量﹤0.4mg/kg计)面积765万亩,并绘制了“宜春市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图”。

(二)以基础为重,做强“硒体”。坚持边谋划、边建设,着力抓好管长远、打基础、增后劲工作。一是建设基地。已在全市富硒资源丰富地区成功创建一批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面积达到48万亩。丰城市从2007年启动建设占地45平方公里的中国生态硒谷产业园,重点打造富硒大米、何首乌茶、中药材、油茶种植和休闲采摘、高档肉牛养殖、花卉苗木等七大种养基地;袁州区打造了3个有机富硒生产基地;明月山策划了“我在明月山下有一亩富硒良田”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二是培育主体。全市现有各类富硒经营主体84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17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市本级今年5月成立了宜春市富硒产业协会,高安市成立了由2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联合组成的富硒产业协会;上高县19家合作社联合成立的江西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获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三是壮大品牌。全市已开发富硒粮油、畜禽、果蔬、茶品等60多类富硒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富硒农产品61个,注册富硒农产品商标51个,其中高安市“金特莱”为中国驰名商标。宜春大米、丰城富硒大米、上高紫皮大蒜、樟树花生等4个富硒农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万佳”皇菊、“隆平有机”香米等多次荣获“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金奖。丰城市“乡意浓”牌系列大米和“天玉油脂”荣列中国长寿之乡养生(老)名优产品。

(三)以监管为要,做优“硒品”。质量是富硒品牌的“生命线”。我市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全力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化内功修炼,唱响富硒品牌。一是从严制定标准。积极组织富硒农产品相关标准制修订,促进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运营。《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涉及到稻米、豆类、蔬菜、水果、水产、矿泉水等11类食品原料及其制品,《地理标志产品丰城富硒大米标准》和《富硒食品丰城冻米糖》均被认定为江西省地方标准。目前,正与江西省技术标准研究院合作,研究制定富硒大米、富硒油茶、富硒茶叶、富硒猕猴桃等4个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二是夯实监管基础。实现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全覆盖,2018年共检查企业1200余次,抽取蔬菜、猪肉等样品2万余批次,合格率达到99%。稳步推进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有20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产品实现携码上市。宜春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核查验收,属江西省唯一。袁州、丰城、高安、上高、万载、宜丰均对境内主要农产品进行了硒含量普查。三是积极宣传推介。联合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农科院举办了富硒经济高峰论坛,与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举办了富硒功能农业高峰论坛;相继举办了中国江西宜春富硒功能农业论坛、宜春市首届富硒大米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宜春富硒农业发展论坛暨“宜春大米”品牌创建启动等活动;多次组织富硒经营主体到沿海地区参加展示展销。“状元洲”“金特莱”两个富硒大米品牌入选国家品牌计划,并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前15秒亮相全国;宜春大米状元洲号冠名高铁。建成宜春明月山富硒科普馆,举办硒养健康大讲堂,《稀以为贵宜春硒》《幸福生活,从宜春富硒大米开始》等科普文章在各类媒体广泛传播。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宜春富硒大米建设地点(江西宜春富硒米)-硒宝网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效益为中心、增收为目的”原则,充分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好经验好做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宜春富硒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把宜春建成全省富硒产业的示范引领区、全国富硒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全球富硒康养的最佳目的地,全力打造“世界硒养之都”。重点推进“五大建设”:

(一)大平台建设。一是组建南方富硒研究院。整合市农科所、市良种所、市畜科所成立市农科院,争取农业农村部、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力量,共建南方富硒研究院,努力打造国家级富硒科技创新平台。二是成立宜春市硒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服务指导、考核评价等工作,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确保有人员、有职责、有场所、有经费。三是成立宜春富硒产业发展投资集团。建立运营规模5亿元以上富硒产业发展基金,由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各县(市、区)按市到县资金不低于1:1比例配套支持。四是成立江西省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江西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富硒经营主体提供全程指导与服务。五是健全宜春市富硒产业协会。引导经营主体统一生产标准、技术规程、品牌徽标、销售定价、宣传推广。对内组织会员组建“宜春大米”等品牌联盟,对外联合恩施、安康等知名富硒地,共建全国富硒产业发展区域联盟。

(二)大基地建设。一是抓好集中连片示范基地。围绕建成“百万亩富硒产业基地”目标,今年力争基地面积达5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示范基地达60个,硒资源分布区域重点乡镇各打造1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二是全面开展基地检测认证。对全市富硒大米、中药材、茶叶、猕猴桃等规模基地及其产品进行硒含量检测认证,让宜春富硒产品“源头可溯、程序可溯”。

宜春富硒大米建设地点(江西宜春富硒米)-硒宝网

(三)大龙头建设。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涉硒企业扩张改造、股权重组,力争用2—3年时间打造数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龙头。二是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制定出台富硒产业招商方案,着力引进一批有资金、有渠道、有标准的大企业来宜开发富硒资源,当前我们正与中粮集团、汇源集团等企业洽谈合作。三是建设宜春富硒产业园。在明月山规划选址建设宜春富硒产业园,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形成“园区推动、集群发展”效应。

(四)大品牌建设。一是打造“世界硒养之都”品牌。立足宜春富硒温泉养生的独特优势,策划建立“世界硒养之都”CI体系。二是构建“1+N+N”品牌体系。即“1个统一徽标(logo)+N个区域公用品牌+N个企业品牌”富硒产业品牌体系。三是打响宜春大米品牌。紧扣“南宜春、北五常”的目标定位,以宜春大米为突破口,探索富硒品牌创建宜春模式。四是推进富硒标准化。制定一批国家级、省级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行业标准,出台《宜春市富硒标志标识管理办法》。

(五)大市场建设。一是举办“世界硒养之都·宜春硒养会”。争取国家部委、“国字号”协会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每年定期举办,持续打造成“全国叫得响、世界有影响”的硒养业发展盛会。二是抓好重点市场营销。在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定期举办推介会,面向沿海地区、缺硒地区、高端收入群体开展重点营销。实施富硒产品直销“百城千店”工程,开设富硒产品网络旗舰店。三是开展富硒产业“五进”活动。深入开展富硒产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宾招、进企业“五进”活动,开设“硒讲堂”,设立“硒餐厅”,推出“富硒宴”,评选“硒姑娘”,让宜春市民更加深入认识富硒、了解富硒、认可富硒、宣传富硒,让来宜游客一到宜春就感受到“世界硒养之都”的活力与魅力。

宜春富硒大米建设地点(江西宜春富硒米)-硒宝网

感谢您对宜春富硒产业发展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农业农村局工作予以支持。

宜春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28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