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大米产业园)

硒宝 07-13 18:23 18次浏览

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优质米产业发展现状,围绕如何立足宜丰实情,做强我县特色农业产业,2021年10月中下旬,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负责同志、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实地走访了新庄镇、棠浦镇、新昌镇等地有关种植基地、粮食烘干厂、大米加工企业、县粮食收购中心等企业、单位,调研对象涉及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综合站农技员、企业投资人、种植大户等。通过调研,进一步摸清了我县优质稻米生产、加工、营销等基本情况,为发展我县优质稻米产业提供参考。

一、我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水稻种植基地分布情况

宜丰是优质稻米主产区,早在八十年代就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创建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55.05万亩,粮食总产量23.39万吨。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达57.68万亩,其中优质稻占比达60%以上。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以石市镇、棠浦镇、新庄镇、澄塘镇、芳溪镇为主产区。全县有绿色水稻生产基地25万亩、有机水稻基地2万多亩、富硒水稻面积12.16万亩;有秋瑶、七O、秀竹、姚社长等绿色有机大米品牌6个,有秋瑶、姚社长、口溪桂花等富硒大米品牌5个。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业发展,优质稻种植品种较多且不断更新,主要以中晚稻为主。2021年主栽品种有:中稻天优华占、畾优1068、晶两优534、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等,晚稻野香优莉丝、五香优丝苗、泰优98、泰优390、玖两优黄莉占、猫牙玉针、泰优398等。

2种植基地的经营模式。

当前种植基地的经营模式主要有种植大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几种。

大户经营模式。目前,全县有种粮50亩以上的大户844户,其中1OO亩以上大户577家,500亩以上大户有64家。2020年流转承包水田面积136094.96亩,种植粮食作物(水稻)189626.97亩;其中早稻62004.6亩,中稻65575.63亩,晚稻62046.74亩。我县大户主要集中在芳溪、新庄、澄塘、天宝等乡镇。大户经营的优势是对种植效益敏感,调整快,可降低种植成本。不足是面积过大容易造成粗放型管理,用工困难,不容易提高复种指数,经济效益低。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县内有些农户以合作社形式组织在一起形成利益联接,如稻香南垣、美名扬等。由合作社组织社员生产,统一品种、统一价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防控等,由合作社组织销售。该模式当前以订单生产为主,主要用于特色稻米种植,可以明显提高种植效益,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易引发农业纠纷。

富硒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大米产业园)-硒宝网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米业或烘干企业组织生产,采取简单订单生产的方式,只限定品种,与周边农户形成利益联接,如宜丰县国鸿粮食加工厂。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定品种,提供给农户,所产稻谷由该企业全部收购,且收购价相对市价要高2元每百斤左右,农户种植意向和积极性较高,该企业也保持了稳定的优质粮源,为企业品质保证和品牌声誉筑牢了基础。

订单生产主要针对一些中晚稻的优质稻品种生产。近年来,订单生产的主要品种先后有:万象优华占、野香优2号、畾优1068、昌两优8号、野香优莉丝等,全县2020年有订单面积约6万亩,采取订单生产的企业有3家,合作社2家,涉及的农户500户左右。外县来宜的未统计在内。

3、加工主体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有大米加工企业23家。经原粮食部门认定的粮食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4家,为宜丰县国鸿粮食加工厂、宜丰县万友贸易有限公司等,市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为江西秋禾米业有限公司、江西省九源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经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粮食加工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3家,为江西省九源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江西秋禾米业有限公司、宜丰县国鸿粮食加工厂等,其中市级2家,为江西裕利实业有限公司、江西秀竹米业有限公司。

我县有较为健全的粮食流通体系。现有烘干厂家38家 ,批处理能力5257吨,一天可烘干1.5万亩稻谷的产量,烘干能力总体上充足。全县现代化粮食仓库总量达10万吨,全县粮食年加工能力约5万吨,年外销外调稻谷12万吨。粮食销售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现有国营粮食经营企业16家,民营大米加工厂23家,个体粮食经纪人约30户,有大米品牌10个。

4、优质米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益情况。

据调查,稻米产业效益情况受天气变化、政策托市、农资价格影响较大。2020年,由于早稻成熟期间雨水偏多,寒露风提前(9月14日开始出现了轻度寒露风),造成早稻倒伏严重,出现早稻稻谷发芽,播种偏迟的二晚受寒露风影响结实率下降,致使早晚稻普遍减产、粮农亏损。去年早稻芽谷收购价最低为50元左右/百斤(湿谷),后涨到70元左右/百斤(湿谷),早稻非芽谷收购从70元/百斤(湿谷)涨到了80多元/百斤(湿谷)。去年种植了早稻的农户普遍减产减收。去年中晚稻行情一直坚挺,普通晚稻收购价一般为106元/百斤(湿谷),优质稻收购价为125-140元/百斤(湿谷),调出价普通晚稻为145元左右/百斤(干谷),优质稻155-180元/百斤(干谷)。对于去年的稻谷好行情来说,只要不严重减产,粮农都能增收,尤其是种植了优质稻的粮农效益更高。对烘干厂及大米加工企业来说,只要在年前把稻谷(米)及时脱手,都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及时出手,则随着市场行情下跌而亏损销售或压库。2021年早晚稻普遍都增了产,且早稻收购价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了95元/百斤(湿谷),一般为90元/百斤(湿谷)。所以种植了早稻的农户都增产增收。但是烘干厂高价收购的早稻,又没有检测重金属超标问题,所以,在出售早稻谷给国库时,因重金属超标出现无法出售的问题,且国库消化量少,出现高价收亏本卖的情况。到了中晚稻收割,稻谷行情一直下滑。重金属超标问题又加剧了降价难卖,同时也导致粮食经纪人的无奈退出。晚稻增产不增收,与去年相比,湿谷收购价普通稻少了15元左右/百斤,优质稻少了20-25元/百斤。从区域方面比较,湿谷收购价东面乡镇如新庄镇比其他乡镇高5-10元/百斤。据了解,目前大米外销主要集中于广东、湖北、安徽、河南等地,各地根据饮食习惯而需求不同水稻品种的大米,如广东人喜欢口感软糯的野香优莉丝、湖北人更喜欢做炒饭的大优品种,但总体上都喜欢优质米品种,对于米业公司来说,经营优质稻米,销售稳定更快、利润更好。对于种粮户来说,种植优质稻不愁稻谷销路,特别是在粮食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可以销售更快。对于生态优越的宜丰县来说,发展优质稻,可以进一步提升宜丰大米知名度,打响宜丰大米品牌。

5、近年来政策支持情况及现有的产业发展政策。

涉及补贴方面政策。近年来,国家涉粮惠农政策有:粮食规模经营补贴(种粮大户补助项目,2018年后取消)、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12元/亩)、稻谷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贴(补贴环节年度不同,2021年总计200万元,其中烘干20元/吨、机防4元/亩次)、农业保险、优质稻生产补助(2019年下发补助35.32万元,近两年无)、农机购置补贴等。2018年我省出台了优质稻订单农业补助奖政策,2018-2019年我县每年获得省里的政策资金35万元,对有优质稻订单的米业公司或合作社都给了补助资金。

金融方面的政策。2020年2月11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关于做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办财金【2020】16号),按照要求,我县上报5家民营企业,申请信贷资金需求,其中宜丰县穗丰精制米厂贷款(贴息)300万元,宜丰县万友贸易有限公司贴息贷款100万元。我省出台《关于印发江西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赣发改粮食【2020】296号),按照申报条件,宜丰穗丰精制米厂认缴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50万元。

二、优质稻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水稻种植效益不稳定。

种植效益与收购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密切相关。特别是今年农资价格、人工工价不断上涨,造成水稻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很多农民种稻的效益接近边际,利润微薄,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又不能做到应收尽收,种粮户出现卖粮难,对种粮积极性影响较大,将加速“双改单”或小面积抛荒。

2、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

一是订单价格兑现难,因为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收谷时粮米价降了,粮企不愿承担市场变化引起的明显亏损,所以不兑现订单价格;二是结算时现金兑付不按时,部分粮食企业资金不足,流转运营困难。

3、稻米加工企业不强、产业链不深。

富硒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大米产业园)-硒宝网

总体上全县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处在初级加工水平,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品牌意识弱知名度不高、粮食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大部分乡镇小型加工厂较多,市场营销能力弱,没有规模,稻米深加工产业几近于空白,功能大米(如富硒)市场占有率低,对优质米产业发展带动能力较弱。

4、优质稻品种多,市场竞争力弱。

因全县各乡镇气候环境条件差异较大,造成农民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多而乱,形成不了主打品种,种植意向完全按种业、米业和烘干企业引导,给品种布局和资源利用造成影响。

5、水稻种植受自然灾害频率高、损失大。

宜丰县水稻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主要受水旱、降雨和风灾影响较大,特别是2020年久雨低温、2021年风灾倒伏都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大大降低了优质稻种植效益。

6、个别加工企业、种植大户融资困难。

特别是种、收、贮、加于一体的经营企业或大户,经营投资较大,有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情况。

三、措施和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源投入。成立宜丰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加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做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协调产业政策执行,督促工作措施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主动担当作为,各司其职,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行政保障。

成立优质稻米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品种筛选和规划布局、信息资源整理、生产技术指导、技术难点攻关等。

引导成立产业协会、产业联盟或合作联社,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大行业内部成员信息互通共享,强化行业自律,确保品质,稳步拓展市场。

加大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整合项目资源,增加财政支持。实施宜丰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五年百万工程”,今后五年内,每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开展品牌宣传,实行发展环节奖补。开展市场调查,信息采集发布,品种引进试种、推广观摩。每年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00万元,重点扶持优质稻米产业,从生产环节、收储烘干、加工营销等方面进行扶助。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急难问题专项解决。每年组织创建主体自筹资金10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固资投入、市场开拓和品牌推介等。

2、做强龙头企业,做响优质稻米品牌。

坚持不懈培育优质稻米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粮食加工、烘干、销售企业对优质稻米生产的带动作用,着力解决当前粮食种植效益偏低的问题。要从行政、市场、环境、技术等诸多方面,千方百计帮助优质稻米企业正常经营,实现盈利,发展壮大。充分挖掘本地生态环境好、土壤富硒等优势,引进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稻米淀粉、蛋白等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久久为功打造宜丰优质大米品牌。选好品牌创建主体,抓住现有国家、省市龙头企业和行业大户,分环节遴选2-3家企业作为品牌创建主体,从政策、技术、人员、资金等多方面进行扶持。注重品牌创建,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商标,鼓励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着手培育“宜丰大米”区域公用品牌。

强化品牌宣传,加强优质稻米品牌推介。组织产品参加展示展销,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参加央视广告、网红带货、公益直播等电视网络销售,以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江西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江西名优农产品(深圳)展示展销会、江西农业博览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农产品展销会,这些措施都将有力提升我县优质稻米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富硒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大米产业园)-硒宝网

3、固化政策保障,理顺购销渠道。

继续发挥国家已有的惠农政策对促进粮食生产的推进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耕地地力保护资金、稻谷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贴等惠农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业保险力度,增加覆盖面,理顺投保、理赔关系。加强银企对接,为需要融资的企业提供成本低、便利的融资渠道。

坚持市场化导向和政策托底相结合,着力保护种植效益。整治粮食市场秩序,认真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应收尽收,杜绝在烘干收储企业和国有粮库之间出现倒卖掮客。倡导诚信契约精神,督促引导收购、加工主体提高订单履约率,避免出现“卖粮难”“违约多”。

4、做好技术服务,提升减灾保障。

强化优质稻米产业技术支撑,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会同米业、烘干厂、种植大户一起,组织开展技术协同攻关。筛选优质品种,配套完善种植技术,解决优质稻倒伏、重金属、抗逆性等技术问题。

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及早制定应对预案。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对迁飞性、流行性病虫重发区,搞好地区间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配套生产技术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减灾防灾能力。加快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补齐机插、机防等环节短板,切实提高生产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