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多少钱一盒(紫阳富硒茶多少钱)
2005年1月15日,于若木同志与作者互评紫阳茶
坐在桌前,我冲了一杯紫阳毛尖,绿叶在沸水中翻滚冲撞,上下扶摇,片刻,一缕清香袅袅飘出,咂一口,满是紫阳的味道。
品茗思人,浮动的茶香,让我想起了与紫阳茶颇有渊源的于若木老人,想起了她和紫阳茶的一段往事。
几年前,我在一次活动中,偶遇于若木同志,当时她已八十多岁了。还担任着中国营养学会的会长,一直致力于青少年营养早餐奶的推广,对富硒产品也很有研究。
我知道她曾经很是关注陕西的紫阳茶,寒暄后,我就提到了紫阳富硒茶,老人微感吃惊,她略为直了直佝偻的腰,问道:“你怎么会知道紫阳茶?”
我说,我曾在安康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现在还有亲友在那里,每年他们都会寄些茶来,这些年我一直在喝紫阳茶。
她听后仰面大笑,很是开心,大约没想到在北京还能遇到喝紫阳茶的同道。她说,她也一直坚持在喝紫阳茶,每年紫阳县的同志都会寄来,一直没断。她说紫阳茶是天然富硒产品,常饮可防癌、抗癌。
……
说起茶叶,世人皆知这是南方特有的物产,人们熟悉的龙井、普洱、铁观音大都如是。那么,陕西产茶吗?回答是肯定的。有诗曰:“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这里所说的紫阳茶,指的就是产于陕西省紫阳县的紫阳毛尖。
翻开地图,在陕西的地界上要找到紫阳县,还是要费点功夫的,因为,这个凹据于巴山北麓、汉江上游的小县,只有35万人口,是陕西最穷的边远县之一。然而,这个不起眼的小县,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紫阳位居陕西、湖北、四川、重庆四省交界处,即是秦头川尾,又合秦风楚韵,是陕西省最南边的一个县。往西走两步,就到了四川的万源市,往东南行几里就到了重庆的城口县;紫阳也是仙人之地,它是全国唯一一个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紫阳还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有山有水之地,云遮雾绕之处,自然是产好茶的地界。紫阳茶就产自这巴山汉水之间。
说起来,这紫阳茶成名已久,它早在汉唐时期就曾作贡茶晋献宫廷享用,同时还随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和海外。洎至清代,紫阳毛尖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后,由于种种原因,紫阳茶风光不再,只是在本地和西北诸省行销,其他市场则难觅其踪。
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工作者发现紫阳县是我国少有的富硒地带,硒作为一种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它对人类的生育、生长及衰老有重要健康作用,与肿瘤、糖尿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肌炎、高血压等有密切关系。紫阳茶平均含硒0.6530ppM,最高值为3.8536ppM,比我国非富硒地区茶叶平均含硒量(0.1158ppM)高5.5倍,并确认紫阳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抗辐射等营养保健作用。从此,天然富硒的紫阳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最早关注到这一点的,就是时任中国营养学会会长的于若木同志。
此前,于若木一直致力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防治工作,而这两种病,正是由于缺硒而导致的。紫阳富硒茶的发现,让她看到了防治这种病的一条新路。
1989年9月下旬,于若木应邀到陕西考察,她本来想要去紫阳县实地看看,但是当地领导考虑到她年事已高,且通往紫阳县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就劝阻了她。于是,她特意在西安听取了紫阳富硒茶研究课题组关于富硒茶鉴定会的汇报,并题写了“开发富硒紫阳茶,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是紫阳县义不容辞的责任”的题词。
一年后,1990年4月15日,正值春茶上市之时,于若木再次赴陕,专程赶到紫阳县参加首届富硒茶饮茶节,她要实地考察这个富硒之地。随行的还有全国茶学、医学、营养学的部分专家学者和新闻、商贸界人士共200多名代表。边考察,边饮茶,于若木越看越高兴。她兴致勃勃地说:“全国有22个省市的部分或大部分地区缺硒,严重缺硒地带易患克山病、大骨节病或癌症。紫阳县是国内少有的富硒地带,如何有计划地开发这一地区,为贫硒地区、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次,她欣然挥笔,为紫阳富硒茶题词:“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具佳,系茶中珍品”。
1990年7月3日,在于若木的倡导下,“紫阳富硒茶专家评议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习仲勋、杨成武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习仲勋品饮后,也为紫阳茶题词:“健康佳品,驰誉神州”。于若木在会上发言,全力推荐紫阳茶。在她看来,大力发展紫阳茶是帮助紫阳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光明之路,也是造福天下缺硒群众的健康之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善事。
在她的宣传鼓动下,紫阳茶开始受到了有关人士的重视,全国人大、中顾委等机构开始订购紫阳毛尖。她的丈夫陈云同志习惯于喝龙井茶,在她的劝说下,也开始品尝紫阳茶。而于若木本人,一直坚持喝紫阳茶。此后的几年间,每年紫阳县的同志都要给于若木寄些茶叶,每次,于若木总是把钱如数寄回紫阳。
2005年1月15日,甲申十二月初七,时值冬春之交,中南海里微风和煦,我和爱人一同去看望于若木老人,我特意从冰箱里拿出两小盒紫阳茶,见面后,我把两个大小不一的茶叶盒拿出来,说这是明前茶,请她品尝。
老人笑着纠正我说:“应该是去年的明前茶吧……”
说来惭愧,我对紫阳茶的了解,还是在离开安康之后,从自己喝,到送朋友尝,慢慢才品出味来,知道了紫阳茶和其他茶的不同。朋友之间交换茶叶,我拿出来的都是紫阳茶。不过,别人并不知道这个茶的妙处。每每遇到这样,我往往是从硒讲起,说到汉江,说到秦巴山区,再说到紫阳,鼓噪这茶的好处,最后还要加上一句:“这可是营养学家于若木推重的茶”。如此,对方才释然,表示一定要尝尝。不过,估计他们看重的是“于若木”,而不是“紫阳茶”。
于若木听我这么一说,乐了。她说,紫阳茶确实不错,但是在加工、包装和宣传等方面就差些了。
对此,我也有同感。虽然贵为清代的名茶,但是这么多年,紫阳茶的知名度不升反降,好像还是养在深闺,踽踽影单了。而紫阳周边地区的茶叶,如:湖北的采花毛峰、河南的毛尖、四川的峨嵋竹叶青等等凭借着精细的加工和良好的包装宣传,早已名声大噪,成为桌上的寻常物。我曾到北京最大的茶市—马连道茶城。问到富硒茶,茶商们提到的都是湖北产的,说起紫阳茶,人们则是一脸的茫然,显然不知。
其实,紫阳茶除了富硒之外,茶质本身也属上乘,它色清味厚,格调高古,甘香扎实,经久耐泡,颇具秦人之风。尤其适合于饱食之后,消腻除秽,养精蓄神。如空腹饮之,则心悸难耐,反映剧烈。
于若木说,据她所知,在中南海的领导中,只有她和习仲勋一直喜欢喝紫阳茶。
她说:“习仲勋同志是陕西人,过去可能是省里的同志带给他的,其他人对这个茶叶知之不多。我还特意和中办的同志讲,你们可以进点紫阳茶,放在会议室,开会的时候给大家尝尝,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
老人言之訚訚,望之殷殷。
我知道,她对紫阳茶的关心,其实远远超越了茶叶本身,她关注的是茶叶给山区农民们带来的实惠,给国人带来的健康。每次,有紫阳的干部来看她,于若木问到的就是紫阳茶的开发和当地群众的脱贫。每每得知种茶富民的消息,她都很高兴,她说:“这几年紫阳富硒茶开发成效显著,农民得到了实惠,茶叶真正成为紫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项目。希望紫阳县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时机,围绕紫阳富硒茶这一特色产业,把工作抓实,尽快把茶叶再做大做强,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要通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无公害绿色基地建设,高科技产品开发,使紫阳富硒茶不仅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也为全世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话锋一转,于若木特意提到,她到陕西,住在省委招待所,看到待客用的不是紫阳茶,她就和负责接待的同志讲,外地人到陕西,应该让他们品尝陕西的特产紫阳茶。
“如果你们自己都不用,别人怎么会知道陕西还产茶,还产好茶呢?”
说到这,老人的表情显得有些严肃了。
语毕,她又加了一句:“要是能在北京市场上买到紫阳茶,就好喽。”
我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准备在北京开个茶社,专卖紫阳茶,到时请您剪彩,作顾问。”
她笑呵呵地说:“好哇,到时我一定去……”
自然,我没有能力开这个茶社,老人也没有机会剪彩。不过每次去看她,我都会带些紫阳茶,每次伟华大姐都不让带,每次我都坚持。
青青紫阳茶,造福千万人。也正是得力于她的关注和支持,如今,紫阳县茶园面积已经超过了10万亩,年产茶 1500 吨,年总产值480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3%。紫阳农民每年种植茶叶至少可增加现金收入 100多元。“紫阳毛尖”、“紫阳翠峰”、“紫阳银针”等系列名茶产品,在国内外获得二十多项奖励,紫阳富硒茶已是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紫阳县也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的称号。
2006年2月28日,87岁的于若木仙逝,我到305医院吊唁,这次我带的是一束鲜花,没带紫阳茶。
不过,我想,天国依然有茶香……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