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富硒茶百企进万家(陕西省安康市安家坪富硒茶)
筚路蓝缕绘新篇
——白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记者 陈俊 通讯员 王琛
sdfd
位于秦巴山区的白河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质控制区。境内山陡谷狭,立地条件较差,“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其曾经的真实写照。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实现了全县脱贫摘帽,7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6.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稳定脱贫的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新任务、新要求,该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乡村振兴波澜壮阔的画卷?
近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牢固树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力书写了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白河县城全景
内外兼修,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到双喜去采茶!”最近,宋家镇双喜村迎来了一拨拨游客,宁静的小村庄一次次沸腾起来。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乡间道路平坦开阔、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行走在白河县宋家镇双喜村,田畴沃野间处处澎湃着生机与活力,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和美画卷在眼前渐次展开,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以其独有的魅力告诉你:这里风光如画!
“双喜村地处大山深处,以前也是有名的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杨猛说,过去,这里村居破旧,道路泥泞,生活极不便利。近年来,全村致力于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文明创建等各项重点工作,合理利用院落等闲置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形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多种类型“庭院经济”,勾勒出如今宜居宜游的魅力双喜。
美丽乡村建设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以青山绿水为底色,该县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建设理念,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
西营镇蔓营村田园综合体百亩稻田
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传承保护、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形成了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和县级主导、镇级主管、村级主责的工作格局,设立工作推进、规划统筹、考核督导三个专班,系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
同时,加大重点帮扶镇村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打造“1镇10村”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和“1镇8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乡村建设示范样板,支持重点帮扶镇村项目42个,投入衔接资金2510.5万元。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夏季战役”为突破口,新(改)建户厕700座,改造提升公厕60座,累计建设公厕674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7.1%。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已完成投资9.9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全市厕所革命和移风易俗现场会在白河召开。
为给群众创造一个好的休闲环境,白河近年来累计投资5.8亿元,实施了老城区道路、广场、人行道铺装、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各类广场和花卉上安装了彩色灯带,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在城关镇清风社区整体改建的基础上建设的“人民广场”,场地平整,休闲椅、健身器械吸引了附近小区的居民前来休闲。每到傍晚,打球的、扭秧歌的,大人、小孩一片欢声笑语。
针对社区搬迁群众“人户分离”问题,该县创新推行“居住簿”管理模式,建立“人户分离管理、机制共建共享、服务无缝对接”的人口管理新机制,以精准数据为支撑,实现对易地搬迁群众的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精准保障,全力做好搬迁后扶服务工作。目前已完成“居住簿”发放1.5万户6万余人,切实提升了社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融入感。“居住簿”做法得到中省领导批示肯定。
天宝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美丽乡村,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模式在全国推广以来,白河县仓上镇天宝村已然成为大家眼中的“明星村”。事实上,除了多彩的梯田风光与美味的特色小吃,文明乡风也成了天宝村的亮点,筑牢了乡村振兴底色。
刚上任不久的村支书王军介绍,天宝村不仅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耕文化研学基地,还成立了党员先锋队、村民理事会,并深入发掘康养文化药王宫遗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传承优良家风,让乡风文明在村里可触可感,入脑入心。
“这里民风淳朴是我选择返乡创业的动力之一。”几年前,村民郭俊宏返乡成立了公司,栽植了500亩茶园,流转13户闲置的土房,做起了巴山云民宿生态旅游,如今事业越做越红火,吸引了省内外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之“魂”。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000余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4.36万小时,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累计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
仓上镇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
结合乡村发展实际,该县不断拓展乡风宣传渠道,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探索建设“理论+”群众宣讲品牌,采取“理论宣讲+文艺下乡+百姓故事+现场互动”的模式,破除陈规陋习,持续唱响移风易俗,振兴文明乡村。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靶向发力,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产业发展有朝气,乡村振兴有底气。
曾经,永宏化工技术停滞不前、生产规模小而散,一度成为白河县黄姜皂素产业的发展瓶颈。2016年,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入驻企业,搭建企企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循环产业发展项目平台,为黄姜皂素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
眼下,陕西永宏生物科技已形成闭环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先后被省市县评为技术改造“先进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其科技成果先后荣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安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其中碳基营养肥料产品荣获第25届中国杨淩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后稷”奖,科研硕果累累。
“现在,公司通过技改扩能建成年产500吨皂素生产线。年可加工黄姜7.5万吨,是全国乃至亚洲产能最大的皂素生产企业,可带动本县及周边农民种植黄姜增收超过2亿元,务工增收超过2000万元。”陕西永宏生物科技创始人之一陈永宏说,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许多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双丰电子科技产业园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
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该县按照“坚持生态立县、突出园区兴业、致力产业富民”的思路,着力构建“木瓜、黄姜、茶叶、生态养殖(水产)、魔芋、林果”为主的乡村特色富民产业体系,创新推进“光伏+高经济价值作物种植”“农光互补”等发展模式,“八大产业链”“八大园区”效益逐步显现、链条不断延伸,庭院经济初具雏形。累计培育各类市场主体1000余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5万亩。
持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经营体系建设,全县累计培育各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980多个,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6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73个,家庭农场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510个,聚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全县113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达10万元以上。宋家镇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镇,2023年又积极争创中厂镇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
特色产业结硕果,白河木瓜认定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有19家茶企获得了“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使用权;各类特色产业累计注册产品商标330个;全县茶叶产品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60余个;建成茶企内检室及质量追溯体系19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追溯终端35家;有58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备案;已注册“两品一标”认证20个……
中厂镇石梯社区木瓜产业园区里工人们为木瓜去皮。王茜 摄
筑巢引凤人才聚,赋能发展产业兴。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持续实施“一产业一基地一团队”的引才育才模式,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创业人才工程的意见》《全民创业促就业扶持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两河工业集中区、“飞地经济”园区、万家超市等6个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创业项目200余个、创业主体1500余户,落实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4亿元,先后吸引9000余名有一定经济实力人才返乡创业,形成“人才回乡、信息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以才兴业、以业聚才的“归雁经济”。
聚智引才,产业迸活力。该县大力开展“亲商助企”行动,落实领导干部全覆盖包抓“五上”企业,积极对接引进宝石文化产业园等23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绿色石材、文化旅游、农产品循环加工等立县之业加快形成,带动3万余名脱贫群众增收。
白河县歌风春燕AAA级景区
引才、育才同频共振。实施农村人才培育“四个一批”工程(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培育认定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一批农业产业适用技术人才,培育一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全县已培育高素质农民1733人、创业致富带头人379人、产业振兴“头雁”5人。通过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支持返乡人员就业创新创业,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该县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探索实施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星级管理”模式,推行“1+11+X”工作模式,实行第一书记“一镇一团”,建立第一书记星级管理制度,健全模块评星、动态减星、奖惩依星的考核体系,实现能力共进、服务共办、组织共建、产业共兴。组建农技类、畜牧类、林业类、综合类四支专家服务团,选聘91名产业技术指导员,覆盖全县113个村进行一对一技术帮扶,打造出农业农村人才的“新引擎”。
人才源源注入,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民生为本,
让脱贫成效更可持续
重监测、强帮扶,全力推进政策落实。
今年51岁的雷和兴,是中厂镇大坪社区五组村民,膝下2个孩子。此前,妻子刘厚英在家照顾孩子,他一直在外务工,收入稳定,生活条件尚可。
可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2月,雷和兴被诊断为早期胃恶性肿瘤,突然重病他只好辞去工作,辗转四处求医。没了收入来源,医药费高昂,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艰难。就在他愁眉不展之际,大坪社区驻村干部突然造访家里,伸出了帮扶之手。
原来,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该县创新建立“3+5”工作体系,构建“板块运作、条块结合、定期调度、协同联动”的闭环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三五三三”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模式,健全线上网络、线下网格防返贫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的监测力度,每周对所有农户开展全员、全域、全面排查研判,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帮扶。2022年至2023年,大坪社区新识别认定监测对象6户23人,雷和兴家就是其中一户。
“政府的帮扶,让我们渡过了生活难关。”雷和兴感激地说。如今,他不仅全家享受低保政策,拿到了防返贫保险16813元、种植各项补贴7200多元、孩子享受雨露计划3000元及义务教育阶段扶持政策,村里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500元。
冷水镇三院社区。 纪昌鑫 摄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识别监测对象2489户8169人,风险消除5418人,风险消除占比66.32%,守住了系统性、规模性返贫底线。
“我县脱贫是一个长期滞后发展的深度贫困县的脱贫,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巩固成果同样艰巨,我们需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县委书记王日新在巩固衔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如是说。
秉承为民初心,该县坚持现有帮扶政策和体制机制总体稳定,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医疗健康、兜底保障等各项惠农政策,持续巩固提升安全饮水保障水平,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209户。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累计创建“五星级”社区33个,推动脱贫村自我造血能力稳步提高,不断改善提升村民生产生活水平。
目前,全县2535人已获雨露计划补助支持,共兑付补助资金1890.3万元,发放小额到户贷款贴息1341.69万元。累计发放低保金6553.76万元、供养金3066.76万元,照料护理费1181.74万元,实施临时救助4323人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0969人次。
建好基层党支部,乡村振兴快一步。
健全村干部选拔、培养、管理、考核“链式”管理模式,先后3批次组织107名村党支部书记到江苏溧阳“学习取经”,实行“履职体检”“末位淘汰”制度,先后对9名不胜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储备132名大学生村级后备力量,落实导师帮带、定岗锻炼、实绩考核等机制,加强教育培养,为村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立足“党建+金融”融合发展思路,在122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乡村金融超市”,成立产业发展指导服务队40余支,累计发放信贷资金9.6亿余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一创新做法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荣获全省全市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新华社《内部参考》《中国组织人事报》等主流媒体进行深度报道。
每年五月,白河县安福村的千亩芍药、牡丹竞相绽放,争奇斗艳,既是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产业项目,又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该县创新实施以“成立百家劳务公司、壮大百家社区工厂、开展百场技能培训、引回百名创业能人”为主要内容的稳岗就业“四百工程”,累计发展新社区工厂145家,带动就业5604人,实现外出转移就业6万余人。“四百工程”的典型经验,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和时任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作为唯一县(区)在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上交流发言,省市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暨“四百工程”现场会在白河召开。
如今的白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人气聚集,群众面貌精神振奋,山水环绕如诗如画……白河人民正在广袤的沃土上筚路蓝缕,将“三苦”精神融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凝心聚力勾勒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无署名图片由白河县乡村振兴局提供
策划 李军帮 统筹 杨宗发 郎海侠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