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紫阳茶富硒茶)

硒宝 07-11 18:27 33次浏览

各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和省市驻紫各单位:

现将《2022 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紫阳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

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紫阳茶富硒茶)-硒宝网

2022年3月1日

2022 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2 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22〕1 号)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主题”,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紫阳茶富硒茶)-硒宝网

(一)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按照“育龙头、强链主、搭平台、保要素、建集群”工作思路,主抓茶叶,聚焦畜禽养殖、生态渔业、魔芋、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杂果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做强富硒茶首位产业。抓好基地升级、加工提等、基础完善、科技投入等环节,完成茶园低改 3 万亩、专业化茶园管护 5 万亩,建设数字化茶园基地 10 个,持续做好茶园补植新建达标,年产茶 1 万吨,一产产值达 25 亿元以上,产量和产值分别比 2021 年增长 5%和 6%左右。二是做稳畜禽业。坚持疫情防控为先,树立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力促进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协同推进。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 41 万头、羊饲养量 13 万只、牛饲养量 1 万头、家禽饲养量 120 万羽,全县富硒养殖产值达到 13 亿元。三是做优魔芋产业。以魔芋产业集群为牵引,推进实施种源建设、基地建设、营销建设、品牌打造、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全年魔芋面积稳定在 7.8 万亩、产量 10.2 万吨,实现产值 7 亿元。四是做精生态渔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小流域流水养鱼,稻渔共养、池塘精养等模式,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

发展流水养鱼累计达到 1000 亩,水产品产量15000 吨以上,产值 2.1 亿元以上。五是协同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水果等小众产业。抢抓将食用菌产业纳入全省农业重点产业链机遇,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坚持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适生区域,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配合全市打造“秦巴药谷”;发展柑橘、蜂糖李、猕猴桃等富硒水果 1 万亩,改良低产板栗园 0.5 万亩、核桃园 0.8 万亩、菜用香椿 0.5 万亩;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打造集经济、景观、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精品特色产业带,形成主导产业引领、区域特色产业共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提高产业覆盖面,确保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能够稳定持续增长。六是加大主体培育力度。大力推进“十百千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市级龙头企业 3 家。七是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和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力度,做好农业灾害普查监测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承保工作,构建农业风险保障体系。

(二)在人才振兴上谋良策。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与乡

村振兴总体规划及各项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和技术人才培养,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优美、富裕、幸福紫阳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是实施基层干部招育工程。结合基层教育、卫生、农林水、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和编制空缺情况,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等方式,今年计划招录招聘 30–50 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二是实施乡村教师、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通过专业培训、上挂研学、学带帮教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热爱农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学习培训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专业素养。三是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通过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班学习、学历提升等方式,着力增强村干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依法治理本领,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乡村振兴需要,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能成事的村干部队伍。四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围绕我县主导特色产业,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加快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紫阳茶富硒茶)-硒宝网

全年计划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 400 名、产业致富带头人不少于 500 名。五是实施工匠型乡村人才培养工程。以乡村手艺人、种植养殖能手、非遗传承人、个体经营者等“土专家”“茶博士”“农秀才”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工匠型乡村人才专项培训,今年计划培养工匠型乡村人才1000 名以上,建设一支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经营、种植养殖、建筑施工、传统技艺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工匠型乡村人才队伍。六是实施乡村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为重点,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好基层文化旅游专职干部。七是实施科技人才下乡兴农工程。围绕全县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按照基层点菜、专家接单模式,选派 100 名以上专家到基层一线开展指导服务,推动产业与技术融合;以全县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各领域科技人才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300 场次科技人才下乡进行科技服务。推行“菜单式”用才,管好用好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等,释放各类人才潜力。八是实施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引工程。加快发展“归雁经济”,回引农民工、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创业就业,大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返乡创业意向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三)在文化振兴上有创新。一是实施培根铸魂工程。

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和“百姓宣讲”活动,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就业创业技能知识培训,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二是实施移风易俗工程。持续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六大活动”和“五项行动”,深化家风村风民风建设,常态推进等靠要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歪风陋习整治工作,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三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完善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辐射带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四是实施文化传承工程。大力推广推介紫阳特色文化,深入挖掘茶文化与民歌文化资源,创新方式方法,以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五是实施产业孵化工程。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做精做强生态文化旅游,有序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生态康养、农耕体验、创意农业,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做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

(四)在生态振兴上见实效。一是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县、镇、村三级设施和服务,不断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以青中、贾坪、营梁等 10 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培育一批人居环境建设与庭院经济发展示范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集中力量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年计划建成片区垃圾转运站 5个,污水处理厂(站)4 个,改厕 3000 户,创建 2 个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17 个全县美丽宜居示范村。二是持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三是积极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改造完善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等配套设施,提升粪污处理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四是强化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健全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夯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有效遏制秸秆等生物质露天焚烧问题。五是强化耕地土壤环境整治,强化废旧农膜等污染源头控制,完善农膜回收长效监管体系;实施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做好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重度污染管控。六是持之以恒推进国土生态修复、农村水系综合治理、森林生态修复、长江流域十年禁捕、野生动植物保护五大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及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深入开展蒿坪河、大小米溪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强化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推进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持续开展问题排查整治,确保用水安全;加大对汉江流域等重点水域禁养、禁捕工作力度,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合理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维护生物多样性。

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紫阳茶富硒茶)-硒宝网

(五)在组织振兴上求突破。一是开展基层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乡村振兴能力培训。二是不断建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三是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域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四是聚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开展村集体经济“削薄”攻坚行动,2022 年底前,每个镇建成 3 个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超 30 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 50 万元的村达到810 个以上,10 万元至 50 万元的村 120 个以上,消除集体经济收入 5 万元以下的村。五是加强和改进易地搬迁社区党建工作,健全完善搬迁社区党建“365”模式。

二、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六)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管理,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布局,加大粮油先进实用主推技术集成推广,加大富硒粮油种植基地建设,完成 4.02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经营效益,稳定全县粮食生产面积;围绕“稳粮扩豆增油”的总体思路,切实抓好春播马铃薯、早玉米生产,统筹谋划好水稻、秋玉米生产,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扩种大豆、油菜,增加复种面积,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 58.6万亩、产量达到 10.6 万吨以上,分别较 2021 年增长 4.6%和 1.4%。二是按照“政府引导、园区发展、主体参与”和“发展高山菜、做精露地菜”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蔬菜基地建设,全县建设蔬菜保供基地 34 个(每镇保证 1-2 个),其中设施蔬菜基地 10 个,露地蔬菜基地 24 个,基地面积达到 1万亩左右,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

(七)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深化落实“三个三”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行网格化排查、常态化比对、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进一步简化监测对象申报纳入流程,缩短认定时间,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响应,对发现因灾因病因疫等导致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落实产业就业、医疗保障等“靶向性”帮扶措施,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行“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等工作机制,每个镇每季度集中督查解剖 1 至 2 个村,以查促改,以点带面,全面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隐患。二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经营主体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带农益农机制,提高农户经营性收入。持续加大惠农补贴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补贴政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力度,健全完善“双线管理”模式,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力争实现集中安置区农业产业园区全覆盖。

三、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八)聚焦富硒产业促乡村发展。一是三产联动,融合发展。加快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工作进程,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鼓励开展农产品绿色、有机、地标“两品一标”认证,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持续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二是科技赋能,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增强农业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科技攻关、技术引进、技术集成创新、成果转化。培育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综合体。三是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全面落实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000 人以上。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公益性岗位和创业担保贷款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不低于上年度人数。用活管好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确保有条件、有意愿的脱贫户家庭有一项增收产业。通过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近就业等多种方式,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九)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一是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制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不盲目大拆大建,防范村级债务风险。二是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水电路讯及排污等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标准规范,实现硬件配套到位、软件提升优化、要件支撑保障。三是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二是稳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有效衔接。持续全面深入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加快基层党建网格、基层治理网格、防返贫监测网格“三网合一”,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巩固脱贫成果等工作;完善在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管理,健全“爱心超市”“党员积分管理”等管理制度。三是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应对非法集资、电信诈骗、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交通、消防、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加大“村霸”防范整治力度,深化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群众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扎实做好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