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产业链项目介绍(广州链茶茶业有限公司)
三产融合做精茶文化
茶园已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和基本底色
4月14日,汉滨区大竹园镇东旭茶庄内格外热闹,300多名学生来此研学,让东旭茶庄总经理单东任既高兴又忙碌。孩子们在专业制茶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和制茶车间全过程体验制茶流程。他们围坐在老师周围,跟着老师练习摊青、杀青、揉捻、做形、烘焙等手工制茶工艺。
据单东任介绍,茶庄建成于2022年,占地6000多平方米,除打造了30多间民宿外,还建设了网红桥、彩虹滑道等娱乐设施,“最忙的时候,来庄园的人超过1000人,车辆绵延几公里,山庄的矿泉水一个多小时就卖光了。今年已经接待游客近10万人。下一步,我们将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继续完善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各类设施。”东旭茶庄茶旅综合体只是大竹园镇“茶旅融合特色镇”建设的一个缩影,该镇依托便利的水陆交通和人均1亩茶园的产业优势,围绕“茶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理念,已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庄园2家,茶文化农家乐和主题民宿10余家,全镇茶旅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并在2022年荣获陕西“十佳茶旅融合示范镇”称号。
为加快产业发展壮大,市委、市政府因时而立因势而为,全力推动农旅、茶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引导市场主体深入挖掘茶道、茶艺、茶诗、茶歌、茶事、茶俗等传统茶文化和本地特色文化,赋予茶产业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围绕看茶树、摘茶叶、游茶园、入茶山、制茶叶、品赏茶、吃茶餐、住茶宿,打造多条精品茶旅线路,一大批集观光、研学、体验、休闲、度假、康养等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陆续建成。通过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要素品质,拓展茶旅融合新业态,形成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的融合发展态势。
在镇坪县牛头店镇长寿康养民宿园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一栋栋设计独特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相映成趣。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良好的生态禀赋和小石茶品牌效应,将茶文化同镇坪“长寿文化”“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多产业融合之路。紫阳焕古镇按照“茶叶立镇·文旅兴镇·惠民安镇”的发展思路,以茶、民歌及“贡茶古镇”文化为载体,全力打造以富硒茶、文旅康养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推动“小茶叶”迈向“大茶业”。汉阴县坚持“农业+旅游+互联网”发展思维,积极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把茶产业、富硒稻产业与服务业充分融合,并借势互联网宣传推介,进一步放大产业融合效应。岚皋县大力实施茶旅融合发展战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抓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着力构建“重点镇+基地村+产业园+产业户”的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全市已建成汉滨环瀛湖茶产业带、紫阳山地茶园观光带、平利长安生态观光茶园,全市15座茶园被评为全国或全省美丽茶园,茶园已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和基本底色,紫阳、平利两条茶旅线路被评定为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
以“硒”为媒做优茶品牌
“安康富硒茶,常饮常安康”成为有辨识度的品牌符号
“安康富硒茶,常饮常安康”这是来自“秦巴明珠”的祝福,也是具有辨识度的品牌符号。
以“硒”为媒,安康高度重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坚持把“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创建作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制定《“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方案》,委托专业机构策划发布《“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按照“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企业名牌”商标模式进行品牌整合。对产茶重点县紫阳、平利实行“双牌”运行,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严格遵循“企业申请、审核授权、批次检测、按标使用、行业自律、严格监管”的要求,大力推进“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授权使用力度。
巍巍群山满眼绿,好山好水出好茶。四月的安康,是为茶季,在平利老县镇连绵起伏的茶园里,丛丛茶树早已被春光唤醒,春风捧起嫩绿的簇簇新芽,腰挎竹篓的茶农弯腰在茶垄间忙着采摘春茶。游客和来此研学的学生络绎不绝,不远处,“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嘱托耸立在蒋家坪的山巅,也镌刻在三百万安康人民内心深处。
一叶成一业,富硒茶已然成为安康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例证。在升腾的茶香里,清晰可见安康誓将这项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坚定决心,按照“转方式、强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狠抓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创建、科研创新等关键环节,持续提升“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让“安康,敬世界一杯好茶”成为全民心愿和美好憧憬。
如今,在这片富硒的土地上,呈现出这样的产业新图景:茶产业规模面积不断扩张,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产品体系和营销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助农增收致富成效愈发显著。
坚定不移做强茶产业
在抓住“先天优势”的同时,更注重“后天发力”
“截至2022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111万亩,茶叶产量5.2万吨,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这组数据,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杰烂熟于心。
在很多场合,徐杰一次次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发展盛况:依托优良的生态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断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形成了以紫阳、平利、汉滨等优势产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岚皋、白河、汉阴等县域的茶产业发展格局,其中,紫阳、平利县多次蝉联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市建设茶叶类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4个、市级330个,拥有茶叶生产企业总数达421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3家、市级规模统计企业92家、SC认证企业179家。到目前,全市共有9个县(市、区)78个镇办发展茶产业,覆盖全市315个村,全产业链从业人数突破40.5万人,带动茶农户均增收2000余元。
茶产业“量变”的背后同样伴随着深刻的“质变”。安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富含硒元素,自古就是生产高品质茶叶的核心区域之一。在抓住“先天优势”的同时,更注重“后天发力”,通过选育本地优良品种、引进适宜品种,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高效产业园区,示范推广先进技术,加强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护、规范化生产,拓展初级加工、提升精深加工、推进综合利用加工,更新经营理念和消费方式,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与此同时,安康立足区域实际,积极改进传统工艺,提高精细化程度,提升产品形态,培育了“紫阳毛尖”“陕茶一号”“平利仙毫”“石泉翠峰”“镇坪小石茶”等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端绿茶品牌,紫阳、白河县茶企还开发出了系列新产品,甫一上市,就得到了广泛认可。
“品质的提升给了我们定价的自信。今年,才开园的小石茶最高能卖到3500元一斤,普通的价格也在1000元左右,较往年明显增高,随之而来的是涉茶群众增收,采茶工人手脚麻利的一天能有300多元收入,整个采茶季能增收七八千元。”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黄春珲对自己的产品信心满满。
黄春珲的自信,除了茶企对品质化的追求,更得益于安康市委、市政府好政策的加持。为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围绕“政府引导、园区承载、部门帮扶、齐抓共管”的发展主导,构建起完备的茶产业组织保障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富硒)循环农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安康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成立了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级茶叶局。全市茶叶主产区以经营主体“十百千万”培育和产业扶贫“千村千园”建设为抓手,强化专业村镇建设,不断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培育力度,建立了茶企与强村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茶产业联合体建设,由点及面带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安康富硒茶”品牌创建,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搭建“惠农富硒贷”等融资服务平台,并积极争取中省各类项目支持,仅2022年,全市茶产业链年度累计投资达9.03亿元。尤其是省农业农村厅、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了《协同支持平利县建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协同支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力争做强做优平利茶产业,引领推动“安康富硒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在好政策的感召下,在广阔市场的召唤下,茶企一方面探索实践“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联共建抱团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能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低产茶园改造,提升管护水平,推进有机肥替代技术进程,积极发展生态茶园,开展绿色食品认证,让“安康富硒茶”具备不可替代的内在品质,以此赢得好口碑。
全力以赴做深茶科技
向上向外学习交流,向下向内科技示范
去年10月14日,全省首个、全国第九个获国家登记的茶树良种“陕茶1号”系列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安康富硒茶”标准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同时也表明“安康富硒茶”标准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汉滨区作为“陕茶一号”茶树新品种的原产地,也是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对于它的品种价值,分管汉滨区茶产业的副区长周本才深有体会:“在生产过程中,‘陕茶一号’的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势强、发芽密度大、产量高、品质好、发芽早、耐寒性和耐旱性强等优势得以充分体现,鲜叶产量较其他品种增产达70%以上。”
安康始终把科技赋能作为支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着力构建“院地合作攻关、市县协同推广、企业成果转化”的茶产业全产业链科研创新体系和茶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持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云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所高校合作,借智借力提升安康茶产业科技水平。围绕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新品研发、标准制定等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成立市级以上茶叶专家工作站7家,先后争取中、省、市立项涉茶科技项目4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5项,获得省级成果奖3项,并发布了“安康富硒茶”团体标准,其中天然富硒茶标准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标准,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无国家标准的空白。同时,还成立了市茶研所、茶叶站和县级技术推广机构,聘请全国知名茶研专家担任茶产业技术体系科研导师,全力以赴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已建立茶叶全程机械化示范园10个,创建省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园63个。向上向外学习交流,向下向内科技示范,茶叶科研和农技推广两支队伍的建设,有效保证了先进技术经验传导的连续性,增强了全市茶产业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落地能力。为进一步推广“陕茶一号”等优良品种,全市建成市级良种繁育示范园9个,县级良种繁育示范园20个,年出圃茶树良种3亿株左右,在满足本市茶园建设的同时,还供给周边其他茶区。
针对安康夏秋茶综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政府和市场主体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各企业持续改进生产制作工艺,大力推进发酵茶生产开发以补齐这一短板弱项,既提高了茶叶亩产和效益,又促进了产品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22全市发酵茶产量1.3万吨,较2021年同期增长43.8%;产值21.6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52.1%。截至今年1月份,全市已开发出紫阳白茶、安康秦汉古茶、富硒红茶、金花茯茶、金桔茶等系列发酵茶产品10余个。全市茶产品品类日趋丰富、结构不断优化、附加值持续提升,已形成“绿、红、黑、白、黄”多茶品众彩纷呈,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妆品等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创新发展,不仅让“安康富硒茶”“科技范”十足,也让茶企走向高远。安康市圣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安康众多茶企中拥抱海外市场的典范,通过与院校合作,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夏秋茶资源,研发出一系列富硒速溶茶粉、红茶、黑茶以及茯砖茶等新产品,尤以通过低温连续超声逆流萃取技术生产的茶粉,一经推出便迅速抢占市场。公司产品远销非洲、东南亚地区,仅2020年茶叶出口300多吨,完成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